在外貿困境中尋求突圍
2008-10-17 11: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在國內一些外貿專業論壇上,“歐洲客戶”突然成為一個熱門的討論關鍵詞,一些客戶經理發現,無論貨物是已經運到對方港口,還是訂單尚在洽談中,客戶卻會突然“失蹤”。“這種事情以前根本沒法想像,”從事了十幾年外貿生意的唐先生對記者感嘆,“之前西班牙一個老客戶訂了一批貨品,還付了30%的定金。貨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卻還躺在洛杉磯港口的倉庫,對方電話也沒有人接。”國外客戶接連傳來的壞消息令他對生意前景產生了擔憂。 隨著金融危機不斷蔓延深入,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下行,多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外貿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作為中國外貿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近日正式拉開帷幕的“廣交會”也已經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
現狀:壓力前所未有
“美國人勒緊了褲腰帶,我們也跟著挨餓了。”一家專供美國某著名服裝公司的外貿工廠負責人楊經理最近又添了不少煩惱。前些天,他接到了一個電話,來自美國的采購商要求推遲訂單時間,但具體什么時候再接單,美國采購商只是含糊其詞,稱等經濟稍微轉好后會追加訂單。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國內不少外貿企業的經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艱難處境,楊經理告訴記者,受金融風暴影響,美國人除了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沒有太大波動外,其它的商品消費需求大幅下降,而他所在的公司出口訂單比去年下降了一半以上。
實際上,隨著全球金融震蕩的不斷深入,不僅是美國,歐洲經濟上空彌漫的迷霧仿佛也愈發沉重。目前,包括歐盟在內的諸多行業、關聯買家的信用風險持續上升。一份來自法國的信用保險服務機構數據顯示,自2008年1月以來,西班牙的貿易欠款案件足足增加了66%。在西班牙的鄰國葡萄牙,企業延期付款的情況增加了兩倍。在丹麥,企業破產從年初以來上升了25%。泥足深陷的歐洲零售商們一邊清理庫存、加快資金周轉,一邊對供貨商采取拖延策略,而這些供貨商就有不少來自中國。
專家表示,在全球金融震蕩的影響下,國內外貿行業所受到的沖擊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費類產品,由于這些產品過分依賴歐美市場,成交量增幅可能將大幅回落,部分行業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由于美歐金融危機擴大到全球,一些企業為規避國際貿易結算風險,回避進口商殺價、退貨甚至是拒收貨物帶來的損失,暫時停產,不接訂單,靜觀其變。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外貿行業整體受到沖擊,其中的小型公司更是處境艱難。“現在外貿行業的發展出現兩極分化,大公司發展壯大,而小公司則沒飯吃。”
瓶頸:利潤空間縮小
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96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幅度為22.3%;進口8931億美元,增長29%。統計還顯示,盡管美國仍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但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僅從統計數據看,中國經濟形勢及出口基本面還不錯,單從前3季度的數據看,中國外貿增幅不算低。但美國次貸危機擴大、世界經濟低迷及歐美消費需求減弱都將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影響。目前,不僅是紡織品、服裝、鞋類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遇到困難,之前一直“逆勢”增長的電子企業也開始面臨出口壓力。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外貿企業發展確實已經遇到了不小的困難。最現實的難題就是訂單大幅縮水,而瓶頸所在則是利潤空間的縮小。近來,無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等區域的外貿企業,訂單減少的幅度大多都在20%左右,個別公司甚至達到四至五成。同時,在經濟環境方面,由于受人民幣升值影響,以美元結匯的外貿行業利潤相對降低,而產品提價國外客戶并不買單,企業的出口利潤也受到了擠壓。
記者了解到,許多專業人士對外貿行業的未來走勢并不樂觀。有關統計顯示,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國進出口貿易很可能會進入一個低速增長期。結合價格漲跌狀況預期,今年下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可能會較上半年有所下降,增速可能在15%至20%之間。從2009年開始,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增速將可能會較前幾年有較大幅度下滑,增速可能會在15%以下。貿易順差可能保持在200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
轉變:優化外貿結構
對此,不少專家表示,從優化外貿結構,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的角度看,目前未嘗不是一個良好的時機。“只有經歷過多次洗牌的企業,才能逐步奠定自己的競爭優勢。”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孫飛告訴記者,目前是優勢外貿企業通過行業整合,做大做強的好機遇。
談起如何優化外貿結構,專家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品牌”。孫飛表示,首先是要促進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發展自主名牌,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要提升生產工藝水平,減少資源浪費,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通過出口結構調整,避免低層次競爭,減少貿易摩擦。如果產品結構優化,與發展中國家形成錯位競爭,國內外貿企業的發展空間就更為廣闊。如果走質量提升之路,即使出口數量不變,出口額就仍能繼續保持大幅增長。
另一方面,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場也是非常關鍵。在鞏固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內傳統出口市場的同時,也要開拓南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防范單一市場的不穩定風險。
此外,外貿企業可以拓寬經營渠道,注重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通過擴大進口,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進出口平衡發展,有效防范外匯風險,提高企業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記者/唐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