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革巧解通關難題
2007-9-25 12: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東莞享有“加工貿易之都”的美稱,2006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到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0.6%。對于采用進口原料出口產品的加工貿易型企業來說,貨物進出口方便、快捷是保證其正常運轉的重要環節,而這一環節的順利實施,又受所在地海關通關速度的影響。因地緣關系,東莞8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通過陸路出入于港、莞兩地,東莞地區海關的通關效率問題廣受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在內社會各界的關注。 通關困局
作為東莞地區第一個車檢場——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篁村車檢場自然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2006年,平均每天進出篁村車檢場的車輛約1800輛,高峰期更飆升至3000輛,是車檢場最初設計日驗放能力400輛的4倍以上!原設計容量和海關通關作業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如此眾多車輛的通關需要,篁村車檢場被企業、報關員及運輸公司稱為“天下第一關”。
企業報關難,東莞茶山鎮從事報關行業十多年的劉先生說,在篁村車檢場報關,報關員一大早就要到海關候著,等企業的貨柜車來,才能拿到運輸司機的進出境汽車簽證簿和載貨清單辦理手續。司機等候難,報關大廳里是報關員排長隊,車檢場外是貨柜車排長龍。海關也是苦不堪言。一位在東莞海關工作多年的老關員對此很無奈:“每天上班神經都高度緊張,除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外,幾乎從早到晚都要坐在電腦前審單、蓋章、放行,速度一慢,手邊的單證就堆成了小山。”香港業界也要求海關能夠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但篁村車檢場場地窄、規模小、又處市中心,車檢場無法安裝現代化的監管設備,通關效率低下問題由來已久。
對此必須進行改革,為促使新的通關模式盡快實現,黃埔海關積極與東莞市政府協商,加快寮步車檢場建設。同時,由業務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工程組緊鑼密鼓地投入到改革工作中,確保在2006年年底新啟用的寮步車檢場實施新的通關模式。
突破難關
新的通關模式浮出水面——貨柜車一邊通過,海關的手續一邊完成,車輛通關就像進出高速公路一樣便捷,通關環節對正常物流的影響幾近是零。實施“通道式自動驗放模式”,打造智能型“i通道”是此次通關改革的目標。
突破設備集成難題。將電子車牌、電子關鎖、電子地磅等先進的物流監控設備集成在一起,在通道上發揮作用,工程組設法把這些卡口設備“串”在一個“鑰匙環”上,開發出程序控制,使之按序動作,從而實現通關自動化處理。
突破數據采集難題。通關車輛不是自動化控制下的標準件,車輛瞬間速度、停靠位置不同都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工程組經過反復試驗,以動態管理方式解決這一難題,電子地磅0.2毫秒自動采集一次重量數據,以20次為一個單元,當一個單元內采集的重量數據不變時,計算機就提取為車輛的重量數據。
突破數據對碰難題。開發跨操作系統的中間控件,把報關管理系統和物流監控系統對接起來,實現“單”、“貨”數據互通。在此基礎上,模擬人工驗放的過程,把海關監管要素、風險要素轉化成一組組參數,建立具有“篩選器”作用的了“數字模型”,實現數據的自動對碰和自動處置。將對碰數據有異常的通關車輛自動檢出,發出“待處理區處置”的指令,對沒有異常的自動放行。并能自動檢出被風險布控的車輛,發出“到查驗區查驗”的指令。“數字模型”與風險布控系統關聯起來,通道有了強大的后臺計算機系統的支持,在“通得快”的同時,實現“管得住”。海關設立遠程監控中心,采用視頻、語音等手段對整個車檢場運行進行實時監控。
對通關流程重新設計,將“串聯式通關”變為“并聯式通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與貨物運輸是“并聯”進行的,車到即可辦理查驗放行手續。并進一步簡化報關手續,開發報關單掛號系統,重建報關秩序。
智能化通關模式讓海關的人力資源配置有了鮮明的對比,以往驗放車輛需27人,現全由智能化系統代替,僅需6人監控和巡查,節省的人力投放到貨物的查驗環節,查驗人員由原來的12人增加到33人,海關的實際監管能力大大增強。
多贏效果
海關做到了“管得住,通得快”。海關查獲率由原來的4.6%提高到9% 。通關效率顯著提高,車輛平均通關時間由改革前的230分鐘提高到17分37秒,最快僅需3分鐘,通關效率提高12.8倍。
智能化通關模式最大受惠者是企業和司機。東莞市迅發報關行韓校光經理介紹說,現在來海關報關舒適多了,報關大廳有空調,設有座位,可提前報關,工作節奏舒緩了。掛號系統非常公平。
香港跨境貨運司機協會盧奕贃會長對新模式直豎大拇指,以前,車到了才能報關,常常一等就是3、4個多小時,每天的汽油費就要多花一百多元錢;現在從深圳皇崗進境,一般兩個小時就到達東莞的廠家,裝貨約兩個小時,預先報關,貨一裝好,車就可以直接進海關的車檢場,不查車馬上可以走,兩小時就回到香港。一般上午八點開工,下午兩點左右可以休工了,很舒服。
地方政府對海關智能化通關改革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新模式簡化了作業流程、優化了通關環境、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通關成本,在確保海關的有效監管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車輛的通關效率,為東莞外向型經濟發展打造了一條“通關高速公路”。(李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