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通關"打通"黃金水道"
2007-8-7 12: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借道”上海正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8月6日從上海口岸辦獲悉,在與長三角及中部各省簽署區域通關合作協議后,目前外地企業在滬通關時間已從過去的一天縮短至一小時。申城首創的“大通關”模式讓“黃金水道”變成了“快車道”。 據介紹,目前上海口岸已在航運交易所、浦東國際機場、外高橋、洋山深水港等地,成立了由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口岸檢驗單位以及銀行、船代公司等口岸配套服務單位共同組成的“一門式”通關服務平臺,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商務成本。同時,上海在全國率先建立的口岸大通關電子信息平臺也讓物流信息實現了時時交換。截至目前,上海電子口岸平臺已注冊企業超過5萬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上海以外的企業。此外,申城已有超過70%的通關物流單證實現了電子化,企業在網上通關的同時也節省了大筆開銷。
實行“5+2天”通關工作制讓長三角企業不再受困“星期五現象”。據介紹,由于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過去每到周末休息前,上海口岸報檢報關現場便會出現人流、信息流和貨流的擁堵,查驗人員往往工作到深夜還處理不完當天業務。而實施了“5+2天”通關工作制后,上海從此成為全年“無休口岸”。目前,上海口岸的周六業務量已與平時持平,長三角企業不再需要為周末“搶關”而擔憂了。
在眾多創新模式中,“大通關”實行的“提前報關、實貨放行”的通關新模式最受各地企業歡迎。過去,進出上海口岸,異地貨物需要兩次報關,企業的成本居高不下。2005年,上海試行區域通關改革,對提前報關轉關申報等實行計算機自動審核放行。如今,跨關區企業在向當地海關報關后,可直接由上海口岸海關實施驗放,貨物在兩地間的運輸也無需由海關監管車輛承運,大大加快了企業的通關速度。據悉,目前通關作業改革范圍已擴大到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十省二市,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借道”上海。
上海口岸辦表示,“十一五”期間,上海“大通關”建設確立了重點:在積極探索先進的通關工作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跨區域“大通關”協作機制,加強上海口岸與兄弟省市口岸的合作,促進長三角地區、長江流域、中部省份和全國經濟聯動發展。為此,去年9月上海已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河南等中部六省簽署了“大通關”合作協議,今年5月底蘇浙滬三省市政府又在上海共同簽署了《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協作備忘錄》。目前,上海與中部六省口岸大通關合作起步良好,已開通每周至蘇州、合肥、南昌的海鐵聯運集裝箱“五定班列”;上海億通公司已和湖北電子口岸辦簽訂《湖北電子口岸通關信息平臺建設合作意向書》,年內上海電子口岸信息平臺有望通過虛擬信息技術合作方式,實現與中部省份電子口岸信息平臺的對接,實現數據傳輸。屆時企業只需輕敲鍵盤,千里以外的物流信息都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