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礦業壟斷加劇銅鋁恐步鐵礦石后塵
2007-9-12 15: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僅僅是個開始。8月16日,力拓公司中國區總裁路久成在北京最昂貴的寫字樓里,通報了該公司收購加鋁的最新進展,一個產量第一的世界頭號鋁業公司即將誕生,這也宣告了世界礦業市場將由此進入一個巨頭操盤的寡頭時代。恐怖的并購目前,力拓、必和必拓以及淡水河谷三大公司占據了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72%,自2004年中國正式參加鐵礦石價格談判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已連續4年上漲,累計漲幅達到165%。現在,中國鋼鐵產量已經開始慢慢接近峰值,鐵礦石供需平衡將是大勢所趨。取而代之的將是中國所急需的鋁和銅。而隨著國際礦業公司在鋁業、銅業等方面的加速整合,這兩項大宗進口商品也即將面臨類似鐵礦石進口的被動局面。
自2002年起,國際礦業市場上就開始出現了整合大潮,僅2006年,國際上百億美元以上的大型礦業公司并購,就出現了4例。進入2007年,必和必拓公司開始洽購鋁產量世界第一的美鋁,而力拓公司則瞄準了加鋁,不久之后,又傳出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的并購方案傳言,并購金額將大于1000億美元。國際礦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壟斷邁進。國內一業內權威人士說,力拓與必和必拓合并一旦成功,“將是非常恐怖的”,因為這兩家所占有的很多礦山相加的總量都是世界級的。而幾乎所有的并購都是指向中國市場的。力拓之所以敢于拋出381億美元,以差不多高出競爭對手三成的報價來收購加鋁,就是因為“預計到2010年,全球鋁需求增長將超過6%,每年中國的需求上漲幅度將超過15%”。僅3年時間,中國進口的鋁土礦已經從每噸20美元漲到了今年的70美元,而銅精礦已經從2001年每噸1.4萬元,漲到了現在的每噸6萬元。兩種產品的漲幅都超過了鐵礦石。瘋狂的銅礦一位必和必拓的研究人員說:“現在大家都在盯著鐵礦石漲價,其實你可以看看銅漲了多少。”據了解,中國國內銅精礦的供應不到30%,超過70%的比例需要依賴進口,這遠遠高于中國鐵礦石和石油的對外依存程度,而且從2001年至今,銅價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400%。據力拓方面介紹,2007年上半年,中國銅精礦和廢銅的進口分別為230萬噸和26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6%和19%。
目前,力拓的銅產量在90萬噸左右,但還沒有向中國出口。銅在力拓去年的營業額中占到了40%,利潤超過了50%。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鐵礦石巨頭正在暗中企圖形成對國際銅業的控制局面。據悉,中國在銅精礦的進口談判中,幾乎年年受制于以必和必拓為首的國際銅礦業公司。2003年11月,占中國銅產量70%以上份額的江西銅業、銅陵有色、云南銅業等銅企業聯合成立“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組”,統一行動,集體議價,但目前的談判形勢依然嚴峻。全球的銅礦山大都被幾家大公司所控制,去年的加工費壓得非常低,以至接近了中國企業的成本,今年的談判也不樂觀,國內大型銅企業現在已經準備聯合減產10%來對抗。據了解,目前世界銅業巨頭中,世界第一大銅公司是智利國營銅礦,其占亞洲進口份額50%,是中國最大進口商;第二是必和必拓,其旗下智利Es-condi鄄da銅礦在今年一季度的銅產量甚至超過了智利國營銅礦,距行業老大一步之遙;排行第三的是力拓公司。
目前,必和必拓出口到中國的銅礦已經占到了中國進口量的10%以上;雖然力拓沒有向中國出口銅,但其正在蒙古國開發一個大銅礦,未來年產量將達40萬噸,目標市場已經鎖定中國。力拓公司一位相關人員說,銅的傳統市場主要是美國,現在美國經濟在下滑,公司要找潛力市場,將來向中國發展這是肯定的。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分析道,如果力拓和必和必拓走到一起,其在國際銅礦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將會進一步加強,價格操控就將成為可能。這種價格操控能力已經在鐵礦石談判中顯現。為應對今年國際市場鐵礦石現貨價格上漲,中國鋼鐵企業4至6月連續三個月減少進口鐵礦石,而三大鐵礦石寡頭宣稱,7、8、9三個月共縮減至少500萬噸供應量,而7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石3361萬噸,同比增長35.9%,與此同時,國際海運費也在大幅上漲。在與行業寡頭的較量中,中國再次失利。鋁業風波對于中國市場,鋁業并購風潮的影響卻遠未結束,美鋁、加鋁、力拓、必和必拓四家公司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這四家公司所控制的鋁供應量將超過全球總供應量的50%,遠遠超過石油寡頭歐佩克12個成員國控制全球原油產量41%的比例。
2005年,中國20家企業自發組成的氧化鋁進口聯合談判小組,當時中國進口氧化鋁587萬噸,占國內總需求的45%以上,是世界市場的最大買家,但由于長期以來分散進口缺乏氧化鋁價格話語權,氧化鋁進口價格已由2003年的不到200美元/噸漲至時年的580美元/噸,僅2004年,中國為進口氧化鋁而付出的額外成本就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企業也開始了大煉氧化鋁的熱潮。去年,國產氧化鋁供應已經占國內需求的90%。但是,不容樂觀的是,雖然擺脫了氧化鋁進口的被動,卻開始大幅度拉升了鋁土礦的價格。
目前,鋁土礦的來源是國內外各占一半,印尼出口占中國的80%,但是最近海運費在上漲,所以,出口到中國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目前,印尼的海運費從每噸15美元漲到了24美元,鋁土從前年的每噸20美元漲到了去年每噸45美元,今年又幾乎到了70美元。僅僅一兩年時間,中國的鋁土進口就從300萬噸激增到現在的3000萬噸。一位業內的觀察人士認為,這樣依靠鋁土進口來發展中國的鋁業,成本很高,隨著國際鋁業整合加速,中國恐怕遲早還是要依靠巨頭們的氧化鋁。失手國際市場中國礦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益康說,與國際礦業整合大潮相比,中國公司大的合并出現太少,大部分相關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合并很難進行。他還說,在國際上,做大礦業公司,做小勘探已經是主流,但是我們國內還依然是靠事業行政撥款,抱著“做大做強勘探”的思路發展,明顯與國際形勢背道而馳。幾年過去了,勘探也沒有做好。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資源分析室主任曹新元說,中國的礦產企業普遍都是對原材料的占有,長遠的發展考慮較少,大多是考慮眼前的短期利益。一位海外機構的業內人士說,中國需求什么,什么就在國際市場中成了賣方市場,根源就是因為中國沒有預測到需求,很多產業快速發展,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
此外,中國對資源行業也缺乏國際市場上的運作手段,如準確控制需求并簽署長期購買協議。劉益康還認為,中國的銅和鋁也將面臨鐵礦石進口的被動局面,但是不會達到鐵礦石那種窘迫的程度,因為國際上銅和鋁的壟斷性不像鐵礦石那么強,礦山分布也更為分散,公司也更為分散。(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