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鋼鐵宏觀大勢談
2007-9-14 16: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以來,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在成本的倒逼下,持續高位上行,屢創年內新高,成本的力量在近期戰勝了宏觀調控的壓力,證明明商品經濟的內在規律―――價值決定價格的正確,究竟在四季度還有怎么樣的新政策將會落在鋼鐵行業上,在當前切不可被高漲的價格沖昏了頭腦,需要仔細研究當前的宏觀形勢,才能預先把握四季度的鋼材價格走勢。
1)整體宏觀經濟加速趨熱
1-7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6698億元,同比增長26.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完成投資24317億元,增長16.5%;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2135億元,增長28.9%.
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2.7%,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8.8%。
7月份,CPI總水平同比上漲5.6%,繼6月超過4%之后,創十年新高.其中城市價格上漲5.3%,農村價格上漲6.3%;食品價格上漲15.4%,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6.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6%.從月環比上漲0.9%。
7月份,我國貿易順差為243.6億美元,該數據高于市場的預期中值225億美元.出口同比增長34.2%,進口同比增長26.9%。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宏觀經濟景氣預警指數為113.3點,與上月持平,再度逼近“趨熱”警戒線.在預警指數的10項構成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品零售、貨幣供應M2等7項指標處于“安全的綠燈區”;有2項指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業生產指數處于“值得警惕的黃燈區”;而財政收入已連續三月處于“明顯過熱的紅燈區”。
中國人民銀行21日晚間宣布,2007年8月22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由現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相應上調0.09%。
從數據看,7月份的出口依舊快速增長,應該與近期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和進出口稅收政策調整有關,企業搶關出口依舊明顯,而進口的增幅也明顯加快,這與進口關稅的下調有關.由于貿易政策調整,進口增速較上月有較大提高,估計下半年出口會因政策效果的進一步顯現,增速會逐漸回落,估計會保持在21-24%左右,進口的增幅料會呈增長態勢。
本輪CPI上漲還屬于溫和性通貨膨脹,仍將繼續上漲,但處于可控范圍.第一,當前的CPI上漲是前期受抑制的通貨膨脹壓力再次釋放的結果.第二,糧食、豬肉等食品價格漲勢將持續較長時間.第三,食品價格帶動PPI中生活資料價格上漲.第四,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政府很可能運用價格手段,上調資源產品價格.第五,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穩中有升,需求對CPI上漲的拉動力在增強.第六,居民通貨膨脹預期已經形成.第七,貨幣投放過快使潛在的通脹壓力在加大.第八,通脹壓力籠罩全球,國際傳導恐使中國難以獨善其身.第九,到目前為止,本輪CPI上漲還屬于溫和性通貨膨脹,處于可控范圍。
從以上這些數據和分析可以看到隨著國內整體經濟運行的加速運行,整個宏觀經濟存在過熱的可能,在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資源性和金融性產品必將價格膨脹,由此看來,四季度鋼材價格在鐵礦石,煤炭等生產資料價格高位運行下,鋼材價格出現大幅下滑的可能不大。
2)鋼鐵強勁出口成為眾矢之的
8月9日,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鋼鐵產品出口依舊保持著旺盛的勢頭.但與此同時,隨著鋼鐵出口的大幅增加,我國鋼鐵企業今后或將遭遇到更多的貿易磨擦,國際反傾銷大棒隨時可能高懸在眾多鋼鐵企業頭上。
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鋼材出口594萬噸,同比增長66%,環比6月份下降42萬噸.1~7月份累計出口鋼材3970萬噸,同比增長92.2%。
雖然我國鋼鐵產品的出口持續大幅度增加,但這種情況在下半年或將難以樂觀.
第三次中美鋼鐵非正式對話已結束,雖然雙方就中美鋼鐵貿易問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交流,但會談結果現在看來不是很樂觀,美方表示,我國相關鋼鐵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將繼續下去。
對于中國鋼鐵出口,中鋼協的立場“堅定”,有關負責人一直對外表示,鋼材大量出口不符合鋼鐵產業政策趨向,國家繼續控制鋼材出口,出口量應保持在鋼鐵總量的10%以內,但僅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經超過10%,達到了13%。
7月份的鋼材出口強勁之勢出人意料,這可能促使國家加速出臺抑制鋼材出口的新調控措施.盡管對于10%這一指標合適與否仍然存在爭議.但這一指標從某種程度上是亮出了中國鋼材出口的底線,既是對國際市場的承諾,也是對鋼材出口量的一種暗示性認可.國家還會有一個觀察期.但7月份的出口量足應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國家可能會高度關注下一步的變化,甚至不排除研究新的應對措施.
鋼鐵行業的產銷增長對出口的依賴日益加劇.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以后,前五個月粗鋼凈出口同比增量占了國內粗鋼生產增量的54%,國際貿易摩擦對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
從目前看,如果近期的統計數據表明鋼材出口沒有得到明顯控制,國際壓力必然會促使國家實施更加嚴厲的出口控制政策,在目前的政策選擇無非有兩個,一是再次調整鋼材出口增稅幅度,通過加大鋼材出口成本來抑制過快增長的鋼材出口,但是很有可能,隨著中國再次調整出口增稅幅度,國際市場面臨缺貨漲價的局面,這樣的話,政策的調控目的也不會見效,反而會促使近期的鋼材出口持續加速,為國內鋼材出口打了一劑強心針,二是實施嚴格的出口額度管理,但是這樣國內市場的價格必將大幅下降,傷害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國家調控當局也是處于兩難的局面。
3)鐵礦石談判山雨欲來
與去年談判前相比,鐵礦石市場已出現“亂象”,現貨進口礦價格創出新高,國產礦步步跟進,且采購旺盛,再加之海運費上漲形成“火上澆油”之勢,今年寶鋼談判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局面。現貨礦價格一直是國際鐵礦石談判雙方較為看重的一個市場數據,力拓集團等公司也均公開提出過目前現貨礦與長協礦價格差拉大的問題,一方面說明中國需求強勁,另一方面其認為供應方的利益沒有得到更好的體現。
由于今年海運費高漲,使得巴西鐵礦石和澳大利亞鐵礦石到岸價格差距拉大。據了解,前兩年鐵礦石談判時,澳方企業都曾準備提出以到岸價計價,以削平巴澳鐵礦價格差,但最后未果。今年的鐵礦石談判要注意澳方企業可能重提以到岸價進行最后定價。
海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3361萬噸,同比增長35.9%。1-7月份累計進口鐵礦石2.22億噸,同比增長19%。7月比6月增加671萬噸之多,增幅25%,創造了單月進口記錄。這一數字顯然對年底進行的國際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談判并不是一件好事。自1981年鐵礦石價格談判體系形成,到2007年的26年談判歷程中,共有11個年度鐵礦石價格下跌,14個年度價格上漲,另外1985年鐵礦石價格維持不變。但自2004年中國正式參加鐵礦石價格談判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已連續4年上漲,從2004年到2007年累計漲幅達到165%。今年四季度國外公司可能將繼續利用海運費做文章,抬高現貨市場價格,為2008年國際鐵礦礦價格談判增加籌碼。
從這個角度看,國家在四季度通過政策調控鋼鐵行業,通過打壓鋼材價格來減少國內鐵礦石消費,降低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進而掌握鐵礦石談判的主導權,這是符合國家整體利益的。市場分析家普遍預計,2008-2009年合同價格也會上漲15%左右。
從以上這幾個方面看,四季度鋼材市場存在明顯的調控壓力,短期內的鋼材價格急速上漲,必然導致下游行業減少鋼材消費強度,尋找替代用品,而維持目前鋼材供需平衡只有加強出口這一條出路,但是過分依賴出口來維持平衡必然導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高漲,破壞正常的貿易秩序,這是得不償失的。從這個角度分析,四季度的鋼材價格走勢在原材料成本高漲,出口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的是必然選擇,短期內的報復性反彈將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