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國內房地產調控的焦點應該立刻轉移

2007-8-3 10: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7年6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1%,上半年平均同比上漲了5.95%。其中,深圳房價6月同比上漲15.9%,北京同比上漲9.5%。在上海,商品房平均成交價格從2006年上半年的9813元/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10028元/平方米。北京市也不甘人后,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四環內住宅期房均價13696元/平方米,四環至五環達11439元/平方米,五環至六環達8006元/平方米,六環以外5385元/平方米。深圳市在2006年底成為中國大陸首個房價“萬元城”,又在2007年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維持在10%的高位,領跑全國。今年5月,深圳全市成交均價達14223元/平方米。深圳人感嘆,深圳的房價正以“深圳速度”直追香港。
  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浪潮中,國內新一輪對開發商的指責正在興起。目前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指開發商拼命拿地囤地,二是指責開發商“捂盤”。
  目前,不論是內資還是外資,開發商的確在拼命拿地。僅今年7月份1個月,萬科在全國各地拿地已經累計花出去超過60億元,以每年平均500萬平方米的消化量計算,萬科土地儲備也至少可以維持4年以上。金地的年報顯示,到本年度報告披露時,公司未結算的土地儲備建筑面積超過700萬平方米,這部分土地儲備將可以保證公司5年的開發需要。保利地產也同樣頻頻拿地,其現有土地儲備1000多萬平方米左右,至少保證了未來3年房地產開發所需。世茂房地產、綠城等開發商也在積極從資本市場融資,加快土地儲備。
  輿論指責,很多開發商拿地之后并不是立刻投入開發,而是囤地,有的開發商甚至等著地皮價格上漲來賺錢。今年春節前,深圳市規劃局官員就曾透露,深圳目前約有20平方公里閑置土地,其中也包括部分房地產用地,這相當于深圳近年來每年新批準的建設用地總量。外資也加入到囤地的行列。據稱,和記黃埔地產在成都的城南新區項目,至今仍然一片荒蕪,其中886畝土地的銀行評估價已高達人民幣38.45億元,和黃也由此獲得當地三家銀行共26.21億元的抵押貸款。而2004年10月29日和黃拍下這幅總面積1036畝土地時,成交價是21.35億元。
捂盤是開發商受到指責的另一個焦點。以上海為例,上海住宅新房7月成交面積為275.2萬平方米,比6月份下降了7.3%。而上海可售住宅的總量從7月初的763萬平方米,已下降到8月1日的695.06萬平方米。上海7月份新房的供應量也有所萎縮,僅推出134.65萬平方米房源,僅相當于同期成交量的51.99%。其中,住宅供應量更是只有94.21萬平方米,比6月128.64萬平方米的供應量下降了26.8%。北京市也有類似對開發商捂盤的指責,有一個傳播甚廣的說法稱,有開發商完成項目之后,多捂了兩個月才銷售,結果一個項目多賺了1億多。
  不過在我們看來,這一輪對開發商的指責,是以壓低房價為目標的調控思維的一種“發泄”,根本沒有抓住重點,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對于開發商(尤其是上市公司)來說,土地儲備既是未來業務發展的基礎,也是資本市場評價公司價值的重要指標。更何況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持有土地就是持有人民幣資產。大量拿地,反映了開發商對后市的預期——價格還會漲,合適的土地供應不會顯著增加。
  另一個原因是政策因素。據業內人士稱,去年“90/70”政策出臺時,許多開發商一直在觀望具體如何落實,影響了大量新房開工量,因此下半年新房的供應量仍將減少。由于從拿到土地到建成房子出售,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因此,未來新房供應可能仍然會偏緊。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整體來看,國內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勢頭,在短期內難以抑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焦點,亟需從壓低房價轉向增大供應,并且政府要在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上顯著加大力度。(AHJ)返回目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