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沈陽:打造加速振興新引擎 重筑產業高地連通陸海樞紐

2007-8-28 15: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沈陽融入“五點一線”實施近海戰略系列報道之二 
  以全面振興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 

  沈陽著力打造加速振興的新引擎,積極拓展遼寧中部城市群未來產業發展空間,拉緊沈西工業走廊這根“弦”——— 

  重筑產業高地連通陸海樞紐 

  關于沈西工業走廊,初始的記錄是這樣呈現的: 
  作為遼寧省“十一五”規劃中全省經濟支撐點之一的重要經濟發展區域,沈西工業走廊是沈陽也是遼寧中部城市群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對遼寧乃至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具有重要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是遼寧甚至整個東北地區發展的必備引擎,未來的希望所在。 
  現在,伴隨著“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戰略的全面深度實施,沈西工業走廊存在的意義愈發凝重而非凡: 
  “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與遼寧中部城市群兩大板塊可以牽手互動,遼寧沿海與腹地經濟可以高度融合,優勢互補互為支撐,沈西工業走廊是最緊實的橋梁,最直接的通道,最重要的樞紐。 
  沈西工業走廊讓陸海緊密相連。 
    勇擔重任筑就通海大動脈 
  可以說,沈西工業走廊從一誕生起就肩負著波瀾壯闊的歷史使命,承載著壯美山河的榮辱興衰。 
  2005年初,沈陽市委、市政府前瞻沈陽老工業基地發展問題,作出了開發建設沈西工業走廊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沈陽市完成了繼渾南新區、鐵西新區、沈北新區之后的又一個空間戰略之舉。沈陽市為沈西工業走廊賦予了這樣的使命:沈西工業走廊承載著沈陽工業今后幾十年的發展與壯大,不僅成為沈陽加速前進的超級發動機,也將成為沈陽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 
  當“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放開發這股強勁的東風開始在遼寧大地上勁吹,沈西工業走廊的重要戰略位置更加凸現。 
  從記載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壯闊與輝煌、被譽為“東方魯爾”的鐵西區一直向西,經過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到遼中縣,綿延60公里長的沈西工業走廊正處在遼西沿海走廊與遼東半島構成的三角區域中心,成為沈陽距營口港最近的地方。在這片總面積8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依次從東向西分布著“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化學工業園區”、“冶金工業園區”和“近海經濟區”等四大功能區,這四大功能區使沈西工業走廊的產業定位和發展目標異常清晰: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龍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發展新型重化工業,到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 
  因時而建,應運而生。像天津的濱海新區、廣州的南沙新區、上海的浦東新區一樣,沈西工業走廊是以沈陽乃至遼寧參與競爭的“爆發點”和加速振興的“發動機”的身姿橫空出世的,在這個新平臺的周圍,“鋼都”鞍山、“石化之都”撫順、“化纖之都”遼陽、“煤鐵之都”本溪、“港口之城”營口和“能源基地”鐵嶺等中部城市群的資源將加速整合,形成一個開放式、放射狀的產業鏈條,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機遇。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沈陽距港口最近的地區,作為沈陽通海大動脈,沈西工業走廊不僅可以使沈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港口城市、沿海城市,它還與沿海“五點一線”形成縱橫在遼寧沿海與腹地之間的“十字中軸”,承接著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帶動中部城市積極與沿海城市實現對接,形成腹地與沿海的互動發展。 
  正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將沈西工業走廊建設納入遼寧“十一五”發展規劃。 
  沈西工業走廊的重要戰略地位吸引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目光。2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考察沈西工業走廊之后欣然題寫了“沈西工業走廊”六個大字;2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沈陽考察時,對沈西工業走廊開發建設中的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干考察后說:“沈西工業走廊的發展前途無量”。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克強不僅為沈西工業走廊命名,還多次深入沈西工業走廊進行調研,而且針對沈西工業走廊的規劃建設、產業布局、園區發展等提出明確意見和具體要求,協調解決“走廊”內鐵路專用線并網等重要問題。 
  省長張文岳也多次來到沈西工業走廊指導工作,并作出加速建設的重要指示。 
  以“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為開放前沿、以中部城市群為腹地支撐、以沈西工業走廊為連接紐帶,一個嶄新的大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積勢蓄能衍射延伸向南西 
  可以這樣定論:沈西工業走廊的出現離不開鐵西老工業區的歷史與現實、過去和現在;沈西工業走廊的建設更是依托于鐵西近百年工業積淀的延伸與釋放。 
  作為曾經創造過新中國歷史上500個第一、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工業裝備、技術人才的國內最大最密集的城市工業聚集區,強大的裝備制造業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讓鐵西占據無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披過霞光,走過沉寂,重現輝煌,命運多舛的鐵西如今又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榮當沈西工業走廊的發源地,擔當沈西工業走廊的發動機,鐵西責無旁貸———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盡情地釋放久存的各種工業要素的潛能,而沈西工業走廊繁榮廣闊空間和嶄新布局又為鐵西裝備制造業發展聚集提供新的歷史性戰略機遇。沈陽市委常委、鐵西新區區委書記李繼安這樣詮釋了新起點上的新鐵西:作為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戰略和遼寧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重點區域,鐵西的建設與發展關系到沈西工業走廊建設的成敗。 
  妥善解決了國有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基本完成了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任務,新的發展時期鐵西迅速地將工作重點轉移到集中精力抓裝備制造業發展上來,確定了“拉開格局向西拓展空間,外引內育迅速擴張規模”的發展思路,加快鐵西集聚的產業優勢、政策優勢和項目優勢向西滾動,并通過從國內外引進項目、培育本地企業等措施迅速擴張企業規模、產業規模和經濟規模。 

  外引內育可以說是鐵西新一輪發展,迅速擴大規模,盡快形成產業、技術、資本和人才聚集的一個撬動點。千方百計推進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總部及南方優勢企業向沈西工業走廊聚集,加快基礎配套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向沈西工業走廊聚集,加速以交通、物流、金融、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生產性服務要素向沈西工業走廊聚集。在此基礎上,采取合資合作、技術升級、改造重組等方法,將鐵西原來的電纜、標準件、傳動件、蓄電池、農機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優勢產業重新做強做大,采取政策扶持、特殊支持等辦法扶持一批企業,不斷壯大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的產業群體。 
  而一大批通過成功的大規模企業搬遷改造打造出的裝備制造業的核心企業,也在這種戰略重組、超強集聚、不斷做強做大的過程中重新煥發青春,成為國內行業領軍企業。 
  沈陽機床集團將分布于不同城區的3家企業進行戰略重組,投資18億元在沈西工業走廊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內建設了74萬平方米國內規模最大的數控機床生產基地。機床集團堅持“走出去”戰略,收購德國希斯公司,重組云南機床廠,控股昆明機床廠,形成跨地區、跨國經營的全新結構布局。機床集團在去年實現產值80億元、已躋身世界機床行業前10名的基礎上,今年產值有望突破100億元,穩居我國機床行業“龍頭老大”位置。 
  還有重組后的沈鼓集團投資18億元在聚集區內建成80萬平方米新廠區,正在向世界規模的中國最大通用機械生產基地全速前進;重組后的北方重工投資收購德國維爾特公司掌握的盾構機制造系統技術,成為國內第一個能夠生產全部3種盾構機的企業,今年產值將突破100億元。 
  鐵西新區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新的發展機遇也吸引了日本三菱、東芝,美國GE等3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來沈西工業走廊投資建廠,使鐵西的重大裝備和新產品的生產及成套能力迅速增強。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一批高端產品已經形成,鐵西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紛紛搶占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機床集團通過收購德國希斯公司,掌握了大型數控機床的核心制造技術,產值數控化率達到52%;特變電工沈變集團自主研制的900兆伏安變壓器在美國電站正式并網運行,開創了中國重大裝備產品進入世界發達國家關鍵領域的先河;百萬伏特高壓變壓器和開關在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實驗示范工程一舉中標;新沈鼓集團自主研制的百萬噸乙烯裝置用壓縮機在浙江鎮海石化和天津石化百萬噸乙烯工程中即將投入使用;沈水泵公司生產的核主泵和盛世高中壓閥門公司研制的100萬kW級核電機組核級閥門填補了國家空白;北方重工集團生產的盾構機在鐵道部、廣州地鐵、沈陽地鐵、北京地鐵直徑線等工程中中標14臺…… 
  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個企業與產品的簡單羅列,這實際上是鐵西積淀的雄厚的工業發展勢能的一次次強烈的集聚與釋放,沿著沈西工業走廊,它們將源源不斷地律動四周,伸向沿海。 
    互動共贏合力沖海大提速 
  工業發展勢能的積淀和釋放需要一個過程,而沈西工業走廊的發展更需要速度和力度。 
  為了加快提升沈西工業走廊的發展速度,盡快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讓鐵西的發展空間再放大、積蓄的能量大釋放,今年6月25日,沈陽市委、市政府對鐵西區劃進行重大調整,鐵西區與沈陽細河經濟區重組,確立了鐵西區、開發區、化學工業區、冶金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五區聯動的發展大格局,發出了加快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建設,全面開發沈西工業走廊的動員令。 
  如果說5年前的6月,沈陽市委、市政府作出鐵西區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的重大決策迎來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新鐵西,那么這一次的重大舉措不僅會迎來一個更加璀璨的新鐵西還有一個明媚而充滿活力的沈西工業走廊。 
  新的發展格局設定了新的發展路徑:鐵西區重點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發揮三產的強大支撐作用;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化學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精細化工、新型建筑材料產業,建設新型化工產業基地;冶金工業園區重點發展黑色金屬、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建設新型冶金產業基地。迅速形成以機床集團、北方重工、遠大集團、沈鼓集團為代表的20家年產值超百億元的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迅速生成100個能夠站在世界前沿的主導產品,迅速建設20個產業集群。同時,迅速完善和建設公用制造、研發、金融服務、現代物流和人才培養等五大公共平臺,于此,讓沈西工業走廊迅速豐滿強大。 
  一條條路徑,一個個行動。沈西工業走廊首先把招商引資抓大項目作為加速拓展的實際行動。他們緊盯日、韓、德等國的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和領先技術及裝備,瞄準港臺地區和江浙等地的優勢企業和先進技術裝備,促進它們向沈西工業走廊聚集,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目前,三菱重工、普利斯通等28家世界500強企業已經入駐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同時,在引進全球最大的世界500強物流企業普羅斯公司、建設工業房產物流中心的基礎上,啟動新加坡迅通公司在細河經濟區占地兩平方公里、投資6億元的物流項目。在細河經濟區建設國際一流水平的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立涵蓋石油化工、機械電子、汽車及零部件等多種專業服務功能的現代物流平臺。 
  同時,盡快提高裝備制造業的成套能力,完成“交鑰匙工程”。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域界限,加快組建一批以優勢企業為龍頭、重點產品鏈為紐帶、重點工程和大項目為依托的工程成套和工程總包公司,重點發展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千萬噸級煤炭井下綜采設備等名牌產品。在沈陽已有的3家具有生產成套設備能力企業的基礎上,再成立5個工程成套公司,盡早實現“不出沈西工業走廊即可完整制造出各類現代裝備”的目標。為了將沈西工業走廊打造成世界最優發展環境地區之一,沈西工業走廊傾力改進軟環境建設。沈西工業走廊的“龍頭”鐵西新區所有重大經濟活動全部實行招投標。建立入區企業綠色通道,審批時限縮短20天,徹底解決了環評、安評等審批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全面取消所有區級收費,實行“無費區”管理。細河經濟區管委會也提出打造北方最佳投資環境,使經濟區成為吸納投資的“洼地”、聚集人才的“高地”、興業發展的“重地”和客商發財的“福地”。 
  傾力打造軟環境同時,沈西工業走廊基礎設施建設也日夜兼程。在高起點規劃基礎上,采取政府投入、商業化運作等多種形式,建立一個由沈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及快速客運交通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為加速沈陽、撫順、本溪、鐵嶺4城市交通一體化進程,今年沈陽還將完成北102、沈營線和沈通線3條公路。 
  而已經開工建設的出海大通道,沈陽機場高速路,投資66億元、總里程1743公里的13條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以及已經獲鐵道部批準的沈西工業走廊鐵路等等,都將使沈西工業走廊充分對接東北最大的貨運樞紐蘇家屯、東北最重要的空港桃仙機場、東北最核心的交通大中軸沈大高速公路、中部城市群出海門戶營口港,從而構建起空中沈西、港口沈西、鐵路沈西和高速沈西。 
  全方位、立體化讓沈西工業走廊沖海大提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