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城市圈群還需完善機制
2008-10-13 14: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進入21世紀以來,出于對“中部塌陷”的危機感和“中部崛起”的使命感,湖北和湖南決心從城市群戰略中尋找出路,先后提出了“武漢城市圈”
和“長株潭城市群”戰略。兩省對城市群戰略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嚴謹科學的戰略規劃,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城市群實踐。
去年,經國務院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可以說,這種有益的探索,將帶動整個國家增長方式的升級。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集工業、能源、農業和交通優勢于一體的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無疑具有很高的試驗價值。兩地應根據區域特征和特殊性,大膽探索節能減排、集約利用資源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新經驗新思路,探索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的新路徑新舉措,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這將對全國范圍的水資源綜合保護和利用、江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長江黃河跨區域的治污體制機制的構造提供示范。
但我們也應認識到,所謂城市圈、群戰略,決不是幾個城市的簡單相加,而是一整套機制的培育和完善。
(一)建立好生產要素高度集中機制,做到資源充分共享。
各種要素向大城市圈、群聚集以獲取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從而出現大規模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確保人口流動的順利實施和市民社會的形成,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和完善至關重要。也促使行政管理職能轉換和組織重構,以應對因要素高度集中帶來的管理方式的深刻變化。
(二)運行好產業布局科學化機制,形成核心競爭力。
應加快推進產業合理化布局,適度進行功能性分工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城市群的工業體系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實施技術創新戰略,推動傳統產業結構升級;信息產業發展應實現各種各樣的信息載體大量聚集在同一個空間,方便互相交流、實現高速信息生產;服務產業應建立門類齊全、高度配套、分工細致、功能明晰的體系,不斷提升GDP占比和市場競爭力。
(三)實施好區域協調機制,做到保障有力。
在城市群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建立由區域內城市共同參與的協商制度,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協調運行機制。
構建利益共享機制。對投資主體跨行政區的橫向經濟聯合、投資或產業轉移等經濟活動,可以實施“利益分成”的制度安排,相關的地方政府按投資比例共同分享產值、銷售收入和稅收。還可以考慮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取消“財政邊界”,形成統一財政和成熟的財政分成模式。
構建權威協調機制。可以考慮突破現有的行政區管理體制界限,建立、完善圈、群協調領導小組、市長聯席會議等機構,統一領導、協調區域內的重大問題。
構建以市場為主的政府協調和服務機制。必須明確企業是市場競爭和資源配置的主體,政府在城市圈、群區域經濟合作中應僅限于提供公共服務、推動、幫助企業跨地區投資、重組、聯合等服務性職能。
構建資源共享機制。依托城際間多網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各城市都可共享區域內的政務信息、產品供求信息、招商引資信息等,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積極推動城市圈、群區域內的產學研一體化,促進科技和教育資源服務周邊城市,實現科教資源共享。
構建公眾參與機制。擴大城市圈、群區域的公眾參與面,提高公眾參與度,為議事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在國家“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導向下,通過大力推進經濟一體化,努力創造資源配置較優的發展環境,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一定會成為中部地區的核心增長極,在整個中部地區的崛起中實現騰飛。(徐思新 中國地質大學資源管理工程博士研究生、交通銀行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