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西漢高速:貫通秦巴大動脈 蜀道而今一日還

2007-9-25 12: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金秋九月,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隨著西漢高速公路9月底建成通車,陜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也將突破2000公里。這個收獲,對于陜西高速公路“三橫四縱五輻射”網絡構架建設,可以說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對于陜西、西北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秦嶺是橫亙在我國南北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蜀道,作為逾越古代秦嶺、巴山,溝通關中平原、漢中盆地與成都平原的重要交通要道,因其難行,千百年來令文人墨客扼腕嘆息…… 
  經過5年的艱辛施工,西漢高速公路將在今年9月底全線通車,通車后,西安至漢中一日之內可往返,實現“千年蜀道一日變通途”的夢想。它的建成,使“蜀道難”成為歷史,為漢中實現突破式發展、為西安漢中加強溝通奠定了基礎。同時,西漢高速公路也為沿途的關中平原、秦嶺山脈、漢中盆地增添了一處處美麗獨特的人文景觀。 
  在西漢高速路通車前夕,本報記者奔赴建設一線,采寫了系列報道,今起陸續推出。 
  西漢高速公路,屬國家高速公路網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G040)陜西境內的重要一段,北起戶縣澇峪口,跨越西安、安康、漢中3市9縣區,是目前全國一次性開工里程最長、建設投資最大、自然條件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建設任務最艱巨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它在陜西“三縱四橫五輻射”公路骨架中,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位置。 
  西漢高速簡介 
  130個隧道貫通秦巴 
  西漢高速公路自2002年8月試驗段開工,至2007年9月全線貫通,工期長達5年。主線全長約255公里,總投資達138.78億元。其中,架設橋梁411座,總長114公里;打通隧道130個,總長110公里,沿線橋隧相連單幅里程超過200公里;設互通式立交13處,分離式立交20處。采用雙向4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60-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0-26米,預測遠景交通量為25000車次/晝夜。 
  西漢高速環保 
  用“藝術家的工藝”修建西漢線 
  西漢高速公路可謂一條綠色環保生態路,沿線有國家重點生態環境保護區——秦嶺,打通這條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千年蜀道,是幾千年歷代人的企盼。但用建設者們的話說,如果不能做好生態保護,即使工程本身再優良,也只能算是一項失敗的工程。 
  建設初期,陜西西漢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即提出“要以工程師的智慧,藝術家的工藝”打造好這條路。 
  建設過程中,建設者們始終按照科技高速、生態高速、文化高速的標準,采用了一系列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建設上形成了幾大亮點。可以這么說,通過這條路的建設,人們對生態保護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對高速路建設也是一次理念的升華——修路不能以破壞自然生態為代價,高速公路不能僅僅滿足基本的功能性要求。 
  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植物種類達2000多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20余種,珍稀動物160多種,沿途有大熊貓、金絲猴、朱鹮、羚羊等珍稀動物,是我國中西部交界處最重要的動植物基因庫。 
  針對如何把西漢高速公路建成“山青、天藍、草綠、路美”的環保生態路這一課題,省交通廳專門成立了集設計、科研、教學、項目管理為一體的“秦嶺山區生態高速公路建設技術研究”課題組,依靠技術創新,聯合開展科技攻關。“統籌兼顧、效益優先,適度超前,突出創新,注重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這是西漢高速公路建設部門與施工單位簽定的合同中,明確規定的環保條款。為使西漢高速公路與綠色自然融為一體,招標中,建設單位就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一項不可逾越的天條,簽署在條款中。 
  西漢線穿越秦嶺大山,開挖隧道、架設橋梁,采取少挖多保護、多還原等措施,有效地保護了秦嶺地質結構,最大可能地保護秦嶺地質構造、植被面積和動物棲息等。該線路途經佛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洋縣朱鹮自然保護區、羚牛保護區以及古漢臺等歷史文化遺址等。在選線設計上,考慮到珍稀動物的有效保護,高速公路盡可能避開動物保護區,繞行洋縣漢江南岸,較好地保護了秦嶺寶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可以說,西漢線的修建,不單單是它穿越了秦嶺,更重要的是,達到了保護秦嶺“地質博物館”和“國家公園”的科技攻關目標。 
 西漢高速人文  
  人性化景觀融入自然環境中 
  從人性化設計、建設角度出發,西漢高速公路全線每50公里設立一處服務區,并在此基礎上,建設景觀停車休息區5處。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景觀設計,使司乘人員在青山綠水、美景如畫的環境中悠然暢行,充分體現人文 
  關懷。 
  西漢高速公路修建的5處服務區,在設計時都充分考慮到與周邊環境、自然景觀及建筑的和諧統一。每個服務區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如,秦嶺服務區以人文歷史為主題,《華夏龍脈》大型雕塑群就是表現這一主題的主體;寧陜服務區則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服務區取暖系統將采用采集太陽能的方式,為過路者提供熱水;洋縣服務區則以現代時尚為主題。 
  省高速公路建設集團公司董事長白應賢說,在服務區建設方面進行的創新,就是在服務區邊緣建“特區”,設立當地地方小吃和特產售賣區,旅客可在服務區休息、消費,呼吸秦嶺山水間的新鮮空氣。這樣,既可豐富旅游生活,又可帶動地方發展旅游經濟。 
  每個服務區建筑都做到色彩搭配清新大方、造型簡潔、質樸高雅。在總體布局上,充分考慮到后期的發展空間,同時增加公用活動場所及園林式游覽、觀賞景點,充分發揮服務功能,為司機、旅客提供舒適、溫馨、和諧的休息場所和優質服務。 
  利用沿線邊角地和建設棄土、棄渣設置的油坊坪、洋縣等5處停車休閑區,大多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旅客可“停車坐愛楓林晚”,欣賞沿線漢江和秦巴山區自然風光。讓走過西漢高速公路的旅客,感受到沿線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穿越秦嶺的西漢高速公路,應該呈現原始和現代的和諧,自然與人文的統一,景觀與環境的適應。為此,西漢公司不僅將眼光停留在生態保護的層面,還在創造交通文化氛圍方面,做了大膽和富有創造性的嘗試。 
  西漢高速原生態 
  西漢線“隱沒”在崇山峻嶺里 
  西漢高速公路建設初期,許多施工現場無路通達,也無電力供應,施工場地異常狹小。西漢高速公路全線建設了5條施工便道,很多便道開鑿就在懸崖絕壁上。5條便道總長108公里,投資4192余萬元,包括主線建設在內,僅開挖的土石方就達3060萬立方米。 
  為使西漢高速公路“隱沒”于秦巴山脈崇山峻嶺的綠色中,建設者克服種種困難,以“施工中最大限度減少破壞,施工后最大限度恢復生態”為準則,始終貫穿“多打隧道多架橋,多砌擋墻護邊坡,少挖少取保耕田,隧道上、橋梁下照樣耕作或綠化”的宗旨,以多種手段保護原始生態。 
  土石方開挖:大型橋梁梁廂,山外預制好再運進山,以避免施工現場大面積開挖山體;隧道掘進采用了在洞口上方設置截水溝、排水溝,以減少洪水沖刷對植被的破壞。洞口外恢復植草種樹,保持原生態。全線130座隧道260個洞門,開挖面積僅有7個足球場大,減少開挖土石方20萬立方米,少砍伐樹木5萬棵,增加綠化3萬平方米。 
  洞內開挖:隧道開挖按照早進晚出的原則,必要時先在山體側面開挖導洞,提前進洞,通過導洞出渣,盡量在洞內作業,以避免大面積破壞山體。 
  邊坡綠化:高速公路所經之處,兩邊的山坡裸露山體都被穿上一種綠色的鋼網——布魯克網,其作用是加強山巖穩固,防止落石,保持生態。攔石網下復植有各種樹木花草,要不了多久,又會為山體增添一抹新綠。在對植物多樣性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沿線施工采取工程防護和生態防護相結合,采用六楞筒種植草籽方式,并配比灌木、花卉,實現邊坡綠色覆蓋。 
  長隧道改建隧道群:西漢高速公路穿越秦嶺,原設計有一個18公里以上的特長隧道,經遙感測繪技術確定,優化方案采取3座分別為6.144、6.125和4.95公里長的隧道群,和一個服務區及一座連接橋梁代替了特長隧道。這樣既可以減少開挖,同時還將大量節省建設和運行管理費用。隧道內裝修體現人文關懷,兩側貼有3米高的瓷磚,美化了隧道環境,提高了行車舒適性。 
  西漢高速綠化 
  11個隧道廣場綠化各有特色 
  不僅僅是修路,西漢高速建設還處處體現了一種美學觀念,無論橋型、隧道洞門、路邊坡等,既突出個性,又力求融于自然,使西漢高速公路成了沿途所經過的關中平原、秦嶺山脈、漢中盆地又一處人文景觀。 
  若說生態防護綠化邊坡、布魯克網保護植被屬于環境保護范疇的話,那么因地制宜植樹種草,則完全是對西漢高速公路不遺余力的美化了。為了環保和美化,西漢公司不惜耗資800萬元,向專業化公司招標,由園林專業工程師指導監督,將11個隧道廣場營造成了各具主題特色的花園。 
  9月24日下午,負責西漢高速秦嶺南段公路綠化的工程師白志寧說,當初這段路的綠化方案主要是種植刺槐和油松兩個樹種。由于栽種刺槐至少需要一米厚的土層,而道路兩邊的邊坡碎落臺填土僅有60厘米厚,無法栽種。且這兩個樹種觀賞性低,最終對綠化方案進行了調整。從高大喬木改為從2900余種漢中地區土生土長的適生植物中,選取大灌木小喬木樹種栽植,保證這段路11個隧道廣場,12個月里月月有花香。 
  酉水1號和2號隧道連接處很短,為防止駕車穿過的司機因明暗變化強烈產生目眩,此處空地由PV陽光板遮擋光線。就在這樣一塊僅600平方米狹小的空地上,還建有一個“鮮花坊”,主要種植四季時令花卉。 
  酉水4號隧道出口廣場,種的是漢中最適生、最常見的棕櫚林;酉水3號隧道出口廣場是桂花樹林;酉水大橋廣場是2400余株的芭蕉林,其間還種植了名貴的雪松;關嶺隧道出口廣場是花果林,入口廣場是銀杏林;良心隧道出口廣場是油松林,入口廣場是含笑芭蕉林;朱家埡隧道出口廣場是水杉林。 
  白工說,他們負責的38個隧道綠化,只有2個隧道有原生態植被,其余均為補植和復植苗木。由于隧道口排出的廢氣多為汽車尾氣,復植的品種是精心選出的大葉女貞,這種植物對于汽車尾氣具有很強的抵抗力。 
  每個廣場種植的植物不同,草坪也各有特點,草種有黑麥草、紅花草、白三葉、紫花苜蓿和吉祥草等。微風過處,紅花綠葉搖曳,香氣陣陣襲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