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大勢所趨肩負國家戰略 國資整合大幕剛剛開啟

2007-9-6 15: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盡管中國船舶在資產注入后的脫胎換骨、中國鋁業在行業內的縱橫捭闔已在證券市場掀起陣陣熱潮,但在我們看來,國資整合的盛宴才剛剛開啟。伴隨著國資管理思路的確立和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國資保值增值戰略的明確,我們完全可以樂觀預期,國資旗下A股上市公司的質地將在大規模的整合浪潮中迎來天翻地覆的提升,給投資者帶來難得的投資機遇。 
    國資證券化是大勢所趨 
    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以市場化手段來解決資金問題,一直就是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最重要途徑。實體經濟的萌芽、發展及壯大始終與市場化融資手段緊密相連,因此證券市場與實體經濟是共生發展起來的。而我國經濟的發展路徑使得大部分實體經濟始終游離在證券市場之外。 
    而在證券市場的發展走上正軌之后,我國從上到下都意識到了實體經濟與證券市場融合的重要性。借助實業資產的證券化,不僅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給予合理的定價,而且也能通過證券市場的融資,以超常規速度完成產業整合、優化與升級的目標。目前風生水起的“資產整合與資產注入”,說到底就是一個“補課”的過程,要讓實體經濟與證券市場從分離走向一體。 
    國資委的任務很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的目的在于保值增值,國有資產管理的策略是有進有退,國有資產管理的重點是盤活國有資本。而要順利、有效地推進上述國有資產管理的各項任務,顯然離不開證券市場的定價、融資、交易等核心功能。 
    過去國有資產的流動大多是受命于行政劃撥,即使是在通過市場化手段轉讓國有資產的嘗試中,也常常因定價不合理而引發國有資產流失之嫌疑。此外,一些處于上、中游的國有企業,其因歷史原因而擁有的土地、礦產資源、市場獨占權等要素資源并沒有反映到財務報表上。在此背景下,國有資產的證券化也就是向其真實市場價值的一種回歸。 
    國資整合肩負國家戰略 
    如果僅僅是資產注入,那不過是體系內存量資產的轉移而已。而從國資委的戰略安排來看,國資整合還肩負著“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促進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合理的產業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的國家戰略意志。在這一背景下,國資企業特別是央企可以站在全局的視野,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大規模的并購重組與戰略合作,快速形成能與海外巨頭抗衡的大型企業。如此一來,中國鋁業將山東鋁業、蘭州鋁業和包頭鋁業收入囊中之后再度拿下云銅集團,兵器裝備集團入主國內太陽能龍頭天威集團,東航引入新航、淡馬錫作為戰略投資者,等一系列央企的運作便不難理解了。 
    我們可以預期,在“關停并轉”行業整頓、提高行業集中度和市場控制力的背景下,有色金屬、煤炭、電力、鋼鐵、建材等領域的國資系企業的規模與市場占有率有望迅速提升;而在優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能源、軍工、航運、機械裝備等行業的國資系企業也將通過行業整合并購實現規模的擴張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正是基于上述樂觀前景,我們認為要從戰略高度來看待國資企業的投資價值,而不能在片面、靜態地作估值比較后得出股價泡沫的判斷。 
    確定性的外延式成長 
    就央企而言,其整合預期越來越強烈。中央企業的最新數量為155戶。按照國資委最初制定的目標,到2010年,中央企業要調整和重組至80-100家。而最新信息顯示,“從今年年底開始,央企整合將大面積鋪開。國資委將中央企業整合為80家至100家的目標有望在2008年底就提前完成”。這意味著,在剩下的一年多時間內,至少有55家央企要被整合。可見國資委整合的決心和速度是相當明確的。 
    從整合的方式來看,包括強強聯合、一般央企并入優勢央企、打通產業鏈等方式。被市場普遍關注的一條信息是,2007年10月是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給央企劃定的三年大限截止期,屆時沒有做到行業前三名的央企將面臨被整合的命運。 
    當然,對投資者來說,問題的關鍵不僅僅是央企整合,而在于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如何通過資產注入與整體上市來實現質的提升。就這一問題,國資委已做出明確表示:大力推進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要“積極支持資產或主營業務資產優良的企業實現整體上市,鼓勵已經上市的國有控股公司通過增資擴股、收購資產等方式,把主營業務資產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可以預期,未來A股市場還會出現更多的像中國遠洋、中國鋁業、中國國航、中國船舶這樣一些代表國資形象和實力的大型資本運作平臺。 
    其次,就地方國資委而言,在中央的戰略安排和示范效應下,同時也在做大做強地方國有經濟的壓力下,其整合國企、推動整體上市的熱情也是不斷高漲。上海、北京、山東、山西等省市在國資整合上都已有大規模的運作或安排。其中上海更是以上港集團、百聯股份、上海汽車、上實發展、上實醫藥、新華傳媒、海通證券等公司的資產注入而作出了表率。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國資系擁有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上占據多數,但與其龐大的資產總量相比,上市公司資源還是十分稀缺。各級國資委除了積極推進IPO外,也會充分發揮現有上市公司殼資源的作用。如中航一集團旗下西航集團借S吉生化上市、中鋼集團入主ST吉炭發展炭素產業、山東國資向 ST華陶(現金嶺礦業)置入山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下屬山東金嶺鐵礦的資產。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據2007年6月21日《中國證券報》報道,天津有關人士表示,“對于天津現有的上市公司,政府將把有限的上市資源充分利用好,不會輕易放棄一家殼資源,要使有限的殼資源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有發展的優質上市公司”。這一表述所透露出來的強烈的政策導向,確實值得投資者關注。 
    我們認為,國資系統內的上市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外延式成長機遇。雖然部分公司的重組與注資進程我們無法把握,但其前進的方向是相對明確的。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內涵式增長與外延式增長將并駕齊驅,成為推動上市公司業績提升的兩大主要動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