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渝鐵路—隴南走向世界的通道
2008-10-10 1: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蘭州宣布:蘭渝鐵路全線開工,標志著這條連接西北、西南,貫穿隴南的鐵路大動脈正式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隴南兒女美夢成真,歡欣鼓舞,世世代代處在大山深處,深受交通閉塞之苦的隴南人民看到了打開山門、擁抱世界的美好前景。十余載“呼”出蘭渝線
歷經15年,承載甘肅、四川、重慶三省市數千萬人民夢想的蘭州至重慶鐵路終于有了令人欣喜的結果。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用“中國鐵路系統中最重要者”、“經過物產極多礦產極富之地區”來描述蘭渝鐵路。蘭渝鐵路是甘肅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工程,是沿線各地期盼已久的政治線、經濟線、扶貧線、希望線。
1994年5月,蘭渝鐵路沿線8地(市、州)、25縣(市、區)聯合成立了“蘭渝鐵路立項上馬協作會”,并共同形成建議報告,吁請修建蘭渝鐵路。1994年以來,甘、川、渝三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先后10余次行文懇請國家盡快決策修建蘭渝鐵路。三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連續11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修建蘭渝鐵路的提(議)案。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曾兩次帶領考察團深入蘭渝鐵路沿線實地考察,并將形成的調研報告報送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從加強國防戰略的角度也向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提出要求修建蘭渝鐵路。
1999年3月,曾在三省市戰斗工作過的105名老紅軍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懇請修建蘭渝鐵路。2001年“兩會”期間,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同志在甘肅代表團聽取蘭渝鐵路前期工作匯報后指示:“蘭渝鐵路應該修,它像南疆鐵路一樣,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
2004年初,國務院通過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提出,“新建蘭州(或西寧)重慶(或成都)線”。2006年10月,《鐵路“十一五”規劃》確定“建設蘭渝鐵路,構建西北至西南的便捷通道。”
2005年3月和2007年2月,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黨政主要領導和鐵道部就加快蘭渝鐵路建設先后兩次進行會談并簽署了會談紀要,提出按照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由鐵道部和三省市合資建設蘭渝鐵路,并明確了線路走向方案、合資公司組建及資金籌措比例等主要內容。
2007年5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蘭渝鐵路項目建議書,之后,省政府決定組建甘肅投資集團鐵路公司,作為省政府出資人參與蘭渝鐵路等項目投資、建設及經營管理。9月,鐵道部和甘、川、渝三省市政府聯合向國家發改委上報了蘭渝鐵路項目可研報告。
2008年8月29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蘭渝鐵路可研報告,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進入實施階段。連接西北西南的大動脈
根據國家批復的蘭渝鐵路可研報告,該線起自甘肅省蘭州市,經渭源、岷縣、宕昌、武都,四川省廣元、南充至重慶市合川、北碚,新建雙線鐵路820公里(另修建南充經廣安至高興單線鐵路95公里),其中甘肅境內段長435公里,包括蘭州樞紐改造中新建蘭州北編組站、北環線及相關工程。主要技術標準為:國鐵1級,雙線電氣化,客車速度目標值160公里/小時,規劃輸送能力:客車50對/日、貨運5000萬噸/年。項目估算總投資774億元(其中甘肅境內段投資約430億元),由鐵道部與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合資建設。蘭渝鐵路建成后,蘭州與成都、重慶的鐵路運輸距離將由現在的1172公里和1466公里,分別縮短至836公里和820公里,客車運行時間由現狀17.5小時和22小時縮短為7.5小時和6.5小時。極大地接近了西北西南,是連接西北西南的便捷通道。
建設蘭渝鐵路是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有利于完善國家特別是西部鐵路網布局,改善西北西南區間運輸緊張、不合理繞行的現狀,必將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省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交通運輸條件明顯改善,但西北與西南的鐵路客貨交流主要經由隴海線、寶成線\西康線運輸,呈“之”字形布局,線路迂回繞行,運輸能力緊張且繞行不合理,不能滿足大區間客貨運輸需求。為進一步擴大西南與西北間客貨運輸能力,甘、川、渝三省市及鐵道部、設計部門進行了西北至西南鐵路通道規劃多方案研究后認為,蘭渝鐵路是西北、西南通道的首選方案。
在長達10多年的前期研究中,各方面專家和有關部門對蘭渝鐵路項目的功能定位各方面的認識逐步趨向一致,充分肯定了蘭渝鐵路建設的重大意義和主要功能定位,認為蘭渝鐵路是西北西南區際間客貨并重的便捷、快速、大能力運輸通道,同時具有國土資源開發和國防安全意義的重要鐵路干線。打開隴南山門的便捷通道
隴南處在蘭州和重慶地理距離的中心地帶,蘭渝鐵路建成后,從武都到蘭州、重慶、成都只需3—4小時,是隴南通往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看蘭渝鐵路的路線圖,我市占據“顯要”位置,鐵路自北向南,貫通全境,是這條西北西南大動脈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蘭渝鐵路北與隴海線、蘭新線、包蘭線及蘭青線相連,中間與寶成、達成線相接,并通過寶成線、成昆線連接成都、川西、云南地區,南端溝通滬漢蓉通道、渝懷線、川黔線等,形成承東啟西的戰略通道,尤其是連接規劃建設的貴廣鐵路后,又是一條溝通西北、西南和東南沿海的出海大通道,還是一條聯結中亞乃至東南亞的國際通道。
省委書記陸浩在蘭渝鐵路開工動員大會上指出:“蘭渝鐵路是溝通西北與西南的大通道,也是帶動西北西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大通道。蘭渝鐵路的建設,不僅可以極大地改善交通狀況,有力地支持沿線受災地區的恢復重建,而且會對我省的長遠發展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它是一條致富路、小康路,在甘肅建設發展史上將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對隴南更是如此。蘭渝鐵路全線在隴南境內全長約217公里,設站7處,將徹底改變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的現狀。以西秦嶺(麻崖梁)隧道,這條全長28.238公里的蘭渝鐵路最長隧道為代表的蘭渝鐵路隧道群將洞穿隴南的崇山峻嶺,打開山門,將隴南與蘭州、重慶、成都等中心城市緊密地連接起來。并通過這些中心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甚至與中亞、東南亞連接起來,構成隴南走向世界的大通道。
隴南的大山深溝從此有通途。隴南經濟騰飛的希望
蘭渝鐵路的建設必將對隴南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
我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西成鉛鋅礦帶是我國第二大礦體,陽山金礦是我國最大的金礦,銻礦是我國第三大礦體。蘭渝鐵路的建設將加快我市礦產業開發的速度,使其向精深加工過渡,帶動全市工業的大發展。
隴南處于南北氣候過渡帶,環境質量好,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獨特優勢。油橄欖、花椒、核桃、銀杏、蠶桑、中草藥等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隨著鐵路的建成,我市特色產業的優勢將得到充分的發揮,開發的前景和空間極其廣闊。
隴南是一幅原生態的山水畫,旅游資源豐富。僅鐵路沿線就有紅軍長征經過的哈達鋪等革命圣跡,武都萬象洞、文縣天池等自然人文景觀,毗鄰九寨溝,加之隴南的先秦文化、三國文化、民族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深厚,具有發展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特色旅游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蘭渝鐵路隴南段把蘭州和重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必將帶動隴南旅游資源的全面開發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武都是我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于長期受交通瓶頸制約,沒有充分發揮凝聚和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城市職能,全市經貿乃至文化交流大多流向周邊大中城市。蘭渝鐵路建成后,武都作為物資和人員集散中心,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鐵路修建期間、特別是施工高峰期的集中投資,必然拉動我市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大幅提高———施工隊伍對農副產品和服務業的需求、鐵路建設對建筑材料和人員的需求,直接推動我市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鐵路建設對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和非技術工人的需求,還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實現鐵路與地方和諧共進。
“5·12”汶川大地震后,黨中央、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對隴南人民給予了高度關注,對災后重建工作在政策、人力、資金、物資等多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蘭渝鐵路作為國家確定的災后重建先導性、支撐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將為災后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長期運力保證,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受災地區恢復重建的堅定支持,對隴南災區人民振奮精神加快重建工作給予極大的鼓舞。
蘭渝鐵路建設將加快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暢通,將為大量富余勞動力外出尋找市場提供了便捷、快速、大能力運輸通道,有利于我市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區域工業化、城鎮化的建設步伐,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加快群眾脫貧致富的進程。蘭渝鐵路建成后,將成為我市經濟社會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推動力之一,為加大對外交流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創建和諧社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這條快速大通道承載著隴南經濟騰飛的希望,必將給隴南人民帶來福祉!六年后夢想成真
蘭渝鐵路計劃建設工期六年。
6年后,我們就要聽到火車聲了。
蘭渝鐵路,是隴南人民最向往的一條鐵路,想象它在隴南的崇山峻嶺之間蜿蜒游走,通向西南、通向西北、通向沿海、通向世界,人人都忍不住想立即去坐坐。想象6年后,滾滾鐵輪穿過哈達鋪隧道進入隴南境內,在哈達鋪鎮停靠后,越過小岷江岸邊的隧道群,行進在白龍江兩岸,到武都,經桔柑,穿西秦嶺(麻崖梁)特長隧道,過洛塘,跨大團魚河進入四川廣元,將龐大的人流、物資、信息帶到隴南,將隴南的豐富資源帶出大山,將隴南兒女帶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實現夢想。
想象6年后,只需3、4個小時,就能到蘭州、重慶、成都,我們只用花現在到文縣、西和、徽縣的時間,就能吃重慶麻辣火鍋、觀長江風情,就能到蘭州經商、學習,賞黃河風采。快捷的鐵路運輸使各類商品、物資到我市的運輸成本降低,沿線人民生活費用下降,生活質量提高。
想象6年后,便捷的交通使隴南由偏僻角落變成城市遠郊,隴南地處蘭州、成都、重慶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得到有效發揮,成為三大城市圈向外輻射擴散、向內吸納的重要物資集散中心。隴南兒女暢開胸懷,迎接八面來風,隴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6年后,這種盼望就會徹底夢想成真,汽笛聲將響徹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