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A被調查產品進口影響何在?
2007-9-18 9: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自2007年8月3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的進口雙酚A時,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繳納相應的反傾銷稅;反傾銷稅以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從價計征,計算公式為:反傾銷稅額=海關完稅價格×反傾銷稅稅率,進口環節增值稅以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加上關稅和反傾銷稅作為計稅價格從價計征——這是商務部公告2OO7年第68號關于雙酚A反傾銷終裁公告中,確定的征收反傾銷稅的方法。公告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07年8月30日起,對進口原產于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的進口雙酚A征收反傾銷稅。 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及所占中國大陸市場份額顯示了這一影響——據中國環氧樹脂行業協會(www.epoxy-e.cn)專家介紹——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的進口數量呈增長趨勢。2003~2005年分別為89753.80噸、117329.18噸和208252.66噸,2004年和2005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0.72%和77.49%,2003~2005年年均增長52.32%。2006年1~3月為79359.04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68.01%;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大陸市場份額: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大陸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40%以上并呈上升趨勢,2004年、2005年和2006年1~3月,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10.71個百分點、10.49個百分點和28.86個百分點。
關于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及其對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價格的影響: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2003~2005年,原產于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的被調查產品的加權平均進口價格分別為924.30美元/噸、1436.78美元/噸和1563.32美元/噸,2004年和2005年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55.45%和8.81%;2006年1~3月為1214.85美元/噸,比上年同期下降37.87%。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價格:調查期內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價格2004年比2003年上升65.20%,2005年比2004年上升5.32%,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40.50%。由于被調查產品占中國大陸市場份額較大,其進口價格對中國大陸同類產品銷售價格起主導作用。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和中國大陸同類產品銷售價格變化趨勢相同:2004年比2003年大幅上升;2005年比2004年繼續上升,但上升幅度相對趨緩;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出現大幅下降。
證據顯示從2005年一季度起,被調查產品各季度進口價格和中國大陸同類產品各季度銷售價格均呈持續下降趨勢。據中國環氧樹脂行業協會(www.epoxy-e.cn)專家介紹,被調查產品加權平均進口價格2005年一季度為1955.32美元/噸;二季度為1907.11美元/噸,比一季度下降2.47%;三季度為1468.07美元/噸,比二季度下降23.02%;四季度為1248.25美元/噸,比三季度下降14.97%。2006年一季度為1214.85美元/噸,比2005年四季度下降2.68%。中國大陸同類產品銷售價格2005年二季度比一季度下降10.13%,三季度比二季度下降20.57%,四季度比三季度下降14.51%。2006年一季度比2005年四季度下降2.50%。被調查產品進口價格壓低了中國大陸同類產品銷售價格。
產業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的評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7、8條,及《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第4、5、6、7條的規定,調查機關對中國大陸雙酚A產業的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進行了調查,主要證據如下——表觀消費量:調查期內,中國大陸雙酚A表觀消費量呈增長趨勢。2004年、2005年和2006年1~3月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5.53%、49.29%和69.37%,2003~2005年年均增長25.52%。產能:2003年底中國大陸產業投產了一套雙酚A生產裝置,使中國大陸產業產能2004年比2003年增長126.72%,此后產能沒有變化,2003~2005年中國大陸產業產能年均增長50.57%。產量: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產量2004年比2003年增長105.78%,2005年比2004年增長23.47%,2003-2005年年均增長59.40%,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41.31%。
其它影響還可從以下指標看——開工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開工率總體呈下降趨勢,2004年比2003年下降7.70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4年上升17.77個百分點,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41.53個百分點。期末庫存: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期末庫存呈上升趨勢,2004年比2003年增長126.89%,2005年比2004年增長12.02%,2003~2005年年均增長59.43%,2006年3月末庫存比上年同期下降6.46%。銷售量: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銷售量2004年比2003年增長128.30%,2005年比2004年增長12.92%,2003~2005年年均增長60.56%,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73.97%。市場份額: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市場份額2004年比2003年上升6.66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4年下降2.73個百分點,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10.19個百分點。銷售價格: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銷售價格2004年比2003年上升65.20%,2005年比2004年上升5.32%,2003~2005年年均增長31.91%,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40.50%。
當然還有其它影響——銷售收入: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銷售收入2004年比2003年上升277.17%,2005年比2004年上升36.15%,2003~2005年年均增長126.61%,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84.51%。稅前利潤: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同類產品稅前利潤呈下降趨勢,自2005年開始出現虧損,2004年比2003年下降75.16%,2006年1~3月雖比上年同期減虧59.50%但仍然虧損。投資收益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投資收益率呈下降趨勢,自2005年開始變為負值。2004年比2003年下降2.69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4年下降6.90個百分點,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1.09個百分點。現金流量凈額: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003~2005年為現金凈流入,2004年比2003年增長76.94%,2005年比2004年下降98.77%,2003-2005年年均下降85.27%,2006年1~3月為現金凈流出,比上年同期下降110.40%。
還有一些影響體現在以下領域——投融資能力: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稅前利潤、投資收益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等主要財務指標總體呈惡化趨勢,中國大陸產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及運營能力不斷下降,同類產品生產裝置的擴建計劃和投資計劃被迫擱置,中國大陸產業投融資能力下降。就業人數: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就業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2003~2004年就業人數沒有變化,2005年比2004年下降9.43%,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10.89%。人均工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就業人員人均工資2004年比2003年下降5.34%,2005年比2004年上升3.80%,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上升8.32%。勞動生產率:調查期內中國大陸產業勞動生產率2004年比2003年增長105.78%,2005年比2004年增長36.33%。2006年1~3月比上年同期下降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