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灣港口群遙想中央集權
2007-8-10 10: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東京灣的日落。這里有日本最大的港口工業區和城市集團。
南北長80公里,東西寬20—30公里,入口寬僅8公里。
東京、川崎、橫濱、橫須賀、千葉、君津六大港口云集。
這就是東京灣的現實。
簡單來說,日本國土交通省港灣局計畫課企畫室長高橋浩二現在的工作,就是讓這些互相不太服氣的港口別瞎較勁,而是各司其職,該干嘛就干嘛去。
而在更遠的將來,他的腦海里有一個頗為宏偉的計劃:推動所有港口一體化。
六大港口各有分工
東方早報:國土交通省港灣局的工作內容是什么?是負責擬訂整個首都圈的港口建設政策還是進行直接管理?
高橋浩二:主要有三個:首先是政策性的指導,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說,整備港灣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政策。第二,每一個港口,比如東京港、橫濱港,如何整備,是由各港口所在的地方比如東京都和神奈川縣自己提出來的,地方政府交上來提案,由我們審查,比如說,你這個港口為什么要這樣建,會不會太大、準備得夠不夠充分?還有周圍的道路是不是建設好了等等。第三,提出來的這些提案,如果審查獲得通過了,國家就要負責撥款。如果是大項目,就要由我們直接進行監督,小項目我們就負責提供補貼,交給地方政府自己去做。
東方早報:首都圈有六大港口。各個港區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還是合作?這個關系是怎樣形成的?有沒有分工?
高橋浩二:有的。這個調控權主要是在國家。比如說東京港和橫濱港主要用來運集裝箱,千葉港主要用來運液體,如天然氣、石油、煤氣等等。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千葉那邊有很多發電廠,“東京煤氣”公司從千葉港運來天然氣,再分配給東京都、神奈川縣等地的居民使用。
推動所有港口一體化
東方早報:既然各有分工,各司其職,是不是形成了一個組合港的概念?港口分屬不同的地方行政區域,會不會形成港口之間的沖突?因為這畢竟關系到地方的經濟影響力
高橋浩二:是這樣的。國家主要是統籌規劃各港口的職能,這個港口主要負責什么,那個港口負責什么,國家的這種調控行為主要是通過審查和控制預算方面進行調節。但就像你說的,首都圈內的各個港口也像中國長江三角洲的港口一樣,存在競爭。這種競爭現在主要是發生在東京港和橫濱港之間。橫濱港并不想輸給東京港,它自己想做出一些更好的東西來爭取自己更有利的競爭地位,政府現在考慮的一件事是,推動所有港口的一體化,然后建立一個新的機構,讓它們不分屬各地方管制,而是由這個新的政府機構直接領導,進行綜合治理,讓這些港口形成一體化。但這還只是在考慮之中。
東方早報:有沒有進行一些前期的調研?
高橋浩二:現在在進行一個內部的調查。這個想法是一個叫“經濟團體聯合會”的民間組織提出的。這個團體現在的董事長是佳能的董事長,以前是豐田的董事長。這是一個由日本所有優秀企業組成的團體。他們在去年11月提出,現在日本的港口各司其政、屬于不同的行政單位來管理,這樣不利于綜合發展。所以他們希望由國家出面進行管理。我們接受了這條提案,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內部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調查。東方早報: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最后才會設立這樣的一個機構?
高橋浩二:日本目前港灣的架構、運作模式等等都是基于日本的《港灣法》進行的。如果要根本改變這種模式,最大也是最首要的問題就是改變這個法律。但是這個法律的修訂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調查,如果說現在這樣的不好,那么什么形式比較好,還要經過國會的審議,審議通過了,才能實行新的法律。在這之后,才能真正談到建立這樣一個新的機構該如何管理各個港口的問題。東方早報:之所以想到這樣的機構,你之前說是要推動“一體化”。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現在還不夠“一體化”?
高橋浩二:對。現在還沒有進行完全的協作。一個就像你之前所說的,分屬各行政區域的港口間目前有一種競爭大于合作的態勢,還有一點就是從港口到市區的公共道路、鐵路設施等,如果只讓地方政府去建,他們根本不會去考慮周圍情況,所以造成了很多浪費、不合理和交通堵塞等公共問題。另外一個,日本民間、特別是使用這些港口的企業要求政府進行港灣管理改革的呼聲也特別強烈,因為它們最能感受到目前管理模式下帶來的不便。所以這樣看來,上有政府已經意識到港口一體化的必要性,下有企業對港口一體化的強烈需求。港口的綜合統一管理,似乎才是更好的選擇。
與上海港任務不同
東方早報:東京港在整個東京經濟圈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高橋浩二:整個東京都市圈范圍內的集裝箱,超過八成是由東京港、橫濱港發出的。
在集裝箱對外貿易運輸的比例上,8.8%的東京都貨物和8.7%的神奈川縣貨物是從東京港輸出;31.4%的東京都進口貿易集裝箱和15.1%的埼玉縣進口貿易集裝箱從東京港進口。從這個角度看,從東京港進來的東西比出去的東西多。基本上來說,東京是一個消費地。
我的同事2005年去參加了上海洋山港的動工儀式,洋山港距離上海市區有85公里。就日本的情況來看,與其港口建得較遠還不如就近,這樣可以減少物流費用,節省物流時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從這些方面考慮,還是在最近的地方建港比較好。所以現在我們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把舊港口更新,讓港口離生產地更近。
以大井碼頭為例,一邊是東京站,一邊是商業樓,下面是羽田機場,后面是住宅區,碼頭附近是進口的東西,后面是倉庫,運到倉庫后再分配到各地。
上海有個外高橋港口,我覺得那邊離市區也比較遠。從港口到市區,中間什么都沒有,港口附近是一些能做出很好產品的工廠。我覺得區別就是,東京是進口一些用來消費的產品,中國的港口特點是主要用來輸出,所以離消費地遠的話,或許也沒什么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安保環保都不能少
東方早報:作為一個國際大港,在目前的這種國際形勢下,是否也有安保問題的擔憂?
高橋浩二:我覺得日本的港口在反恐方面是最為先進的。日本是根據SOLAS公約(《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修正案,于2004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締約國包括中國在內的130多個國家,以加強海運安全,預防和控制針對海運活動的恐怖事件的發生為主要目的———記者注)構筑港口安保對策的。2004年美國海岸警衛隊曾經對世界范圍內的許多港口進行調查,結果日本的港口獲得了“bestpractice”的評估結果。
毒品走私、海上犯罪、恐怖襲擊都是我們要防范的對象。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現在港口通行是利用ID卡進行身份識別,以后就要用指紋或者虹膜等生物數據進行識別,這個提案明年就會得到國家的預算開始實施。以后,所有進港的人都要經過這道關。
東方早報:不過你們所在的這棟樓的安保做得不大好,我隨便就可以晃進來。
高橋浩二:是的是的,這個樓非常非常亂套。(笑)
東方早報:你們是不是還在2002年提出要打造港口的“綠色物流”?
高橋浩二:船只會排出很多二氧化氮和硫化物。我們正準備要做的一件事是,當船停在岸邊的時候,引擎關閉,由陸上設備供電,以減少排污。美國洛杉磯的長灘港(LongBeach)已經這樣做了,日本從明年開始也要這樣做。現在陸上的設備已經基本安裝完成了。
我們還在港灣里開辟很多觀景區,人們可以去那里休閑、旅游。面向城區的一面就開發了很多這樣的綠地。另外,我們在港區內按照上下游關系建立了一系列循環再利用工廠。比如在酒田港,那里就集中了造紙廠、小汽車輪胎廠等等,我們想做的是,由上一個工廠生產出來的廢料,可以被下一個工廠回收再利用,以此類推,以把廢棄物量降到最低。我們準備在東京港的城南島也建立這樣的集中地。
高附加值才是競爭力
東方早報:總體上你認為你們的港灣建設是不是成功的?面對周圍的上海、仁川、釜山等港口的競爭,你們對自己的港灣建設成果滿意嗎?會不會有壓力?
高橋浩二:可以這樣來說,相對于集裝箱的數量,我們更重視集裝箱里所裝的單個物品的價值。我這里有一些數據,截止到2005年,中日韓三國平均每個輸往美國的集裝箱價值分別是3.72、8.70、5.69(單位:萬美元)。我們認為,與其從數量上取勝,還不如生產出高附加價值的商品,然后再把這些有高附加價值的商品輸出。這是我們基本的理念。
東方早報:怎樣打造一個優秀港口?
高橋浩二:要想成為世界強港首先要有地理優勢———靠近航運干線;要有經濟發達的腹地作支撐,同時還要在區域內的港口分布格局具有競爭性。具體到我們現在對東京港口群的建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把舊港口更新、再建;另一個就是新建一些新的港口。
舉個例子,東京港的大井碼頭是一個集裝箱運輸地,我們正在對這里進行的再整備事業中,有一個項目就是把貨物架從8個變成7個。再比如,以前運到東京消費的貨物,船只卻要從橫濱港進出,因為橫濱港相對很大,是深水港,但是這樣會比較遠。所以現在整備就是讓東京港深水化,可以讓更大的船進港,這樣貨物就可以直接進入東京港,節省物流時間和費用。
海洋之國
日本既缺資源,又多地震,有利條件是海岸線長,多優良海灣,全國海岸線長約3萬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國土有90米海岸線。日本人面對國家資源的貧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優良海灣和漫長的海岸線,興建了一系列海港和海岸工業帶;又針對其陸地面積小的特點,圍繞港口大量填海造地,在沿海地帶填就了連綿數百公里長的海岸工業用地。
這種以港口建設為中心的臨海工業地帶,擁有各種深水碼頭和專業碼頭,使大型油船、礦石船等原料船長驅直入,為原燃料的大量進口和制成品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增強了競爭能力。不可否認,高度發達的港口海運業,是日本發展成一個“經濟巨人”的必要條件。
在日本漫長的海岸線中,以經濟最發達的“三灣一海”(即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利用海岸線最為充分。這片長達1000公里的海岸,基本上都已建成了人工海岸。
其中,東京灣港口群地理位置最為優越,是個掩護極好的袋狀海灣,袋口寬僅8公里,向內陸延伸80公里,造成水深浪小的港灣環境。日本已把這個袋狀海灣建成了港口群。沿著東京灣海岸帶兩翼伸延100余公里,港口密布,工廠林立,構成日本最大的港口工業區和城市集團。在這個大港口群中包括東京、川崎、橫濱、橫須賀、千葉、君津六大港口。其中,千葉、橫濱、川崎都是世界上排在前列的港口。現在全世界吞吐量在1億噸以上的特大港口有10個,而日本占了5個(千葉、神戶、橫濱、名古屋、川崎),東京灣內就有3個。整個東京灣港口群吞吐能力已達5億噸以上,在世界上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