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倉儲與配送

農資配送受困 中郵妙方破解

2007-8-16 12: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兩年來,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對農資配送工作中的重點進行了很大調整。中郵公司在信息系統推進、渠道建設、項目運行三大工作中,把搞好信息化作為核心工作來抓。該公司郵購部張瑞副經理向記者表示:發揮信息化技術在農產品配送中的重要作用,已成為當前進一步搞好農資配送的關鍵所在。
征戰農資配送
    長期以來,由于計劃經濟下的供銷社支農體系基本不存在了,優質農資沒有可靠的分銷渠道,農民購買農資主要通過個體經營的小店進行,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同時,中間環節眾多也導致農資價格上升,加重了農民負擔,還出現了許多坑農害農事件。農資配送服務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蓬勃發展起來的。據了解,農資配送服務是一種直銷服務,它經由全國統一的物流網絡,以低廉的配送服務資費提供服務。
    近年來,供銷系統、郵政部門及連鎖流通企業已成為農資配送的主要經營主體。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經營,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供銷社系統開展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和配送業務的企業1567家,發展連鎖、配送網點17.49萬個。全系統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07.92億元,其中60%以上的消費品零售額是在農村實現的。而我國農村地區的郵政連鎖配送業務,通過幾年的探索,已形成了 “生產企業+配送企業+農戶”的流通模式。目前這一服務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區、市)1500多個縣 (區)。
信息瓶頸待破
    隨著農資配送服務業務的不斷擴展,供需如何有效對接的信息瓶頸也越來越突出。因為無法及時了解農民的需求,出現了有的農資過剩形成滯留,有的供不應求又無法及時配到貨的現象。有些農資產品作為待配商品滯留在各級配送中心甚至超過幾個月,嚴重增加了庫存空間占用、資金占用和成本消耗,個別商品因為即將或已處于過期狀態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對此,張瑞表示:信息技術是農資配送業務不可或缺的支撐和手段,尤其在業務量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這種支撐作用會越來越明顯。對于經營企業而言,強化信息技術的運用是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保證。
    據張瑞介紹,農資配送在郵政物流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業務的發展壯大,在信息需求對接上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由于配送端對終端實際消費能力的預期不夠準確,對配送商品性價比缺乏準確定位,存在下達的配送商品訂單脫離實際需求的現象。同時,由于部分配送商品單純根據區域人口數量、消費能力、地域面積等方面已公布的資料文獻 (有可能已經過時)進行的簡單需求分析,與當前目標市場真實需求存在差距,從而造成計劃目標和實際經營的差異。 “這在經營中最直接的表現是我們對庫存管理數據和銷售數據難以掌控。”張瑞說。
中郵解決之道
    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從四五年前開始,中郵物流便開始探求農資配送的信息化解決之道。
    2005年,由國家發改委立項,中郵物流公司組織開發的 “中郵物流連鎖配送信息系統”研制成功,并陸續在河南、江西、山東以及河南等17個省的郵政網點推廣應用。該系統將郵政內部的省、 (地)市、縣、支局連通起來,具備網上訂貨、發貨、庫存管理等諸多功能,在完成與電子化支局對接以后不僅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農民的需求,而且還能有效地規范連鎖配送業務的業務操作流程,提高了郵政服務 “三農”工作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為郵政物流連鎖配送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
    張瑞向記者介紹,這條信息通道的建立經歷了兩個過程,中郵物流先是從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國家 “863”計劃項目和農業部重點推廣的農資產品入手,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向農民進行配送。而后,在農民了解了有這樣一種渠道后,又鼓勵他們將自己的需求主動從中郵物流最基礎的支局網點上傳到總部,最后形成自下而上的模式。將來的方向是,農民無論對哪個產品有需求,可以向郵政網點反映,信息系統在了解到相應需求后直接上傳到中郵物流配送部門,從而建立起供需對接的信息通道。
    張瑞認為,從長遠上看,農資配送的信息化只是農村實現信息化的一部分,其資源還沒有完全整合起來。隨著農業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信息系統平臺將成為一個既能支持業務運作,又能給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的一個平臺,信息化的作用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