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打造口岸“大通關”
2007-9-24 14: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寧波是全國最早提出“大通關”理念的城市,自2001年3月寧波口岸率先在全國開展以改善口岸環境、提高通關速度為核心的“大通關”建設以來,寧波口岸效率始終保持著全國領先地位,有力地促進了寧波港口經濟的發展。2006年寧波港貨物吞吐量3.1億噸,居大陸港口第二位,世界第四位;集裝箱吞吐量709萬標箱,居大陸主要港口第4位,居世界主要港口第13位。七年來,寧波海關充分兼顧效率與公平,大力深化通關作業改革,傾力打造口岸“大通關”,為寧波港跨越式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創新監管模式:為企業通關插上騰飛的翅膀
多年來,寧波海關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向改革要效益”,不斷創新監管通關模式,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據統計,2006年,寧波口岸進出口貨物海關通關時間進口12小時、出口1小時,同比降低53.8和50%,進出口貨物海關當天驗放率分別達65%和99%,出口集裝箱在海關通關環節的平均時間從2001年的3個多小時降到1小時,最快的僅需3分鐘。
2003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浙江嵊州福達音響有限公司成為寧波海關“多點報關,口岸放行”模式的第一個受益者。在這種全新的監管模式中,企業不必像以前那樣非得到口岸海關報關,他們可以在關區內自主選擇區域海關報關,由口岸海關對貨物進行實貨放行。實施該模式后,進出口貨物海關通關時間進口12小時、出口1小時,平均每票報關單節約費用23元,F在“多點報關,口岸放行”模式已經占到寧波口岸報關單總量的30%。以2006年總單量來計算,可為企業節約費用近萬元。
此外,寧波海關還以提高通關效率為突破口,不斷創新思維,相繼推出了“提前報關,實貨放行”、進口廢物“三專”管理、進出口報關單F通道(進出口貨物快速通道)等新型監管通關作業模式。這些新模式適應了國際貿易慣例,整合了口岸監管資源,為“大通關”中間查驗環節的突破創造了條件。
發展轉關業務:為港口拓展腹地提供有利條件
寧波海關積極支持寧波港的轉關業務發展,為港口拓展腹地提供便利條件。寧波海關與上海、南京、杭州、重慶等九個長江沿線海關,以及廈門、福州、汕頭等“海西”區域海關簽訂了聯系配合辦法。寧波海關在各業務現場設立了專窗,由專人辦理該項業務,確保做到“隨到、隨報、隨放”,貨物在口岸通關時間縮短到了5-10分鐘,通關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寧波口岸已經形成陸路、海路、水路、鐵路、航空、海鐵聯運等多種轉關運輸模式,經濟腹地橫向發展至深圳、廣州、福州、廈門、青島、大連、天津等沿海關區,縱深延伸至南昌、合肥、武漢、貴陽等內陸關區。
建設電子口岸:為企業通關打造順暢的物流平臺
寧波海關是全國最早實施無紙報關的海關之一,那些長年來信譽登記良好的企業,只要在家中輕點鼠標,就能充分享受通關“全程無紙化”帶來的好處。目前,共有40家信譽良好企業進行了“無紙通關”試點,取得了出口貨物平均通關時間0.5小時、進口貨物3小時的良好效果。其中慈溪宏一電子成為我市40家無紙通關企業中首家實現全天候出口無紙通關的企業,企業在雙休日通關時間縮短到0.5小時以內,每年可為企業節約費用10萬余元。目前,全天候出口無紙通關成了宏一電子快捷出口、搶占國際市場的“助推器”。
2007年,寧波海關加大電子口岸建設力度,在完善好網上退稅預申報系統、外匯核銷預申報系統、船勤網上申報系統、報關報檢一單兩報等系統的同時,明確了海關對外聯網通過電子口岸“一點接入”的原則,使得電子口岸成為海關對外聯網的門戶。同時主動推進電子口岸建設配套業務改革,簡化企業操作,加大項目應用推廣力度,平臺功能逐步向商務物流領域延伸。目前寧波電子口岸入網企業已經超過10000家,在線運行項目112個,平均日處理報文達到2萬個以上。
實施便捷通關:為企業通關提供便利服務
為降低通關時間,寧波海關陸續推出“特快窗口”、“綠色通道”、“電子通關單聯網核查”、“網上支付”等多項便利通關舉措和服務承諾,擴大適用區域和企業范圍,對信譽良好企業給予下廠查驗、報關單優先驗放等便利服務,提高通關效率。寧波海關和中國銀行等11家銀行簽訂了稅費“網上支付”協議,企業通過網上銀行就可以辦理稅費繳納手續,使企業享受到了稅費電子快速劃撥的好處。今年1-8月份通過“網上支付”征收稅款46.69億元,同比增長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