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到2011年中國港口的吞吐能力缺口將達3700萬箱。圖為夜幕下繁忙的鹽田港
全球貿易與集裝箱海運在未來10年中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但對港口而言,它們將因此而承受更大的壓力。到2011年世界主要港口的吞吐能力缺口將達8520萬箱,其中5700萬箱的缺口出自遠東,中國則將占3700萬箱。
英國航運分析機構MDS Transmodal在其新出版的《集裝箱貿易供需報告》中對世界主要港口即將面臨的吞吐能力危機及可能給集裝箱海運帶來的影響做了深入分析。
遠東欠缺5700萬箱
據預計,到2011年世界主要港口的吞吐能力缺口將達8520萬箱,其中5700萬箱的缺口出自遠東,中國則將占3700萬箱。此外,未來10年里,西北歐、波斯灣以及南亞次大陸的港口同樣也面臨著吞吐能力不足的威脅。雖然該報告的結果并未納入正在和規劃中將開發的新港口,但我們仍可感到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已是迫在眉睫。
到2009年,世界集裝箱船隊運力將是1990年時的5倍,年均增長為8.7%。未來3年的增速更將高出這一平均數字,其時運力將擴大到1530萬箱。
1996年,全球貿易中的海運集裝箱貨物約為3.32億噸,去年為7.65億噸,年均上漲近8.8%。報告預計到2011年海運集裝箱貨物將再實現42%的漲幅,貨量將超過10億噸(約合1.51億箱),未來5年的年均漲幅在7.6%左右。
去年貿易量達97億噸
集裝箱船隊擴張與貿易增長背后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去年世界貨物貿易量達到了97億噸,而1996年時僅為60億噸。能源產品占據了半壁江山(礦石占5%、谷物及動物飼料占3%),海運集裝箱貨物則占到了8%。相比96年的5.5%,海運集裝箱貨物比重的增加要歸功于農、礦產品集裝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可再生商品等大量新貨種的出現。1996-2006年,世界集裝箱貨物的年均漲幅為10%,而世界貨物貿易的年均漲幅為5%。
此外,報告還顯示由于玩具、家具和電子產品等輕量貨物的快速增長,海運集裝箱貨物的增長速度按標準計量要較按噸數計量更快。不過,報告表示未來3年隨著金屬廢料等集裝箱化重貨越來越多,兩種計量方式下的差距將減小,特別是在太平洋往大西洋方向的航在線。未來5年,海運集裝箱貨物的絕對增長量將大幅攀高,預計可達4500萬箱(約合3.2億噸)。這一數字超出了2000年及今3500萬箱(約合2.3億噸)的增長量。
增長集中少數港口
報告中還重點談到了集裝箱港口的吞吐能力危機。過去10年全球集裝箱港港口運輸量年均上漲為7.7%。那些班輪掛靠頻繁的港口很快就會感到需求增長帶來的壓力。報告中選取了全球81個主要港口為樣本,這些港口2005年的吞吐量合計達2.92億箱,占到了當年總吞吐量的72%。全球有超過800個集裝箱港口,總共有約2400個集裝箱泊位和605公里長的碼頭岸線。報告中寫道:「理論上來說,許多國家的港口吞吐能力足夠滿足需求。但近期以及將來的需求增長將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主要港口身上,因此它們中的大多數都將面臨吞吐能力不足的威脅。主要港口的吞吐能力將提高到4.35億箱左右,但這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預計仍有約8520萬箱的缺口。」不過,報告稱過去10年的供需平衡關系一直維持得不錯。
上一篇: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世界首位
下一篇: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化遭遇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