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投資公司:“中國式淡馬錫”爭議
2007-8-20 11: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有消息稱,經多方人士證實,第一批6000億元特別國債近期將隨時發行,具體的發行時間初定為本周。擬由財政部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由此正式進入實操階段。
截至2007年一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高達1.2萬億美元,到2010年預計將超過兩萬億美元。這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何使用巨額外匯儲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何種影響,整個國際金融領域都為之關注。
東京大學教授伊藤隆敏曾說:“對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的中國來說,如何有效利用作為國民資產的外匯儲備是一個重要課題。”
截至北京時間8月15日22點,黑石股價24.5美元/股,較每股29.61美元的中國購買價下跌了20%左右。隨著中國外匯投資公司第一單表現的不斷曝光,對于中國外匯投資公司的投資方向、管理構架爭議不斷。
風險預警投資第一單
有消息稱,首期6000億元特別國債有望本周發行,由農行完成和央行相對應的外匯資產置換。即首批發行的6000億元特別國債,先是由農行從財政部購買,然后央行再從農行用外匯購走,進而實現特別國債和央行外匯資產之間的置換,從而為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籌集資本金。
今年5月,還在籌備中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花費30億美元購入了美國黑石集團近10%的股份。這是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第一筆對外投資,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種投資舉措,不僅反映出政府對提高外匯資產投資收益率的急迫心理,更說明為如何運用好巨額外匯儲備,政府開始嘗試一條新的投資之路。
投“石”問路
6月27日,國務院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一項議案,擬由財政部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于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
兩日后,這一議案被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準放行。根據方案,特別國債發行擬分為三期,分別為6000億元、6000億元和3500億元。這預示著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成立進入倒計時。
美國時間5月20日,黑石集團發布的新聞稿顯示,中國外匯投資公司將出資30億美元購買黑石無投票權的股份,所持有的股權比例不超過10%,同時承諾4年內不出售黑石股份。
黑石集團是全球最大私人股權投資機構之一,其業務包括股權基金、房地產基金、對沖基金的基金、夾層基金、高級債券基金、私人對沖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等。
“盡管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所擁有的近10%的股份是沒有投票權的,但是我們估計,黑石所感興趣的遠遠不只是這一筆30億美元的交易,因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規模估計將達到2000億美元,而且以后新增的外匯儲備可能會繼續注入這個公司,所以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是黑石的一個潛在的巨大主顧。”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表示。
但是,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投資被更多的人看做是黑石欲打開中國市場的一次巧妙公關行動。
“梁錦松是我們在香港的合伙人,他與北京很多高層領導都有很好的關系。在中國國家高層領導訪問美國時,在一些重要場合中,我本人也曾有機會與中國領導人會面,介紹我們集團的特點和對中國的外儲投資提出一些我個人的看法。”黑石集團創辦人之一、董事長兼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henA.Schwarzman)對媒體直言不諱。
黑石集團一直十分注重政府關系,這與其創始人之一的彼得森背景不無關聯。
在創辦黑石之前,彼得森是美國著名投行雷曼兄弟的主席和CEO,并曾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任職,曾擔任過美國商務部秘書長。
因此,梁錦松的背景對于公司并購業務來說,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正如有媒體這樣說:“黑石集團如果沒有請到這樣一位對當地很了解的能人,是不會進入中國市場的。梁錦松在金融領域經驗豐富,而且他和公司及政府的高層有著聯系。”
投資風險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投資之路,并未如人所期望的那樣順風順水,相反起航便遭遇風浪。
6月26日,黑石集團上市第三天以跌5.2%收盤,收至30.75美元/股。7月27日,黑石集團報收24.30美元/股,而中國于黑石集團的30億美元外匯投資,購買價為每股29.61美元,每股虧損5.31美元,虧幅為17.9%,虧損總額達到5.38億美元。
對此,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宋國友博士撰文說,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投資黑石集團的初衷,是投資黑石,而非投機黑石,并不會擔憂短期的升跌問題。而且,根據相關協議,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持有黑石股票的期限必須長達四年。在兌現之前,所有的計算都只是數字游戲而已。
“作為一家私募股權基金公司,黑石和其他上市公司并不一樣。投資者購買黑石股票,其主要收益并不來自買入賣出股票的差價,而是來自黑石的資產管理、投資增值、財務顧問等收入。后面這些收入才是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真正關心的。”宋國友說。
據統計,在過去10年,美國表現最好的前25%的并購私人股權基金取得了24%的年回報率,遠超過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股票獲得的7.2%的年回報率。
“但是,高收益率不應該成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追求的首要目標。安全性仍然應該是國家外匯資產投資最重要的指標。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應該在滿足安全性的條件下進行資產多元化投資,并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私人股權投資可以是中國外匯資產多元化投資的試金石,但不應該成為中國外匯資產對外投資的主要對象。”何帆表示。
此外,除去市場風險,來自國際的政治因素也是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對黑石集團進行投資后,引起了德國當局的特別關注。德國總理默克爾7月18日表示,歐洲應采取一種“共同方式”,審查外國國家控股投資者對歐洲公司的收購活動,并稱她將把這一問題作為其總理任期后一半時間內的優先事項來處理。
德國官方上個月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德國政府正考慮建立一個類似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的機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是一個機構間小組,可以建議美國總統阻止外國直接投資。
顯然,從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投資黑石集團的案例,高層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通過購買黑石的股票,避免直接投資敏感領域,減少了中國資本進入美國的阻力,較好地解決了戰略安全與經濟利益的平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者表示,“首先應當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在進行對外投資之前,要對意向中的投資國的投資環境進行分析,并依據投資行業的不同,對這些國家進行分別評級。其次,設置專門的風險處理部門,一旦面臨風險,可以迅速調整經營策略,及時撤回資金。”
因此,面對可能在海外遭遇的政治壁壘,如何防止經濟問題政治化,則需要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建立更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
運行模式
有評論認為,國際上投行的年平均利潤率大致在10%左右,美國長期國債的年平均收益率大多在5%以下,如果年平均收益率低于10%,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就會面臨虧損的局面。此外,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投資經驗不足,是否能夠獲得比國際投行的年平均利潤率更高的投資收益,仍是未知數。
“對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投資,由誰來負責?由誰來監督?在投資決策上,是不是要成立董事會來決定?但是,如果董事會的成員只能是相關部委的領導,則在投資決策制定上,可能牽涉部門太多,缺乏效率。新成立的公司將直屬于國務院,與各個部是平級的,這就意味著其他部門只能與之協商而不能監管。比如國家外匯管理局就無權監管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行為。采取什么方式來監管國家外匯公司的運作?總之,對于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持續發展來說,重要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間架結構的構建。”何帆說。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副教授朱英姿認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定位至少有三:一是追求超額回報,實現國家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二是對當前金融系統流動性的收縮;三是對沖宏觀經濟的波動。
“其實在公司內部治理方面,我們不妨看看當初對中央匯金公司的定位,央行給出的詮釋是:‘代表國家對國有大型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維護金融穩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高效運用外匯儲備、對外匯儲備保值增值負責’。”朱英姿表示,“中央匯金公司設有一個董事會,董事會成員大部分來自國家各方要員,包括財政部、外匯管理局、人民銀行、證監會等部門。雖然中央匯金公司采取了公司形式,但它是一個非盈利機構,基本職能是代表國家行使出資人職能。董事會的成員協調各方調控目標,而在總經理層面落實到收益率為主要運作目標。由此看來,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是有可能一肩多職,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在適當的治理結構下,在保證投資收益的前提下,保證中國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