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明年起輸歐紡織品無配額限制

2007-8-8 17: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輸歐紡織品配額按期取消已無懸念,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昨日證實了這一說法。他表示,這是上月我國商務部和歐盟貿易委員會針對貿易問題進行的正式會談中所確定的。    這也意味著自2008年1月1日起,10種輸歐紡織品將不受配額限制。然而業內人士對此并不非常樂觀,紛紛建議紡企理性對待,不可重走盲目跑量老路,而要把握出口節奏,調整出口結構。 
  取消≠完全自由 
  此前,歐盟業界曾提請延長對我國紡織品配額的設限要求,我國業界也曾擔心配額不能如期終止。如今,歐盟態度已出,配額將按時取消。業內專家認為,這與貿易自由化原則一致,但配額貿易壁壘被打破并不意味著輸歐紡織品的完全“自由化”,紡織企業不可因此盲目樂觀。 
  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表示,要兩面看待配額取消:這一方面使中歐紡織品貿易回歸到一體化軌道上,使我國紡織品能夠在歐盟市場上享受一體化的待遇,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企業必須要冷靜、理性對待,絕不能因此頭腦發熱,以致“重演”2005年的混亂局面。 
  東華大學紡織經濟研究所所長顧慶良此前曾表示,配額放開后,中歐紡織品貿易還會受“16號條款”的規制,該條款是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條款,內容是一旦WTO成員認為原產于中國的產品出口對其國內市場產生擾亂,就可提請采取特保措施進行限制。該條款同樣適用于紡織品和服裝,2012年到期。 
  此外,WTO事務中心首席專家程大為也認為,除了特保條款,其他的貿易保護手段也不容忽視,而且在紡織品貿易中也越來越多地被外國所適用,比如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和保障措施等等。這些措施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單純的配額數量限制大得多。她表示:“一旦這些措施實施,將嚴重打擊進口商信心,迅速將我國產品擠出市場,我國在歐美市場的份額將會遭到嚴重削弱。” 
  發改委最新的報告曾指出,貿易環境不穩定,技術壁壘增強會增加紡織企業出口風險,其中于2007年6月1日實施的歐盟REACH法規,是迄今為止關于化學品管理最為復雜的法規。據初步測算,REACH法規的實施將使我國出口歐盟產品成本提高5%。更重要的是,REACH法規繁瑣的程序和要求,將直接造成我國產品出口的障礙,甚至會使我國的一些產品退出歐洲市場。 
  慎重把握出口節奏 
  面對并不輕松的貿易環境,孫淮濱呼吁紡織企業取消配額后也要慎重把握出口節奏,調整出口結構,“更重要的是轉變出口增長方式,重視科技和品牌的貢獻,要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升級方式的轉變。” 
  其他的業內專家也指出,政府方面也要積極采取措施,對企業進行引導和管理,規范進出口貿易,企業方面不要一味追求低價跑量,從而“授人以柄”,導致其他貿易保護措施的出現。政府和企業要同心協力,創造健康、自由的貿易秩序和產業秩序,促進我國紡織工業健康發展。 
  同時,孫淮濱建議,我國雖然是紡織服裝出口大國,在新形勢下,紡織服裝企業也要看到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要意識到紡織企業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在國內市場,企業要積極“布局”國內市場,不要把出口當做唯一途徑。 
  上海證券報:歐盟或將不再延長從中國的紡織品進口配額 
  據中國第一紡織網7月13日消息,歐盟委員會決定在2007年12月31日之后,不再延長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配額。 
  中歐紡織品貿易協定將于今年年底到期,此前根據預期,依據特別紡織品保護條款第一條,這種配額可能延長一年,同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采取的限制措施同時結束。然而,歐洲委員會拒絕了歐洲紡織品和服裝工業的將配額延長一年的要求。(王錦) 
  08年對歐盟出口不需配額 專家:下半年政府應做好對歐盟出口引導工作 
  中國第一紡織網7月13日消息(首席記者 martin):針對“歐盟決定從2008年起不再延長從中國的進口配額”的消息,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第一紡織網特約評論員、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紡織商業周刊》編委會委員梅新育博士第一時間接受中國第一紡織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的決定兌現了此前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22屆中歐混委會上達成的共識,體現了自由貿易的精神。更加利好中國紡織業。 
  梅新育博士同時指出,盡管2008年之后歐盟不會采取配額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但中國紡織服裝業也需要警惕諸如技術性貿易壁壘等舉措。此外,政府部門也應在對歐美設限地區紡織品出口等方面做好引導預期工作,以以保障不會再出現2005年那種出口無序的現象不會發生。 
  知名專家、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紡織商業周刊》總編輯、中國第一紡織網總裁、首席分析師樊敏也表示,隨著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即將結束,我國紡織業將不可避免地進入一個貿易摩擦高發期。 
  樊敏說,盤點入世后的中國紡織業,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許多國家(包括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頻繁對我出口紡織產品進行貿易限制,種種跡象表明,這種限制還有加劇的趨勢,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紡織已經進入了國際貿易摩擦的高發期。 
  樊敏指出,紡織貿易摩擦高發期的到來,有著深刻的背景和深層次原因。從紡織出口層面上來說:一是我國紡織出口快速增長,但出口產品結構仍以低檔為主,且多為最終消費產品,在進口國零售市場上的份額增長較快,已對進口國的制造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甚至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出口出現下降;二是我國紡織出口秩序非常混亂,壓價競銷十分普遍,出口效益較低,出口貿易風險加大,對外貿易體制期待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樊敏說,中國紡織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焦點,除了以上紡織外貿出口反映出來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一是中國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全球紡織業原有的市場和利益格局;二是歐美國家由于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不一致,紡織貿易摩擦也表現出強烈的政治背景,是國家間政治斗爭的籌碼;三是制度的原因,紡織品貿易摩擦不僅涉及紡織行業和紡織企業,也觸及到中國的匯率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體制等制度;四是在中國加入WTO協定書中的針對紡織品的歧視性條款,使我國紡織業更易于受到貿易限制。 
  樊敏最后指出,由于以上述種種原因,我國與歐美等主要貿易伙伴以及一些主要紡織出口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也將會越來越多,中國紡織業不可避免地進入了一個摩擦高發期。 
  延伸閱讀:2008年中歐將如期實現雙邊紡織品貿易自由化 
  中國第一紡織網6月13日消息(首席記者 martin):記者今天從商務部獲悉,6月12日,第22屆中國—歐盟經貿混委會在布魯塞爾召開。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與歐委會對外關系委員瓦爾德納、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共同主持了會議。中國駐歐盟使團代辦李福順,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和來自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信息產業部、質檢總局、新華社、銀監會、外匯管理局以及歐方的代表共50多人出席了會議。雙方坦誠、廣泛、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進行了反復磋商,就啟動完善1985年《中歐貿易與經濟合作協定》談判、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紡織品協議、鋼鐵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達成了12項共識。  
  記者注意到,關于紡織品貿易,中歐雙方高度評價2005年簽署的《中歐紡織品貿易諒解備忘錄》,認為這是雙方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大局出發,通過積極、友好的協商達成的成果。備忘錄執行兩年來,平穩順利,為雙邊紡織品貿易的健康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可預見的環境,實現了互利共贏。雙方確認,恪守2005年《中歐紡織品貿易諒解備忘錄》,如期實現雙邊紡織品貿易的自由化,并將在該領域保持對話與合作,維護雙邊紡織品貿易平穩健康發展。這一共識符合雙方企業的愿望和利益,有利于深化中歐在紡織品生產和貿易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