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際國內海運運價情報
2007-8-1 10: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運價爆發性增長、運價恢復性上漲、運價指數創歷史新高……僅僅半年時間,干散貨運輸市場、集裝箱運輸市場、沿海散貨運輸市場全都扛起了“繁榮”大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接近5%,呈連續第五年強勁增長。受全球國際貿易以及國內需求較快增長利好,全球航運業景氣度上升,市場持續繁榮。
全球經濟運行良好,國際海運價格爆發性增長
受全球經濟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經濟的穩定增長,全球對工業原料需求旺盛,貿易量增長喜人。反映國際干散貨海運價格的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從今年年初4 400點一路攀升,6月底達到6 278點,日均5 772點,同比增長113%。其中,5月15日達到6 688點,較2004年的歷史最高紀錄還高出480點。海岬型、巴拿馬型船舶日均租金分別超過11.5萬美元、5.1萬美元,較去年年底增長5-6成。
國際海運價格爆發性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經濟良好,大宗貨物需求旺盛。今年1-5月,全球粗鋼總產量為5.4億噸,同比增長9.1%,大大高于國際鋼鐵協會預測的全年5.9%增長速度。受此影響,各占國際海上貿易1/3的鐵礦石、煤炭需求較快上升,是支撐當前國際海運價格堅挺的主要原因。
二是船舶運力增長相對滯后。據統計2007年世界干散貨船隊總運力將達到約3.82億噸,比2006年增長4.99%,凈增運力1 817萬噸,運力增幅較2006年有所減緩。各類船型中,小靈便型船運力出現負增長。
三是海上貿易結構出現調整,運距拉長。受部分新興國家對資源需求增長的影響,全球資源配置重新調整。印度因國內鐵礦石需求增長減少了出口,使我國不得不更多地改向巴西、澳大利亞等遠距離國家進口。我國煤炭出口減少,日韓等國改向遠距離的澳大利亞進口,總體上使海上運距拉長。今年來我國外貿煤炭進口、鋼鐵出口增長迅速,也消化了一定運力。
四是某些臨時不確定因素,加劇了運力緊張的矛盾。上半年遭遇幾次惡劣天氣,使一些重要的鐵礦石、煤炭出口港口碼頭,壓港壓船現象嚴重,運力損耗較大,以及國際資本利用遠期運費市場(FFA),炒高運價從中謀利。以上臨時因素對運價形成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
有關機構預測今年全球海運量凈增長8 000萬噸,運力凈增長1 817萬噸,2007年運量凈增長/運力凈增長系數為4.4,略低于2006年的系數4.9,全球干散貨運力處于長年偏緊狀態。如果全球鋼鐵產量仍維持現在高增長速度,國際干散貨市場運價高位趨勢將不會改變。
原油減產,國際原油海運價格依舊低迷
去年11月,國際原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為阻止國際原油價格下滑,宣布減產120萬桶/天。今年起國際原油價格緩慢回升,尤其近期受非洲最大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局勢動蕩影響,以及歐美國家夏季用油高峰即將來臨,油價上升較快,6月29日達到71美元/桶,但上半年日均為63.2美元/桶,較去年下降2.2美元/桶。
上半年受國際原油減產、第二季度是全球用油淡季,以及歐美需求不旺等影響,國際原油運輸市場不斷震蕩走低。6月29日國際原油綜合運價指數為1 041點,上半年平均為1 161點,同比下降9.1%。其中,VLCC船型波斯灣至日本航線和西非至中國分別為WS67、WS73,較去年下降了26%和20%。
當前VLCC運力相對寬松,但隨著歐美國家夏季用油高峰即將來臨,國際原油運輸市場下半年將止跌回升。
我國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國際集裝箱運價恢復性上漲
去年圣誕節過后,班輪公司為了應對淡季紛紛調整航線,減少運力,防止運價下滑。但半年過去了,淡季并未出現,連春節、“五一”長假期間,部分熱門航線仍保持滿艙出貨,貨量較多的歐洲線、美西線、美東線從去年年底每TEU950美元、1 700美元、3 300美元,上升到1 500美元、1 900美元、3 750美元。
上半年引起集裝箱運價恢復性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國對外貿易高速增長,這是國際集裝箱運價上揚的主動力。上半年全球經濟運行良好,歐美市場需求較旺,我國對外貿易達到23.7%的高增長。特別是國家兩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貨主在期限內集中提前出貨,掀起了集裝箱出口熱潮,二季度淡季出現了反季節走勢。
二是班輪公司運營成本增加,助推運費上漲。一艘8 000TEU超大型船每航次的燃油開支已占總成本的5成。油價上升對經營成本至關重要,近來船價高企及集裝箱物流陸路段漲價,都將引起經營成本上升,并轉嫁到運費上。
三是發達國家碼頭建設滯后,影響船舶周轉。當前集裝箱船舶越來越大型化發展,8 000TEU已成主流船型,1.2萬TEU型集裝箱船也進入航線,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因所謂的環保原因,碼頭基礎設施得不到應有的升級改造,造成港口擁堵,裝卸效率低下,影響了船舶正常周轉。
據有關資料分析,第四季度是集裝箱船下水的高峰期,以及我國外貿出口退稅政策效應還有待觀察,下半年能否支持當前運價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所以業界應對下半年國際集裝箱市場運價表示謹慎樂觀。
煤炭需求旺盛,沿海運價指數創新高
上半年國內沿海運輸市場綜合指數日均為1 762點,較去年同期增長17.7%,6月29日創下1 868點的歷史新高。特別是北煤南運的主干線,秦皇島一廣州、秦皇島一上海平均運價分別為97元/噸、67元/噸,較同期增長了3成以上。
支撐上半年沿海運價創新高的原因:一是國內煤炭需求高速增長,而運力得不到適當補充,這是推動沿海運價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內貿煤炭發運量達到2億噸,同比增長23%。而沿海運力補充相對不足,強制報廢老舊船逐漸進入高峰期,而當前船價高企,買、造船成本壓力太大,造成運力供需失衡。二是裝港資源短缺,影響船舶周轉。三是國際海運價格飆升,沿海運力聯動。部分國內航運公司具有兼營國內外航運資質,由于上半年國際海運市場運價屢創新高,利潤豐厚,部分船舶外出參與國際運輸,國內運力受到一定的流失。
今年沿海運力總體適度偏緊,下半年將經歷“迎峰度夏”及入冬煤炭儲備,煤炭需求將達到新的高點,沿海運價將延續高位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