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物流業大透視
2007-9-25 15: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流通與交通是市場經濟的“雙胞胎”,市場是義烏社會經濟發展的龍頭,物流是義烏的生命線。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孕育發展,催生出一個發達的物流市場。物流市場的興旺推進著小商品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兩者相互依附,相互促進。
提起義烏,人們立刻會在腦海中聯想到諸如此類的詞句:富可敵國的財富,商界不朽的傳奇,市場永恒的神話……是的,因為有中國小商品城,義烏成為世人注目的焦點;因為義烏人的小商品,中國小商品城成為世界上用小商品創造大財富的“領頭羊”。
試想一下,擁有260多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商位5.8萬個,經營人員10余萬人,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市場年成交額達315億元的小商品是如何飄洋過海,走向世界,滲透到全球各個角落的呢?這就是發達的義烏物流業。四通八達的公路,橫貫其中的鐵路,方便快捷的航空,為義烏構建了陸鐵空運輸相協調的遠輻射、大跨度、高效率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并推動著義烏更好、更快地融入了經濟全球化,使義烏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客流都極為順暢通達。
海運:全國最大的“內陸港”
9月7日,記者在義烏國際物流中心,看到來往的大集裝箱車異常繁忙。
“在我們這里,每天將近有800輛來往的大集裝箱卡車,如果把這些車子一字排開,以每輛車長25米計算,差不多有20公里。”國際物流中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
據悉,2002年開始運營的義烏國際物流中心,占地450畝,內設海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機構,配套倉儲、集裝箱堆場、裝卸業務及報關行、船務、船代、銀行、保險等服務機構,配有計算機網絡系統、集裝箱電子自動識別系統、GPS全球衛星跟蹤系統、電子監督報警系統,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管理的“一站式內陸直通關”模式的國際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具備“異地報關、口岸放行”一站式大通關條件。
伴隨著義烏外向度的不斷提升,義烏國際物流中心成了一個繁忙的貨運大港。2006年經由這個中心作業的集裝箱達349367個,作業量同比增長87%;從這個中心發往港口的運貨汽車達34909輛次,同比增長了126%;航空貨運從無到有達708噸,成了名副其實的無水大港。浙江省政府把義烏并列杭州、寧波、溫州,確定為浙江三個“大通關”建設重點之一,成為全省重點培育四個現代物流樞紐之一。
市場巨大的聯動效能,促成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壯大。沒有海港口岸,也沒有國際空港,義烏國際物流中心憑借自身獨特的區位、政策和功能優勢,成為了眾多國際船務公司的“碼頭”,航空公司的“貨艙”,運輸物流業主紛紛“登陸”義烏,形成了物流行業功能齊聚的專業化市場。
目前,中國海運集團、法國達飛、中國臺灣長榮海運、美國總統輪船有限公司、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以色列以星輪船有限公司等15家船務公司進駐國際物流中心并開展國際海運業務,上海東方國際集團、寧波外代、致遠船務、泛洋船務等60多家國際貨代企業在中心集中辦公、作業。
2006年8月24日,義烏國際物流中心與金華海關共同簽署了小商品出口監管倉庫管理合作備忘錄,將中心倉庫全面納入海關監管范圍,監管倉庫的裝箱貨物加封后可以直接運往港口,并可以享受到海關優先報關、優先查驗的便利通關待遇,降低了通關成本,提高了通關速度。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6月,義烏國際物流中心作業集裝箱累計達20萬個標箱,協助海關監管集裝箱施封累計14.6萬個標箱,同比增長48.4%。其中,日通關量最高達917箱次,1834個標箱,刷新了作業記錄。
2007年9月1日起,海關總署首次為義烏市特有經濟模式出臺“新政”,對義烏小商品出口的監管模式將按照“旅游購物商品”貨運出口模式進行監管,把8000多個出口小商品的稅則號簡化到98個。據悉,這是新中國海關成立以來,首次為一個縣級市的特有經濟模式出臺特殊支持措施,該“新政”將由杭州、上海、南京、寧波四海關同步執行。
公路:客運貨運比翼雙飛
義烏交通天天在“長”,基本形成了義烏市內快速通道“10分鐘交通圈”。從城區出發到6鎮7街道,都建有以一級公路為主的快速通道,并已實現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
根據去年底統計,義烏市公路通車里程1274公里,全部達到上等級標準,公路密度達11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擁有公交車輛674輛,其中城市公交324輛,鄉鎮公交350輛。擁有城市公交線路31條,鄉鎮公交線路71條,城鄉公交覆蓋率97.7%,四通八達的公交線路在義烏的城區與鄉鎮編織了一張便捷網。
義烏的過境公路主骨架公路網也基本形成。杭金衢、甬金高速公路義烏段全線通車,03、20、37省道義烏境公路得到改造,義烏市以公路運輸為主要地位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2007年8月1日義烏至香港直通班車的開通,迄今義烏的長途客車已遍布全國18個省(市、區),124條省際客運班線,81條省內跨縣客運班線。北到沈陽,南到東興,西到西安,僅在恒風集團賓王客運中心發送的營運車輛便有559輛,其中省際長途客運班車390輛,縣際中短途客運班車169輛。
有車必有路,有路必有車。不管你來自何方,分赴何處,不管商城何時何地,完全不用為等車、出行而擔憂。現在還有1200多輛出租車頻繁穿梭在義烏城市與鄉間,隨時為路人提供服務。
在貨運方面已聯通全國250多座大中城市。義烏是一個連接著世界成千上萬個市場的“源頭市場”。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義烏人辦的托運點,它如同流動細胞和血液貫穿在市場的身體中,帶動了市場興起和發展,它架起了全球各地貨物運輸流通網絡的金色橋梁。
“義烏網絡全,服務好,信譽佳,走貨快,周邊許多地方的貨都拿到義烏來托運。”義烏聯托運業協會會長王煥榮這樣說道。
據悉,義烏擁有快運固定線路160余條,直達全國除臺灣省外的30個省(市)的250多個大中城市,并進行貨物中轉,延伸至全國較發達地區的大部分縣級城鎮,日發貨量達5000噸以上。目前,義烏分布著江東、賓王、大陳等幾大貨運市場。江東貨運市場占地150畝,幾乎每天上午9時以后,從各個臨時倉庫發出的貨物就聚集到這里,在每個托運處的卸貨點上都堆放著大小不一的貨物。在占地23畝的賓王貨運中心,安排著短途運輸收貨口和航空貨運收貨口。占地15畝的大陳聯托運市場則與江東貨運市場遙相呼應,已成為義烏境內和周邊許多廠家將貨物發往全國各地的裝貨點和運輸點。
現在,許多托運商、物流商已在世界版圖上步步為營,將觸角伸到國際市場,在阿聯酋的迪拜、南美的里約熱內盧和俄羅斯的納霍德卡等中外主要港口或主要城市設立分撥中心(中轉站),再通過當地的海陸空通道將貨物分發到周邊國家或地區。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如今,義烏站已成為浙贛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少“老鐵路”都會經常回眸義烏火車站從一個三等站升格為鐵道部一等車站的風雨歷程,它濃縮著一部義烏市場與城市的發展的歷史。
1982年,湖清門建起了義烏第一個有規模的集貿市場,第一批經商戶踏上火車,到廣州等地購入小百貨,擺上水泥板攤位,賺取差價,成了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雛形。隨著義烏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提高,義烏市場的更新換代,義烏站也日新月異,客貨流量不斷增長,2005年,日發行客車48.5對,共輸送旅客427.49萬人次,客運收入2.42億元,貨物吞吐量達330萬噸,客貨運量居浙江省前列,躍升為浙贛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義烏火車站也成為浙中最大的客流集散中心。
2006年6月16日正式啟用,投資近2億元的義烏鐵路新客站是浙贛鐵路電氣化建設的重點工程,新客站按一等站標準設計和建設,最高聚集人數約為3000人,有3個站臺,7條列車到發線。目前辦理旅客列車作業56對,本站始發終到列車5.5對;每天作業列車119趟,動車組作業列車7趟,其中始發開往上海南站1趟,全程運行僅需2小時13分。日均客流1.2萬人次,節假日達1.5萬人以上,春運最高峰日2.4萬人以上。
義烏貨運站是上海局管內和浙贛線上目前最大的貨運站,站內有道岔47組,有貨運列車到發線6條,貨物線7條,機場、油庫、浙中生產資料市場、糧食專用線等專用線6條。日均可辦理接發列車95對,有義烏-烏魯木齊、義烏-沈陽、哈爾濱等6條鐵路行包專列,幾乎每天都有50多個車皮的貨物從義烏發往全國各地。
現在,義烏的航空享有“國際航班”美譽。義烏機場是浙江中西部地區最大的航空港,于1991年4月1日首航。目前,已初步構筑起北連北京,南連廣州、深圳,西連西安、重慶、成都,西南連接昆明,西北連接烏魯木齊的航空運輸網絡,周航班量達到40余班。
2006年安全保障航班3466架次,進出港旅客32.76萬人次,吞吐貨郵(含行李)3041噸,分別排名于全國運輸機場的第70位、第60位和第50位,旅客吞吐量位居浙江省內機場第四。
2007年上半年安全保障航班2413架次,輸送旅客236373萬人次、貨郵3467.4噸(未換算),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59.5%、68.3%和41.3%。義烏機場先后獲得了民航華東地區文明機場、浙江省衛生機場等榮譽稱號。
每年4月、10月義烏、廣州舉辦展會期間,往返義烏的航班經常爆滿,外籍旅客乘機比例占45%以上。義烏的“空中走廊”,成為越來越多外商到義烏尋找商機的重要通道。
今年4月義烏文博會期間,義烏機場增加義烏—廣州航班61個,一些航班上的外籍客商甚至達到90%以上,往返義烏的航班被乘機旅客譽為國內航線上的“國際航班”。2007年10月2日可開通義烏-香港航線。
2006年10月,總投資約3億元人民幣、總面積達400余畝的浙江省重點工程-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已經開工,計劃建設工期18個月,將于明年10月義博會期間正式開放使用。
義烏,從世界小商品的“源頭市場”進而發展為區域物流中心,已具備建立現代物流系統一應俱全的基本資源,義烏物流業已拉開了通向世界的框架,公路、鐵路、航空、海運,“海陸空”三軍齊發的大交通動脈構架體系,必將釀造出新的義烏財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