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的思考
2007-8-1 10: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要]本文認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可由三個子系統構成,各個子系統又由更多的小子系統構成。一是共同物流政策與標準系統,主要包括自由運輸市場子系統、泛東北亞市場緩和競爭子系統、共同的通關數據子系統。而是共同物流運行系統,包括港口運輸子系統、鐵路運輸子系統、管道運輸子系統、保稅倉儲子系統。三是共同物流企業系統,包括物流信息平臺子系統、物流業務平臺子系統、物流技術交流子系統。文章提出,構建共同物流體系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東北亞各國共同努力,逐步努力,在共同的框架和政策條件下,建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物流服務需求目標模型和供應鏈物流績效動態評價模型,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確保共同物流利益分享機制的實現,促進共同物流體系健康發展。
東北亞各國的經濟狀況不在同一層次上,同時具有資源空間的互補性,必然導致區域內各種資源的互相流動,這就需要通過貿易和運輸來實現,從而實現基于需求空間的資源配置平衡。區域經濟貿易區均是通過構建集成化物流體系來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東北亞區域的貿易額增長潛力依賴于區域內物流業的合作和協調。為此,中國、日本和韓國的部分學者提出了共同運輸和共同配送的概念,有關專家提出了效仿歐洲一體化成功經驗、自由貿易區先行等合作方案,提倡在企業間形成聯盟,實現運輸資源的充分利用。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正成為學術界、企業界和政府所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東北亞區域的界定
我們從區域經濟關聯度來進行東北亞區域范圍的界定,從其所包括的國家來說,則由中國、俄羅斯、朝鮮、日本、韓國以及蒙古六國共同構成。這里的蒙古包括其和中國、俄羅斯接壤的西部地區:俄羅斯則是俄遠東地區(沿海、哈巴羅夫斯克、薩哈林);中國則指東北部省份(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北、內蒙古、天津、北京等)和長三角地區(包括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和臺灣地區)。日本、韓國和中國東南部的沿海地區是東北亞經濟發展的中心地帶。
二、共同物流體系的基本含義
目前對共同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配送、共同運輸等方面。一般認為物流共同化是企業間透過物流附加價值活動的共同規劃及作業,以創造參與物流共同化企業的經營績效,進而提升整體經濟與社會效益。我們認為共同物流是圍繞整個區域現代流通中全部物流服務需要、運用供應鏈系統集成和區域集成工程技術、協調物流服務資源與服務能力、形成物流績效最優化的基本運行方式。
共同物流體系以滿足整個區域經濟的需要為目的,由共同物流政策與標準系統、共同物流運作系統和共同物流企業系統構成。共同物流政策與標準系統主要功能在于構造一個適合于共同物流運行的政策環境,促進共同物流的發展。共同物流運作系統的功能是協調區域內各種運輸方式,并對物流的各種設施設備資源進行整合。共同物流企業系統由區域內各個企業構成,在共同的信息平臺和市場業務平臺上,眾多企業尋找合作機會、交流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構成一個自由合作的物流市場。
三、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是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東北亞各國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實現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就必須完善共同物流體系,確保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東北亞區域共同物流體系的建設是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必將對東北亞地區產生深遠的影響。
。ㄒ唬嫿|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是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市場環境下,發展共同物流是必然要求。以歐盟(EU)為例,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早在1957年,就由當時的歐盟經濟委員會(EEC)簽訂了一個關于共同運輸的協議,內容包括歐洲經濟委員會六國的共同運輸政策和反運輸歧視法案。之后又陸續簽訂了關于運輸~體化和通關便捷化協議,通過這些框架性法案,使得歐盟內部的物流活動非常方便和快捷,促使區域貿易額每年保持15%~20%的增長速度。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處于一個關鍵的時期,貿易壁壘雖然慢慢被打破,但是物流的障礙卻束縛了區域間的貿易往來,建立共同物流體系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ǘ嫿|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是東北亞區域物流發展的迫切需要
東北亞區域企業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發達,而物流費用卻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據《東亞評論》(EAST ASIAN REVIEW)統計:中、日、韓三國的貿易活動中,運輸費用平均為貿易總成本的76.85%。物流費用不降低,區域貿易將難以發展,企業之間的合作將難以深化,通過構建共同物流體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才能進一步促進區域貿易增長。
。ㄈ嫿|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是東北亞區域物流發展的內在需要
就物流活動而言,東北亞各國條件不一樣,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東北亞區域的各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0%左右,人口和面積占全世界的25%還多,交通基礎設施占全世界的25%左右,貿易量占亞洲總量的45%以上。共同物流是整合物流資源、追求物流績效的內在要求,直接影響該區域的經濟發展。
(四)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是強化區域合作的內在需要
開放市場可以推動民間資本的流動,為資源和技術的開發提供便利。生產商和消費者均可利用它來改變成本結構、滿足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需要展開前所未有的合作,創造有效公平的競爭格局,使經濟參與者能夠在國際領域進行業務往來。當前的東北亞國家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標準、共同運輸政策等方面的合作還處于較低水平。以水運為例:在東北亞地區,中、日、韓貿易性資源流動85%的貨運量要通過水運完成,即通過港口來實現,因此東北亞區域港口科學有序的規劃與建設管理將成為東北亞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動力。從1996年到2003年,區域內國際集裝箱貿易量增加了兩倍。盡管東北亞各國間區域內的國際集裝箱貿易量成倍增長,但由于各國港口的同質化使得國家間各港口、國家內部各港口的重復建設與競爭也日趨激烈,部分傳統大港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危機。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是強化區域合作、提高區域合作水平的內在需要。
四、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的基本構想
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由三個子系統構成,各個子系統又由更多的小子系統構成。
。ㄒ唬┕餐锪髡吲c標準系統
參考歐盟的成功經驗,要發展共同物流體系,建立一個共同框架下的制度和標準是很有必要的。(1)要建立一個自由的運輸市場體系。在這種自由的運輸體系下,各國的運輸公司可以承接到東北亞其他各國的運輸業務,并且應該受到無歧視的、與本國運輸企業同等的政策和稅收待遇。(2)要擴大國際聯合運輸配額和雙邊運輸配額,逐漸調整使歧視減到最小。擴大國際聯合運輸配額就可以使東北亞區域的國際物流業務通暢而快捷地運轉,加大雙邊運輸配額可以大大擴展兩國雙邊貿易的進行。(3)要在泛東北亞運輸市場上緩和競爭。如在歐盟地區,1992年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了很多政策,在泛歐盟地區創造~個無邊無際的自由運輸市場,在東北亞區域同樣也要建立這樣一個緩和競爭的共同政策。(4)要建立一個東北亞地區共同的海關通關數據標準,使東北亞區域的物流能夠快速方便地運行。建立共同的海關通關標準,就可以加快整個通關的速度,從而能加速東北亞區域國際物流的速度。
(二)共同物流運作系統
共同物流運作系統就是構建一個共同物流運作的基本系統。主要包括:(1)港口運輸子系統。東北亞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區域之~,區域港口得到了迅速發展,港口間的國際合作日益加強。東北亞各國應在港口發展、建設和管理以及政府相關政策等方面進行協作,共同致力于推動東北亞地區港口發展,改善東北亞港口結構,提高港口建設水平,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在東北亞經濟快速發展和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的大背景下,搭建港口行業高層次、權威性的交流平臺,通過建立固定的協商機制推動東北亞港口間的交流與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東北亞具有很多優良港口,使之具有各自特點和服務優勢,并將服務優勢有機整合,既是東北亞各國的一個共同問題,更是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的契機。(2)鐵路運輸子系統。在東北亞區域,有兩座鐵路大陸橋。其一為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是一條跨越亞歐大陸而將太平洋和大西洋連接起來的陸上橋梁,被人們稱之為亞歐大陸橋或西伯利亞大陸橋。而新的歐亞大陸橋由太平洋西岸中國連云港開始的隴海、蘭新鐵路向西延伸,在中國西部邊境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德魯日巴站接軌,從而構成了一條沿當年亞歐商貿往來路線的“絲綢之路”,經亞洲、歐洲諸國直到大西洋的另一條陸上通道,這就是新亞歐大陸橋。在東北亞區域,只要能在韓國釜山到日本長崎之間建設一條可以直接通火車的大陸橋,那么東北亞區域之間的鐵路就可以實現直通,進一步提升東北亞區域物流的效率。(3)管道運輸子系統。在東北亞區域,石油和天然氣的管道運輸也要建立對接,實現無停頓輸送。東北亞區域的石油管道運輸在陸上相連的話,可謂輸送便捷,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輸送的安全系數。(4)保稅倉儲子系統。當前,東北亞區域保稅倉儲能力總量成倍遞增,物流越來越便捷和高效。保稅區的政策、功能及資源優勢隨著宏觀調控和相關政策的調整,正在重新整合、定位和提升。東北亞區域各國面對新形勢,需要建立起批發與零售、現貨與期貨、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互銜接的保稅倉儲市場體系,積極融入到共同物流體系中來。
。ㄈ┕餐锪髌髽I系統
共同物流企業系統是要搭建企業之間溝通合作的橋梁,促進東北亞區域企業之間的廣泛合作與公平競爭,通過市場的力量在區域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1)物流信息平臺子系統。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共享,是企業尋求商機、加速要素流動、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條件。目前,東北亞區域內信息流動還不夠通暢,制約著區域合作的開展。應盡快搭建物流信息溝通平臺,實現各地政務、商務及公共信息的公開交流與共享。(2)物流業務平臺子系統。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要靠區域市場體系的完善。進一步開放市場,清除障礙,為東北亞區域物流業務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各國企業通過合作,完善商品市場,發展物流貿易合作,實現物暢其流,合作開發統一市場。(3)物流技術交流子系統。東北亞區域應經常舉辦物流技術交流會,讓參會企業通過交流活動,加強信息交流、把握行業動態,促進經貿洽談、投資合作、技術成果轉讓。
五、構建東北亞區域共同物流體系的對策
首先,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東北亞各國共同努力,逐步推進共同物流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構建科學的共同物流體系,需要在共同的框架和政策條件下,建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物流服務需求目標模型,以便適時把握物流服務需求的各種變化,提高物流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也需要建立供應鏈物流績效動態評價模型,以便對物流過程各要素績效進行科學控制,確保共同物流利益分享機制的實現,促進共同物流體系的健康發展。
其次,東北亞物流學會應廣泛吸納東北亞各國的物流專家、學者參與到發展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的討論中來。召開學術研討會議,設立“東北亞共同物流論壇”,在求同存異的基本原則下形成基本共識,為發展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提供智力資源、技術支持和政策參考。
再次,要加大東北亞企業間的合作。企業是推動共同物流體系的重要力量和直接參與者,通過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加快發展和完善共同物流體系。
最后,東北亞區域的各國政府要重視共同物流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積極設計和規劃共同物流戰略,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共同協商,全面推動共同物流體系的發展,為東北亞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中國流通經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商學院,黃福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