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蘇伊士運河 “東方偉大的航道”
2007-8-16 10: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埃及蘇伊士運河 “東方偉大的航道”
――訪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局長法德勒
今年是埃及蘇伊士運河回歸51周年。日前,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局長法德勒在運河管理局研究中心向記者介紹了運河的歷史變遷、經濟作用及航運管理等相關情況。
極具戰略地位
法德勒說,蘇伊士運河是當今世界最繁忙的航道,每年經蘇伊士運河運輸的貨物占世界海運貿易量的16%。蘇伊士運河以其使用國家多、過往船只頻繁、貨運量大而名聞世界。迄今,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只都通過蘇伊士運河進行海洋運輸,平均每天過往的大型船只多達70多艘,載重量達100多萬噸。
蘇伊士運河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塞得港和蘇伊士灣旁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運河竣工于1868 年,全長約180多公里,是歐亞非海路運輸的必經之路,極具戰略意義。運河河面寬300―350米不等,但航道最窄處只有120米。一般情況下,一艘油輪走完整條運河大約需要12個小時。
蘇伊士運河貫通了紅海與地中海,從而打開了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路,大大縮短了東西方的航運距離。據統計,從沙特的吉達港到黑海沿岸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港,沒有開通蘇伊士運河前,必須繞道好望角,距離是11771海里,而經過蘇伊士運河,兩地的距離只有1698海里,也就是說,蘇伊士運河縮短了兩地距離的86%;從日本的東京到荷蘭的鹿特丹港,也不必再繞道好望角,走蘇伊士運河使距離縮短26%;從英國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走蘇伊士運河要比繞道好望角分別縮短航程的43%和56%。
經濟命脈和“搖錢樹”
“1956年7月26日,埃及對蘇伊士運河實施國有化以后,運河才回到主人的懷抱。從此,埃及人民真正成為蘇伊士運河的主人。”海軍司令出身的法德勒不無自豪地說。
回歸國有后,埃及人民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斗,已將蘇伊士運河建設成一條生機勃勃的航運水道。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等地石油的80%是通過蘇伊士運河輸送的。大量船只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費用為埃及的外匯收入、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今天,蘇伊士運河在埃及的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與旅游、僑匯和石油并列的埃及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堪稱埃及經濟的“生命線”和“搖錢樹”。埃及每年收取的船只過河費都在增加,如2004年為30億美元,2005年則高達34億多美元,2006年達到破紀錄的41億美元。
法德勒分析說,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這是拉動蘇伊士運河收入不斷增加的主要因素。同時,國際油價持續走高使得更多船只取道蘇伊士運河以節省燃油費用,這也在客觀上促進了蘇伊士運河的收入逐年增長。
管理日臻完善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位于運河中段城市伊斯梅利亞的鱷魚湖邊。作為蘇伊士運河的主管部門,它早在運河回歸埃及后不久便成立了。
運河管理局的職責,包括日常的水路和航道維修、給過往船只提供方便、負責處理事故油輪,以及開發建設航道,如拓寬、加深航道和增加分支,以便縮短等船和過河時間,從而有效提高運河的通航能力等。
運河管理局配備了先進裝備,如利用最先進的光纜發射網絡,通過人造衛星改善與船舶聯絡的手段,此外還在一些區域安裝了電子雷達監控系統,只要船舶進入距塞得港和陶菲克港35公里內的覆蓋區,監控系統就會自動了解、跟蹤船舶通過運河的情況。
自蘇伊士運河修建以來,埃及先后對其進行過10次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各種航運設施也得到不斷更新。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航運日益發展的需要,埃及政府以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制定了新的運河擴建計劃,不斷增加水深,拓展吞吐量,從而讓運河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能量。
早在100多年前,馬克思就把蘇伊士運河稱為“東方偉大的航道”。今天,蘇伊士運河依然無愧于這一榮譽稱號,并正在埃及建設者的手中煥發出日新月異的活力和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