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GDP為120333億元,分別相當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13.9%、37%和71.8%;到2005年,我國GDP已經連超法國和英國,世界排名
躍居第四;2006年,我國GDP達到210871億元,分別相當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20%、60.6%和91.3%。相應地,我國GDP占世界的份額也不斷提高,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06年的5.5%。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我國GDP有可能會超過德國而躍居世界第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日前也表示,“從目前來看,(中國GDP)與德國的距離會越來越近”。
國家統計局報告認為,十六大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不僅增速快,而且持續時間長、穩定性好,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均實現了大跨越,為實現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以來,我國GDP連續四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并且年度最高、最低增幅間差距僅1.1個百分點,CPI年平均上漲2.1%。2006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達2010美元,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財政收入達38731億元,比2002年增長105%,四年內翻了一番多;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9504億元,比2002年的5784億元多13720億元,四年年均增速高達35.5%;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7604億美元,世界排名由2002年的第六位躍升到第三位;外匯儲備達1066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與此同時,我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仍穩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而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也得到明顯緩解。2003年-2006年間,我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0271億元,是1978年到2002年的近兩倍;我國能源生產總量年均增長11.3%,并在2004年成為世界上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產國;發電量年均增長14.7%,電力緊張狀況得到初步緩解。
上一篇:國際油價18日繼續創出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