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益陽資江河畔看到,一艘名為“圣光浚1號”的大型挖泥船正在益陽中海船舶公司船臺上緊張建造。公司副總經理譚百齊笑呵呵地告訴記者,這艘船1小時可挖泥1000立方米,由天津水利局投資1500多萬元建造。這樣的大型船舶,中海公司同時有3條在建造,都要趕在9月份下水交貨。
生意興隆的中海船舶公司,只是益陽造船業火爆的一個縮影。2003年以來,益陽造船業就出現了飛速發展態勢,目前全市共有造船企業21家,2006年新建船舶104艘、運力達4.7萬噸,占全省60%%以上的造船市場份額。今年發展勢頭更猛,1至7月,全市已新造船舶132艘、運力達5.8萬噸,預計全年產值可逾6億元,涌現了以中海船舶、太陽鳥游艇、先權船舶、金瀚船舶、桃花江游艇“五朵金花”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
自古以來益陽就是造船業發達地區。進入上世紀90年代,因公路、鐵路迅猛發展,水上貨物大量分流,全省內河運輸急劇萎縮,益陽造船業也跌入低谷。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升溫,近年內河航運又熱鬧起來。益陽市緊緊抓住造船業的又一黃金時代,全力推進造船業大發展。按該市產業發展規劃,到2010年造船業產值要突破10億元,力爭15億元,將培植2至3家國內外知名的造船企業、1家產值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把益陽打造成為全國著名、全球知名的內河造船基地。
為此,該市引進中國昊華化工集團收購益陽船舶廠,組建中海船舶公司。不到1年,中海船舶就坐上了全省造船業的頭把交椅,并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鋼質工程船生產廠家。對民營企業太陽鳥游艇公司,該市積極從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該企業迅速壯大,生產的玻璃鋼游艇市場覆蓋率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