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依托空港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驗收正式運營
2007-8-15 9: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8月10日,位于北京市順義區的北京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了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聯合驗收,正式投入運營。北京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海關總署在全國僅批的四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之一,也是全國首家依托航空樞紐設立的物流中心(B型)。北京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位于北京空港物流基地規劃范圍內,與首都機場“無縫對接”,是首都機場新貨運區-航空貨運大通關基地的五大主要功能區之一,同時也是未來首都機場處理空運進出口貨物和保稅物流的基礎設施和平臺。北京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以下簡稱“B型”)通過正式驗收并投入運營,標志著首都機場向國際一流貨運樞紐邁進,并將極大的改善北京空港區域的物流服務功能,有力促進首都臨空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大優勢,構建東北亞重要航空物流樞紐
區位優勢,北京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全國首家依托空港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位于首都國際機場航空貨運大通關基地的北側。首都機場作為我國三大復合型樞紐機場之一,擁有最多的國際國內航線,與世界各地保持緊密聯系。機場周邊聚集了天竺出口加工區、空港工業區、林河工業區、北京現代汽車城等大量的高新技術園區及生產性企業,成為航空貨運量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
政策優勢,北京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海關總署建立多元化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的重點,它打破了進出口貨物分別存放的限制,并賦予入區退稅的政策,實現了“政策疊加、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功能集成”。目前能夠享受這一政策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全國僅有四家。
功能優勢,根據海關總署相關條文,B型將被給予保稅倉儲、簡單加工、全球采購、國際分撥配送、轉口貿易以及入中心退稅等多種功能,使企業可以進行進出口、國際中轉、國際采購、深加工結轉等業務,從而滿足高新技術產業對高效率物流的需求,形成產業間互為依托、共同發展的格局。
大通關基地項目的開發商和運營商,航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簡稱“ACL”)副董事長兼CEO沈棟對B型的發展遠景進行了詳細說明。他指出:“B型將為第三方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操作平臺,以保稅物流聯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航空樞紐的口岸物流,成為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綜合物流中心和一流的國際采購中心、國際配送中心和國際分銷中心,服務北京及周邊地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最終構建東北亞重要的物流樞紐。”
兩大效應,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北京市政府有關領導介紹說,B型的正式運營,將對產業聚集發揮政策“磁石效應”和招商引資“平臺效應”,對物流、貨代、國際貿易、國際采購等類型企業有極強的吸引力,從而為北京市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和大型廠商在全國及亞太地區采購和分銷提供物流平臺。
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北京臨空經濟大約有200億元左右的規模,約占北京市GDP的3%,就業人數占北京市就業人數的1%。
2008年,隨著奧運會的舉辦,擴建后的首都機場、B型以及整個大通關基地的投入運營,北京臨空經濟規模將能夠達到280多億元,就業人數13-14萬人,分別占北京GDP的3.8%和就業人口的1.4%。到2015年北京臨空經濟的規模將達到632億元,就業27.5萬人,分別占北京市GDP和就業人口的4.8%和2.5%。
北京市“十一五”規劃中對于外經貿方面規劃的重點任務是“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而設立保稅物流中心(B型)將對提升北京的加工貿易出口額起到重要作用。
B型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將優化供應鏈的運作模式,方便供應鏈各相關方的操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改善了北京的航空物流環境,從而推動相關的產業集聚,改善和優化北京產業布局,進一步提升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區域競爭力。
ACL高級副總裁付波在談到B型目前的運作情況時透露,目前運作非常順利,已有20余家公司準備陸續入駐B型開展業務,這些企業均是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其中包括錦海捷亞、嘉里大通、中經得美、東方嘉盛、大田等。B型的正式運營將有助于這些企業為其客戶提供輻射北中國區乃至東北亞的更優質的物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