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網絡乃未來之趨勢
2007-9-26 16: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訪北京市五環順通物流中心總經理王青林
記者:王總,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北京市冷鏈系統的現狀好嗎?
王總:從實際操作來看,目前的北京市場對冷鏈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由此,北京市的冷鏈發展空間也是非常大的。
記者:貴公司現在的發展情況如何呢?
王總:我們公司從去年4月份開始運作冷藏業務,年底就開始贏利,這一點說明從思路上符合物流發展的趨勢,同時也說明市場的需求較大。
實際上,我們公司最早是從事高檔的產品貯存,真正進入冷鏈系統是在2006年,這兩年我們公司的發展較快,目前公司冷庫面積達到5000平米,貯存能力是18000噸。
記者: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您認為進入冷鏈系統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王總:從自身來說,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目前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是要提供能夠讓客戶滿意的、客戶所需要的物流配送服務以及軟件、硬件配套設施。除此之外,公司配備的庫房,有些是自身企業所用,也有與一些大型公司合作,為這些大型公司提供滿意的倉儲服務。與此同時,公司為一些國際型企業提供冷鏈服務的時候,要符合國際上的一些標準要求,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企業的軟件配置,也就是服務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記者:未來的冷鏈企業發展模式是什么樣的?
王總:應該是信息化,冷鏈企業要形成全國的系統和網絡,建立冷鏈行業的巨無霸企業。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目前還沒有冷鏈企業達到在全國能夠鋪開信息網絡的實力。我想今后幾年,像中外運、中遠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如果加大投資力度,加大建設基礎設施的力度,會有很好的發展空間。實際上,作為冷鏈企業來說,一定要有自己的冷庫,換句話說,就是必須要有自己的儲存基地,這是冷鏈企業所必備的。比如,接一些公司的貨物,要把貨物從工廠直接存到公司的庫房里,無論將貨物發到全國各地還是發到北京地區市場,都有存儲的空間。我們公司應該是具備了這種條件,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企業,與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及冷鏈企業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記者:請您談一下公司的近期規劃。
王總:具備了5000平米庫房,18000噸的存儲能力以后,近期以穩為主,重點是在冷藏配送方面發展。因為我們公司庫房的面積不是最大的,但是是最適合客戶使用的。因為北京地區的庫房多為以前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建成的,規模大,但不適合使用的庫房,與先進的現代化的物流企業相比,從使用效果來看,現代型的物流企業具有明顯優勢。
記者:相關協會與政府有關冷鏈標準的制定,對于冷鏈企業來說是否能有指導意義?
王總:因為我公司進入冷運行業較早,如果國家能夠從標準的角度規范企業,企業也是能夠做到的。從公司的實際運營來說,一些國際化的公司冷鏈標準已經隨著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而早已被我們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