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行業貿易摩擦趨勢分析及應對策略
2007-8-27 15: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1世紀以來,我國鋼鐵產業的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出口量迅速增長,而對外貿易摩擦的數量也水漲船高,國外對我國鋼鐵產品發起的貿易保護頻率也越來越高,對外貿易形勢日趨嚴峻。
一、鋼材出口大增是貿易摩擦多發的主要誘因
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迅猛發展,國內鋼鐵產量迅速增長,國內市場呈現出供過于求的狀況。而近年國際經濟增長較快,國際鋼鐵市場需求旺盛拉動了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導致中國的鋼材出口量逐年大幅度上升。今年雖然中國的鋼材出口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先是取消出口退稅,在未產生明顯效果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征出口關稅等一系列 “獎入限出”的政策,努力改善進出口不平衡狀況,但是收效甚微。
2001年到2006年之間的中國鋼材出口量年平均增幅達到46.25%。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首次從鋼材凈進口國變成凈出口國,凈進口量為2452萬噸,2007年上半年,中國鋼材出口勢頭仍然強勁,累計出口量為3379萬噸,凈出口量達到2510萬噸,凈出口量呈進一步放大的趨勢,說明我國鋼材的出口依存度在明顯上升。2007年上半年中國凈出口鋼材和鋼坯折算粗鋼3831萬噸,已經占國際市場2007年上半年新增產量和進口量形成的資源總量增長的72.6%。上半年鋼材進出口貿易順差120.87億美元,單位價差則高達523.38美元,而且貿易順差也呈繼續放大趨勢。雖然鋼材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產能過剩的壓力,但我國鋼材產品出口數量增長過快、出口結構不合理以及貿易順差較大是導致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重要原因。
從產品結構上看,近年管材的貿易摩擦立案率明顯高于板線材。2007年針對鋼鐵產品發起的貿易救濟案件的7起中,針對管材所發起的案件為3起,所占比重為43%。從中國貿易救濟網上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國外對中國板材發起的反傾銷案件所占比重較大,而2004年以來,國外對中國鋼管及管件發起的反傾銷案明顯增多。主要原因是中國目前出口的產品品種過于集中,管材產品出口數量急劇增加所致。2007年上半年鋼材出口量仍主要集中在板材、棒線材和管材上。板材出口量為1441萬噸,同比增長了83.61%;棒線材出口量為991.07萬噸,同比增長116.15%;管材出口量為476萬噸,同比增長85.36%。其他產品增長幅度均較小。以出口美國的產品情況為例,由于美國對中國熱軋板卷、中厚板和螺紋鋼等采取了反傾銷措施,中國上述3種主要出口產品出口美國受限,導致中國鋼材出口美國的品種過于集中:200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品種主要是線材和鋼管為主,其中管材約占50%;2006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品種仍以線材和鋼管為主,管材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在42%。由此可以看出,出口量過大、出口增長速度較快的鋼鐵產品被立案調查的可能性偏高。
從出口國別上看,韓國和歐美地區一直是中國鋼鐵出口的主戰場。2007年上半年中國鋼材出口目的國排名前五位的分別為:出口韓國614.85萬噸,同比增長51.29%;歐盟25國590.88萬噸,同比增長131.85%;美國234.29萬噸,同比增長1.17%;意大利185.09萬噸,同比增長44.91%;伊朗182.24萬噸,同比激增2272.9%。但是,上半年出口印度、西班牙、新加坡、比利時、阿聯酋、泰國、印尼、沙特的總量同比也都翻了一番。中國的鋼材出口彌補了各國的不足,出口國別進一步向多元化態勢變化。
上半年鋼材的大量出口已帶來了一系列的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先后進行的中韓、中美、中歐鋼鐵對話都沒有傳出樂觀信息,近期針對我國管材、制品類的反傾銷又頻頻立案,這將有可能影響下半年中國鋼材的出口。
二、中國鋼鐵行業貿易摩擦趨勢分析
鋼鐵行業作為各國的支柱產業,一直是各國貿易保護的重點行業,因此也一直是貿易摩擦高發的行業。 根據WTO統計數據顯示,從1995年到2006年全球發起的3044起反傾銷案件中,針對金屬及金屬制品 (以鋼鐵及鋼鐵制品為主)的反傾銷立案數量為861起,占全球反傾銷立案總數的28.28%,僅次于化工及其制品位居第二位。而針對中國金屬及金屬制品發起的反傾銷案數量為117起,占全球金屬及金屬制品反傾銷立案總數的13.58%。雖然全球金屬及金屬制品的反傾銷立案數量近年持續下滑,但對中國來說,隨著鋼鐵行業對外貿易量的不斷放大,中國將成為鋼鐵貿易摩擦的多發區。
2006年,針對全球金屬及其制品的反傾銷立案數量為36起,而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的反傾銷案件共9起 (其中有兩起為復審立案調查),占針對全球金屬及金屬制品 (包括鋼鐵)發起的案件總數的25%。進入2007年以來,針對中國的鋼鐵威脅論也愈演愈烈,貿易摩擦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到目前為止,新立案的案件共7起,已接近去年全年的發案數量,其中有3起是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的案件。
從案件的立案形式來看,近年來針對中國鋼鐵行業的貿易摩擦仍以反傾銷案為主,但是2007年初開始,國際對中國鋼鐵產品采取的反補貼形式的立案調查數量呈明顯增加趨勢。世貿組織成員中,加拿大是第一個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的國家,2004年4月28日加拿大對中國碳鋼和不銹鋼緊固件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并于同年12月終裁,認定存在傾銷及補貼,2007年5月期中復審,做出無損害裁決。2007年以前,其他WTO成員國尚未對中國發起反補貼調查,但美國和歐盟已在收集研究中國的各類補貼政策。進入2007年,時機已日漸成熟,美國首先對中國舉起了反補貼的 “大棒”,從2007年初開始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實施“反補貼”形式的貿易保護措施,涉及到各個行業的眾多產品,鋼鐵行業也在劫難逃。2007年以來國外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的7起貿易摩擦案件中有3起是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的案件,其中美國在一個月之內發起了兩起,分別為2007年6月28日立案的標準鋼管案和2007年7月18日立案的薄壁矩形鋼管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案,另外一起為加拿大于2007年8月13日對中國出口的無縫鋼制油氣套管發起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案。3起反傾銷和反補貼案的立案表明,國外對中國發起反補貼調查的國別和案件數量將會逐漸增多,應對國外反補貼調查將成為我國政府和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三、應對鋼鐵貿易摩擦的主要策略
雖然貿易摩擦是把雙刃劍,但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讓我們不得不正視貿易摩擦將是長期存在的。為此,我們也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范措施,采取一些應對策略,盡可能弱化貿易摩擦的產生以及產生后對國內經濟產生的影響。應對鋼鐵貿易摩擦的主要策略:
1.加快鋼鐵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中國鋼鐵業的現狀是專業化水平低,企業規模過小,投資分散,這是中國鋼鐵工業經濟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國鋼鐵工業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加快產能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是當前中國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點。
2.完善預警機制。就目前來講,首先商務部作為中國政府機關,也是主管中國對外貿易的行政機關,應當承擔更多的監督和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責任。在當前完善綜合性的預警機制的前提下,商務部就必須起到主導作用。另外地方各級政府也應該對那些要應付國外反傾銷事件而花費較大的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鼓勵這些企業積極參與應訴。
3.規范出口秩序,提高競爭力。由于中國產品本身就具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價格比較便宜。再加上出口秩序的混亂,出口企業削價競銷,導致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大幅下跌,對進口國企業構成一定的威脅。有數據顯示,出口量中有超過60%的鋼材來自于中小企業。另外,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市場過于集中,主要是以歐美為目標市場,這種做法極易導致外國采取進口限制措施。
4.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加快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增強鋼鐵產業的競爭力。提高中國鋼鐵產業的競爭力是解決當前問題、實現更好發展的根本措施。鋼鐵產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產業集中度低不僅會造成行業內的惡性競爭,而且削弱了鋼鐵行業作為買方在購買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資源時的談判能力,還加劇了產業的波動性,易受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
(本文節選自北京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 《中國鋼材出口形勢及鋼鐵貿易摩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