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丹東市和朝鮮隔江相望,在這里,街道上臨江的每一個商店幾乎都專門經營邊境貿易。有些商店向朝鮮消費者批發DVD放映機和電扇等。跨越鴨綠江、連接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的友誼橋是跨國貿易的通道。連接兩國的“友誼橋”上,卡車排成了長龍,等待經過海關。
中國商人胡凱森(音)做朝鮮進出口貿易已經有4年了。他說,朝鮮政府和公民在這里見到什么就買什么。他說:“朝鮮人購物和中國人一樣,也需要很多商品。”他說,朝鮮顧客經常會向在中國的朋友打聽買什么最合算,他的公司就負責把貨送到邊境。
兩國貿易也受到韓國的影響,立場保守的韓國總統李明博今年上任以后,他的政府減少了對朝鮮的援助,這使得朝鮮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變得更加重要了。
中國公司已經和朝鮮簽署了合同,開發朝鮮的礦產。遠東問題研究所發表的有關中國海關的報告顯示,數以億計美元的煤炭、鋼鐵和鋁都過境出口到了中國。中國普通公民也把錢投向朝鮮的礦產資源,趁機獲利。
幾十年前,據說丹東和新義州就像是孿生兄弟一樣貧困。如今,兩個城市的對比早已顯而易見。夜幕降臨時分,丹東充滿生機,江邊耀眼的燈光下,孩子們在玩耍,戀人們在散步。但是鴨綠江對岸的新義州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景象,那里一片黑暗,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