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外貿壓力下的產業轉移樣本:2000臺企移師內內地

2007-9-15 14: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與譬如在中山這樣的珠三角城市設點相比,僅是在能源、土地租金、人力及稅收優惠上,我們就可以減低千多萬元的成本!9月14日,臺泥(貴港)水泥有限公司行政部林勝明向記者證實,總投資高達35億遠的臺泥貴港項目將于明年三月建成,“廣西將成為我們進軍西部的重要一站!   臺泥在廣西的巨額投資成為廣西方面為之津津樂道的臺企入桂樣板。在本月初于廣西召開的兩岸產業共同市場論壇暨桂臺經貿交流會上,臺泥貴港項目被廣西區黨委書記劉奇葆數次提起,劉稱廣西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綜合成本比較優勢,“很有條件成為臺灣企業開拓新市場的重要立足點。”
  臺商成為兩岸產業共同市場論壇上無處不在的身影。
  據悉,出席此次論壇的臺灣人士約470人,其中政界20余人、商界390余人、社團機構和學術界50余人,包括南聯貿易等許多中小企業均為第一次蒞臨廣西。
  “根據我在臺灣了解到的情況,目前有將近2000多家臺資企業轉移。”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王金平特別助理、國民黨中央文宣部副主任簡良監對記者表示,面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地價和工資上漲、環境標準提高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大量臺資企業尤其是加工貿易企業選擇轉移陣地。
  它們的“出逃”去向,是內地的“內地”——中西部。
  移師中西部
  廣西并非是臺商西行的最后一站。此前,8月的寧夏、江西,以及9月初的湖南,均留下了臺商們成群結隊的身影。
  據廣西區黨委書記劉奇葆透露,截至2006年底,臺商在開放以來僅在廣西實際投資17億美元,而今年上半年桂臺簽約投資項目43個,落地38個,實際到位即已達13億多元,在臺灣對大陸投資排位中,廣西躍升至第7位。
  江西方面數據亦顯示,今年江西上半年新引進臺資合同項目則為78個,合同臺資額8.3億美元,同比增長116%。
  截至今年6月,湖南實際到位臺資18.6億美元,而上半年即已引入1.44億美元。
  “我們對企業向中西部投資這一塊十分關注。”東莞臺資企業協會秘書處的左小姐證實,目前中西部省份及一些重要城市召開的經貿交流會,他們均會派人與會,以了解當地的投資政策及行情,然后及時反饋給東莞的企業”。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目前從事加工貿易的港澳臺企業已達6萬家,占港澳臺企總數的65%,而這些外貿加工企業大多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2006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僅占全國的2.6%,所占比例甚為微小。
  “至少有40%的臺資企業會因新政策的實施而無法承受成本增加的壓力!北容^外貿新政策出臺前后效應,廣州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吳振昌表示,新規定將影響到塑料、五金、紡織與木制品等業者,退稅率下調及保證金上繳帶來大幅增加的成本。
  深圳市臺商協會則預計,由于深圳臺企相當一部分為簡單的“加工車間”型企業,深圳40%的加工貿易企業、近4000家相關企業將面臨蛻變和挑戰。
  “投資廣西雖是兩年前就定下,但確實有東部沿海漸升的商務成本的壓力!鄙鲜雠_泥負責人解釋,以電力成本支出為例,貴港市工業基準電價0.233-0.426元/千瓦時之間,靠近珠三角的清遠市為5-6毛錢,“資源行業一塊,對電力的需求又特別大,一分錢的成本都有可能是壓垮企業利潤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由于電力供應緊張,8月份英德臺泥公司也停了1~2條生產線,“在貴港我們就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因為電力充足”。
  “稅收一塊對于企業的幫助也很大!痹撠撠熑朔Q,在西部投資,以2001-2010年來計,可享受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再根據國家及地方相關稅法、有關優惠政策規定,在享受所得稅免二減三期間,同時免、減地方所得稅,“東部地區則很難有如此多的優惠”。
  “中小企業西移進程會加快!敝袊缈圃号_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向記者介紹,外貿新政所針對的是以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浪費來獲取利潤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面臨投資與政策的雙重壓力,只有三條路可走,“要不就地產業升級,要么轉型,要么出走,而出走的方向則是中西部地區或是海外”。
  外貿新政策
  臺商如此大規模的空降中西部各省,并非事出無因。8月23日出臺的外貿新政策,根據張冠華的說法,“給予中小企業的臺企很大壓力”,并視為中小臺企頻頻在中西部省份趕場的要因。
  繼7月份145億美元創中國單月貿易順差歷史新高后,8月份中國貿易順差再次刷新此一紀錄,今年1-8月中國對外貿易累計實現貿易順差956.5億美元。
  貿易順差增長過快,以及由此引發的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升值壓力及貿易摩擦問題,成為貿易新政出爐的主題背景。
  繼7月1日出口退稅新政實施后,商務部及海關總署于8月23日聯手推行《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公告44號,共計2247個海關商品編碼被列入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同時要求對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施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據悉,此次改革涉及行業主要包括塑料原料及制品、紡織紗線、布匹、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據中國外貿加工大半壁江山的港臺企業首當其沖。
  張冠華解釋,國家外貿新政是“東部沿海及中西部區別對待”,主要針對東部沿海地區,對中西部企業并不設防。根據有關政策,加工貿易企業分為A、B、C三個類別,中西部A、B類企業仍可施行銀行保證金帳空轉管理,“也就是說,中西部企業仍可享受舊有的外貿加工優惠政策”。
  由此,此次外貿新政的出臺有“支持西部建設”的意味。據知情人士透露,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鼓勵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加工貿易轉移的措施。
  暨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副教授徐林清博士分析,在外貿新政的實施中,無議價能力的企業將會更多考慮相關生產環節轉移到中部和西部地區,“因為中西部地區貿易政策更加優惠,企業綜合運行成本也較東部地區要低”。而國家的遠期目標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此次外貿新政出臺,由于考慮到東部沿海省市的利益,設限范圍較之外界預期,作了較大調整,給出部分企業及行業一定緩沖期。但業內人士認為,新一輪的外貿新政或將于年底出臺,外貿加工行業還將再面臨一次大調整,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范圍將會更進一步擴大,措施更加嚴厲。
  臺灣產業界進入中西部的投資沖動,證實了業內人士的判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