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主動對接“黔東湘西”經濟圈
2008-10-10 1: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天柱縣立足資源優勢,組織實施產業轉移,提升產業結構,積極對接“黔東湘西”經濟圈。
隨著黔東工業經濟區的規劃建設,天柱縣主動融入該區,把工業發展方向及主導產業納入黔東工業經濟區的產業布局框架進行規劃。沿著天柱至湖南芷江公路左側,以縣城、邦洞為中心規劃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內按照產業集聚、一區多園的設計劃分為高新技術園、食品加工園、農副產品加工園、醫藥化工園、倉儲物流園等5個功能性園區。重點加快以重晶石精深加工為主的化工產業的發展,擴大鋇鹽化工生產能力,并承接中東部地區梯度轉移來的電子、服裝、飾品等輕工產業,逐漸將工業經濟區培育成為黔東地區輕工產業集群和外貿加工基地。同時,積極發展民族生物制藥業,打造本民族苗藥侗藥生產基地。加快發展食品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扶持現有的木業企業通過技改擴建,延長其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大力開發肉類及熟肉制品、休閑食品、調味品以及竹木工藝品,不斷整合資源,推進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和重組,著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努力把天柱工業經濟區建設成為黔東工業經濟區的重工業基地及循環工業經濟示范區。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天柱縣工業經濟區建設邁出可喜步伐。全縣以重晶石加工為主的化工工業發展迅猛。天柱辛集鋇鹽公司全年生產硫化鋇、碳酸鋇、硫磺共8萬噸,眼下又即將投產1萬噸硫脲項目,隨后三期工程也跟著動工興建,系列鋇鹽產品將突破年產18萬噸的產量。天柱祥坤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2億元、年產鋇鹽產品超過20萬噸的重晶石加工企業,已經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即將入駐工業園區。農林產品加工業也實現較快發展,全縣木材加工企業達到62戶,其中,年綜合深加工生產能力達5萬立方米以上的木材精深加工企業有2戶,這兩戶2007年生產指接板、墻板、細木工板共1.8萬立方米。2007年全縣有工業企業9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10個,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1226萬元,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3144萬元,超出農業總產值6594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46421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完成銷售收入38285萬元,實現利稅總額5071萬元,比上年增長50%。
天柱縣目前還沒有高速公路和鐵路,連接凱里需要兩個半小時,距離貴陽更遠。而該縣卻與湖南省的靖州、會同、黔陽、芷江、新晃等縣接壤,到懷化的車程只需兩個小時。因此,天柱縣主動對接以懷化為中心的湘西經濟圈。首先提出了建設“黔東邊貿城”的戰略構想,大力發展邊貿經濟,努力將天柱打造成為黔東湘西邊境貿易中心和物流集散地。以縣城為中心,鄉鎮集鎮為骨架,商貿市場為節點,著力建設大市場,努力形成輻射周邊的市場網絡和流通體系。近幾年來,建成了縣城水果批發市場、新區綜合市場和各鄉鎮集貿市場,正在籌建縣城新時代建材市場、縣城北部新區農貿市場。今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的新時代家居廣場,市場面積達15000平方米,主要經營建材,是天柱縣及湘黔邊界300公里范圍內最大的縣級專業市場。目前,天柱城鄉商品交易市場達50個,為商貿流通和物流集散提供了場地。天柱縣還積極從湖南懷化地區引進人才,搞好商貿經營管理項目對接,推進商貿服務行業上規模、上檔次。10年前,自從湖南懷化客商來天柱辦第一家超市、第一個托運站起,現在天柱縣城凡是大規模的市場、超市和物流托運站,都是由懷化地區的投資商興建和經營。如今,懷化地區在天柱投資經商的客商已有上千人,帶動和提升了整個天柱商貿服務業和物流業水平。全縣個體私營經濟戶現已發展到5566戶,注冊資本2.2億元,從業人員1.5萬人,2007年上交稅金5600萬元,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54.3%。
天柱縣位于清水江下游、湖南沅江上游,清水江與沅江把天柱和以懷化為中心的湘西很多縣緊緊聯系在一起。天柱縣看準清水江豐富的水能資源優勢,抓住湖南五凌電力有限公司對沅水流域進行水能梯級開發的機遇,主動爭取,將縣境內的清水江納入到沅江流域梯級開發的總體規劃中去。裝機容量為42萬千瓦的白市電站動工后,全縣上下竭盡全力搞好協調服務,使白市電站施工區和其它施工點進展順利,大壩建設已具雛形。白市電站建成發電后,每年可帶來幾千萬元的財政收入。湖南洪江市建設托口電站,天柱縣也積極做好境內兩個鄉鎮的移民搬遷安置規劃,把兩條江及兩個電站連在一起。
圍繞清水江、沅江這同一水系的旅游資源,天柱縣大力開發觀光、休閑、度假、農家樂、民族文化等諸多項目,極大地滿足“黔東湘西”經濟圈發展的需要。近幾年,該縣圍繞“打好清水江牌、做好水文章”,積極與懷化市各縣市聯手,大力推進沿江旅游帶建設,加強民族村寨、景區景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和開發,積極把清水江沿岸的家祠文化、民間禮俗和民間技藝申報為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將清水江沿岸的古宗祠、古民居、古渡口、古村落、古歌場等申報為省級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超前規劃白市電站庫區景區,打造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服飾、飲食、工藝品等品牌,大力建設與景區相配套的餐飲、娛樂、購物、商住、交通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以三門塘民族文化、清水江沿岸宗祠文化和白市電站庫區山水風光為旅游目的地的精品旅游線路已初步形成。隨著湖南托口電站的復工建成,天柱境內77公里長的清水江,將逐步成為水上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黃金走廊。
為了與湘西經濟圈對接,天柱縣還走出了傳統種植養殖觀念,看準懷化市場“晴雨表”,巧打“特色牌”、“生態牌”,建設湘西的“菜園”、“果園”、“豬場”、“鴨棚”。天柱人積極種植魚腥草、狗肉香等特色蔬菜品種,擴大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每年種植特色蔬菜、反季節蔬菜7000多畝,各種鮮菜、瓜果源源不斷運往懷化,年產值超過1400萬元,現在天柱魚腥草已叫響懷化市場。總面積1.84萬畝、年產1600余噸的天柱“清水江”牌臍橙,是貴州省優質農產品;全縣油茶面積共18萬畝,產油量達113萬公斤,這些特色產品每年有接近一成的產量進入到懷化大市場。天柱縣年出欄25萬頭生豬、3.44萬頭牛、2.65萬只羊、280萬只鴨,這些畜禽產品,每年也有8%左右的份額流向“黔東湘西”大市場。
如今,天柱正融入黔東湘西一至二小時經濟圈,這極大帶動了整個縣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