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品瑕不掩瑜
2007-9-12 10: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上演了一幕幕詆毀中國產品的鬧劇,涉及的產品從寵物食品、牙膏到玩具等,再經一些西方媒體的蓄意炒作和夸大,在世界上,當然也包括在法國,造成了極壞的負面影響,使中國產品信譽和國家形象受到損害。中國產品到底怎么樣?為了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近日,《歐洲時報》邀請了法籍華人貿易界人士、商人、電腦專家、律師和資深編輯等,在巴黎舉行了一次研討會。 與會者根據他們與多國產品打交道的經驗認為,產品質量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美國的食品、儀器,日本的汽車、電腦,法國的葡萄酒、化妝品甚至飛機等,都出現過產品質量問題,被召回的產品也比比皆是,從世界大流通角度看,這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然而,個別國家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卻借此向中國產品發難,將普通的產品質量問題政治化、國際化,以達到打壓中國產品,妖魔化“中國制造”的目的。
長期從事中國茶葉貿易,并將中國茶葉推向法國主流社會的陳文雄先生指出,這樣的事情是在中國對外貿易持續高增長,中國產品無處不在的背景下發生的,因此不是偶然的,這其中包含了諸多復雜的歧視性、排他性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電腦專家莊丹澤認為,隨著中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分量越來越大,今后,不管你怎么做,“圍攻”中國產品將會成為一種常態。因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中國的產品多了必然要觸及人家的利益,搶了人家的市場,在西方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這正好成了某些政客用來炒作的一個非常合適的話題。對此,我們要有一種大國心態,首先是不要怕,其次是冷靜應對,繼續走好自己的路。
在法國生意做得比較好的電腦商人張海平和《歐洲時報》資深編輯董純均指出,發達國家的一些跨國公司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低廉的環境成本,在中國大量建廠,封閉式生產它們所需的產品,然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目前,外商在華投資企業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近60%,而且外商賺取了價值鏈中的最大利潤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中國制造”,不如說是“世界制造”,中國產品出了問題,實際上外商也脫不了干系。加拿大《環球郵報》就說了一句真話:不要把美國商人的錯誤歸咎于中國。一些西方國家的媒體和政客借某一產品的某一部件存在的問題,以“排山倒海”的方式攻擊中國產品,顯然是不公正的,也是別有用心的。
法國華人進出口商會會長夏尚忠表示,中國產品瑕不掩瑜,中國出口的多為中低檔產品,不能要求中國產品一夜之間就達到歐美國家高檔產品的水平,中國要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還需要一個過程。中國產品能夠進入世界各個角落,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產品質量越來越好。他說,根據他多年跑法國市場得出的印象是,中國產品物美價廉備受法國人民的喜歡。
巴黎工商會中國專員蘇曉青和律師謝漢琪等從另一個角度指出,這次“中國制造”危機,對于中國來說,既是一件壞事,但也是一件好事。該事件向國人敲響了警鐘,迫使大家去反思、去改變中國產品的現狀。因為,中國產品也確實存在質量問題,這就需要全國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治理機制。注意跟蹤和研究國外新的衛生標準和安全標準,嚴格把關,真正將產品質量搞上去,最終用中國的名牌產品形象來樹立起中國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