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進出口變調背后:第四季成品油供大于求

2008-10-16 1: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汽油、柴油進口量9月呈現大幅跳水。 
  海關統計顯示,9月,我國分別進口汽油12.3萬噸、柴油33.9萬噸,環比下降68%、62%。
  本報記者獲悉,9月的12.3萬噸汽油進口量均來自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則進口了18.5萬噸的柴油。這一數量,與市場傳言稍有出入,市場此前盛傳兩公司已在9月暫停成品油進口。
  有接近中石油、中石化的消息人士13日透露,10月兩公司并無成品油進口計劃,預計我國第四季度成品油進口還將進一步縮減,而過多的庫存也會刺激兩公司小幅增加汽油出口。實際上,9月開始兩公司汽油出口已在攀升。
  成品油進出口轉向源于國內市場需求的放緩及濃厚的看跌氛圍。
  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海濤14日表示,第四季度國內成品油供給將略大于需求,上半年供不應求的狀況已經逆轉。
  進出口變調
  海關統計顯示,9月,我國進口成品油255萬噸,環比下降24%。其中,進口汽油12.3萬噸,環比下降68%,進口柴油33.9萬噸,環比下降62%。
  這些數量中,除了中國石化12.3萬噸的汽油進口、中國石油18.5萬噸的柴油進口外,中化格力倉儲有限公司進口了5.4萬噸柴油,珠海恒基達鑫國際化工倉儲有限公司、南通誠輝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亦各有3萬余噸柴油入賬。
  進口的下降,9月已有風聲。
  9月,亞洲最大煉油廠之一的臺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潮公開表示,在連續9個月的大舉采購成品油導致儲備過剩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確可能自9月份起停止進口汽油、柴油等成品油。
  中國石化一位不愿公開姓名人士14日表示,連續數月的大規模采購實為保障奧運期間成品油供應。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1-9月,我國累計進口汽油195萬噸、柴油604萬噸,而奧運前的5、6、7三月,進口量尤為驚人。7月我國進口汽油61萬噸、柴油97萬噸,創下年內新高。
  他稱,高位的庫存量及市場清淡的現狀,使得公司開始縮減進口量。他說,此前本計劃9月進口汽油10萬噸,柴油并無進口計劃,而9月實際進口數據與這一計劃基本相符。
  國內采購量減少
  汽油出口也已呈現增長跡象。
  海關統計顯示,9月,我國出口成品油138萬噸,其中汽油出口20萬噸,較8月的14.9萬噸環比增加35%。
  易貿資訊能源分析師13日表示,雖然市場暫未聽聞兩大石油公司10月的具體出口安排,不過預計過多的庫存會刺激其在數月內小幅增加汽油出口。另外,考慮到政府對柴油出口的嚴格控制,年內柴油出口預計變化不大。1-9月,我國共出口柴油30萬噸。
  實際上,中國石油就曾在9月增加了6萬噸的汽油出口計劃,本報獲得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石油通過旗下參股公司共出口汽油6.4萬噸,中國石化出口汽油3.3萬噸。
  和9月汽油、柴油進口量銳減相匹配的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國內的采購量也在縮減。
  上述接近兩公司的消息人士稱,中石化10月計劃在國內(除山東)采購汽油、柴油42萬噸,這一數字比9月下降了20萬噸!據悉,在今年3-6月,成品油供應緊張時期,中石化在國內的單月采購量就超過100萬噸。
  該人士未能獲悉中石油的具體采購計劃,不過他推測,“情況應與中石化相仿,采購量肯定都在縮減”。
  經濟放緩下的降價拋售
  進出口變調的背后,成品油的供求格局已然改變。
  郭海濤預計,我國全年柴油產量在1.2億-1.3億噸,汽油產量預計在6000萬噸左右,考慮到進口的補充,全年需求可能略微小于供給。
  郭海濤指出,雖然目前國內成品油的商業庫存并無公開數據,不過,近期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汽油、柴油的批發價格也一路走跌,“供應的充裕顯而易見”。
  易貿資訊能源分析師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10日,93#汽油批發價全國均價為7384元/噸,02#柴油批發價全國均價為6798元/噸,這較6月下旬的高位價格大幅下滑,當時上述油品的批發價全國均價分別為7780元/噸、7700元/噸。
  9月末開始,國內華東及華南地區已經有不少大批發商降價銷售。深圳海晟國際石化商貿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該公司負責人唐明強14日介紹說,該公司7、8月份陸續囤積了幾千噸成品油,由于預期油價還將繼續走低,已經選擇降價拋售。
  他稱,之前市場普遍預測奧運過后,發改委還將上調成品油價格,因此不少交易商開始積極囤油,不過國際油價的“高臺跳水”使得調價預期落空,“不少交易商手中卻囤積了幾千、上萬噸貨無法出手。”
  需求的放緩來自兩個方面。
  一方面,國際油價的節節走低使得市場普遍看衰后市,濃厚的觀望氛圍抑制了市場投機需求。國際油價在今年7月份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新高,隨后一路走低至目前每桶80美元。
  另一方面,整體經濟的放緩也使得成品油有效需求相應回落。易貿資訊能源分析師表示,國內商品出口的放緩已經嚴重影響了柴油銷售,他預計,四季度國內柴油需求仍將低迷不振。
  以往四季度是商品出口旺季,工廠紛紛趕工,10月本應是工業柴油需求相對回升的月份。但由于人民幣升值及產業升級等因素導致國內中小工廠關停較多,出口減少,該機構調研出年內國內柴油工業需求已經縮減了20%-30%,換言之,缺少工廠的需求支撐,往年第四季度國內柴油需求“井噴”的景象或難重現。
  有中國石化廣東分公司人士估算,珠三角的柴油超過30%是直接由工廠消耗,50%用于與出口相關的物流運輸。 (宋菁)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