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明開幕 外貿訂單面臨大縮水
2008-10-14 10: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愈演愈烈,有專家認為,即將于明日(15日)開幕的廣交會必受拖累,尤其生活消費類產品,由于過分依賴歐美市場,成交量增幅恐大幅回落,部分行業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 廣交會被稱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左連村表示,本屆廣交會勢必難逃金融風暴陰影,尤其是生活消費品的成交量增幅大回落甚至訂單減少都不足為奇。此外,受近期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影響,食品產業的成交可能會受沉重打擊。但一些受國家政策扶持、技術含量高的生產型消費品,還是有可能在逆境中保持大幅上漲的出口優勢。
此外,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部分歐美采購商正采取更嚴格的成本控制,開始將一些低端產品訂單由中國轉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孟加拉國、泰國等地,使服裝紡織、鞋類等行業交易雪上加霜。
歐美消費信心劇減
香港《文匯報》報道,在環球市場的國際服裝采購商洽談會,東怡洋行有限公司女裝部的采購經理李潔貞表示,也是參加過多次廣交會的“老采購商”。對于本屆廣交會的紡織及服裝成交情況,她并不樂觀:“因為今年很不好做,不僅是美國,歐洲的銷售情況也非常差。”
李潔貞說,今年整個歐美市場的服裝銷量驟降,盡管暫時未有統計,但明顯感到歐美市場的消費欲望非常低。她舉例稱,在該公司為意大利某品牌采購的服裝門店,由于賣不動貨,被迫從9月份就開始“圣誕促銷”,但銷情仍未見好轉。李潔貞說,銷售下降,自然采購量也開始緊縮。
采購商的需求減少,使出口企業明顯感到“寒冬”來臨。訂單主要來自歐美的廣州市華令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錦埕說,今年的訂單僅及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公司只好依靠東歐的銷售公司和開拓中東市場來解困,但整體銷量比起去年仍在大幅銳減。
東莞從事玩具業的港商陳先生稱,其多數產品出口美國,今年以來訂單較去年減少三成,但比起很多因訂單銳減成本上漲而難以為繼的同行,他自稱還算幸運。
在廣州,著名的皮具“專業鎮”獅嶺,一半以上的小廠由于沒有訂單而被迫關閉。
中國價格優勢不再
此外,隨著歐美采購商更嚴格地控制成本,來自孟加拉國、泰國、柬埔寨等地更廉價的產品,也開始給很多技術含量低的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Celio sourcing是一家香港紡織服裝采購公司,其高級采購經理梁鳳瓊表示,從去年初至今,內地服裝產品價格漲了15%,因此,公司將原本計劃在內地下訂單的一些技術含量低的服裝產品,轉移到更低廉的地方生產。比如前不久就剛將一份4000條褲裝的訂單轉去了孟加拉國,因為從單價來算,內地貴了20%;毛衣也有約15%-20%轉去柬埔寨。梁鳳瓊告訴記者,內地產品的質量還是更勝一籌,因此,一些復雜的女式成衣大多還會選擇在內地下單。
李潔貞也表示,公司將20%-30%的童裝款訂單轉移出內地,來控制成本。她預測,今年的廣交會上,服裝和鞋類的中國產品,都不可能再以低價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