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央企改革將引發大重組 A股上市成定局

2007-9-27 14: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僅僅用了三周時間,中國遠洋(601919.SH)股價便飆升了165%,9月份A股市場的第一只明星股隨之誕生。成全這一夢幻般財富增值的力量來自大股東中遠總公司將絕大部分干散貨運資產注入公司,令其預測2007年全年母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達到120億元,相當于上半年已實現凈利潤的13倍。而分析師給出的盈利預測高達175億元, 每股收益1.71元…… 
    對于不熟悉中國公司成長史的人來說,兩年內上證指數逾400%的漲幅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相應的討伐聲伴隨近期A股市場在美國次按危機當中獨樹一幟的表現愈演愈烈,國內亦不乏股市泡沫論的附和者。對此,許多投資者頗為困惑。 
    作為A股上市公司的主要母體,國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年前的盈利記錄不夠理想。數據顯示,199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稅前利潤1635億元,相應的平均資產稅前利潤率僅為2.06%,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到4.5%。由于該等盈利能力與上市門檻即10%的凈資產收益率相去甚遠,那時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資產剝離的產物,并形成上市公司掌握優質資產,非上市企業掌握劣質資產的格局。 
    然而,10年后的情況已發生重大變化。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稅前利潤18784億元,按年增長30.79%,較5年前累計增長303.32%,較10年前累計增長1048.87%;相應的平均資產稅前利潤率達到6.57%,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則接近12%。如不出預料,2007年國內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資產稅前利潤率將突破7%,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將達到12%以上。其中,凈資產收益率升幅相對較小的原因與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有關。如此重大變化使得如今不僅上市公司掌握優質資產,而且非上市企業掌握更加優質的資產。 
    許多人曾因此預期將有更多國內企業加盟上市公司行列,并使得A股公司數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大擴容。這多少會讓人感到擴容壓力。不過,事實似乎并非如此。一年多來,A股公司的數量擴容主要發生在中小型企業之間,大型公司的數量擴容算不上活躍,而且主要發生在金融業。至于大型工業企業的IPO,則頗為罕見。應當說,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現象。 
    破解這一現象的邏輯思路,來自公司治理。受國際公認的公司治理原則指引,上市公司不僅必須擁有完整且一體化運作的資產體系,而且大股東不能擁有與上市公司資產存在競爭關系的資產,以此在法人結構上減少大股東控制或利用關聯方交易損害公眾股東利益的風險。毫無疑問,那種原料供給與產品銷售兩頭在外或僅保留生產環節資產的上市公司,如吉恩鎳業;與大股東共同控制一家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如英力特,以及大股東掌握大筆非上市資產的上市公司,如中國遠洋,都應當是強化公司治理的對象,當然也是重組的對象。 
    進一步說,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大型工業企業,特別是其中的央企,都已擁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有著窗口性質的上市公司。這就決定了它們不是選擇IPO的方式推出數量更多的A股公司,而是將一體化運作的資產以及競爭性資產完整地注入已上市的A股公司。 
    換個角度講,為提高國際競爭力,以重組方式不斷減少企業數量是一國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上一次全國范圍的工業重組發生在1998年。最突出的成效是當年工業企業單位數由上年的53.44萬個銳減到16.51萬個。 
    為此,投資者不必過度追逐新股發行,倒是應當去追逐旨在大股東優質資產注入的定向增發。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后者產生的股價上漲效應正在向新股發行靠攏。我相信,這對改變一、二級市場資金布局,或吸引滯留在一級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多地進入二級市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有充分理由讓人相信,隨著更加優質的資產源源不斷地注入A股公司,發生在A股市場的公司業績增長將持續下去。當然,所謂的“二八現象”也可能會持續下去。畢竟,眼下具有大重組題材的上市公司還不是很多。但即使是“二八現象”,也不會阻止大盤指數的繼續上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