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內必須關門,業戶擔心無處可去,有關部門表示發展區已建場11家可滿足搬遷需求。
記者昨日從沙河涌左支流整治工程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今年7月底前,陸續新建成的站場容量,將可滿足沙河涌沿線業戶的搬遷需求,不會出現搬遷業戶無處可去的問題。目前,沙河涌沿線已有200家貨運業戶預訂外圍場地。
貨運場處于沙河涌整治范圍
昨日上午,市水系辦、市交委等多個政府部門聯合召開沙河涌左支流整治工程新聞通氣會。廣州市交通工委副書記頡亞林在會上介紹,為了進一步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沙河涌需要實施綜合整治。規劃部門劃定的河涌管理紅線范圍和未實施規劃管理河涌水岸往外6米范圍,有關影響河涌整治的建筑物需要拆除。沙河涌左支流沿線9大貨運場正好處于沙河涌的綜合整治范圍,而且沿途分布,占了沙河涌左支流整治施工的大部分范圍。金湖、海虹、奧邦等貨運場就建在沙河涌上,導致整治施工無法進行。
為了使整治沙河涌工程規范推進和按時完成,市政府發布了《關于沙河涌左支流沿線貨運場限期關閉清場的通告》(穗府200719號),河涌左支流沿線9家貨運場,要限期實施關閉清場,在法律上是有約束力的。按計劃,先把沙河涌整治紅線范圍的貨運場施工區域、地段讓出來,7月底前要按時交出。沙河涌左支流沿線9家貨運場,占地45萬平米,場內各類經營業戶約1000家,其中業戶約650家,從業人員4.5萬。7月31日,9大貨運場的業戶若仍未搬遷,將采取強制措施。市交委貨運處副處長姚永春說。
日前,新百佳等貨運場稱,政府部門的做法缺乏法律依據和不合法律程序,紅線圖沒有落地,拆遷許可證沒有出來,補償標準沒有確定,也從來沒有談過補償問題,安置問題沒有落實,因此他們拒絕搬遷,并已聘請律師,就這次搬遷問題起訴廣州市交委。政府部門如何解決補償問題,促使雙方達成共識呢?相關部門表示,在沙河涌綜合整治中,對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劃定的紅線范圍內的物業、建筑等產權單位,分類對照補償標準進行處理。此外,行業主管部門在批準有關貨運場開業經營時,都曾明確提出,隨著城市建設規劃調整,有關貨場經營單位需無條件服從城市土地規劃調整,退出原有經營場地。
200名貨運業戶已預訂新家
今年7月底前,陸續新建成的站場容量,將可滿足沙河涌沿線業戶的搬遷需求,不會出現搬遷業戶無處可去的問題。貨運發展區內新建站場優先接納安置沙河涌沿線搬遷業戶。目前貨運發展區內的新建站場有十余家,其中3家已建成,8家在建。新的已建、在建站場約有130萬平米。據統計,已到外圍新建貨場預訂安置場地的沙河涌沿線貨運業戶約200家。新站場的基礎設施條件及服務水平都比市區現有貨運場的條件好。
市交委表示,為了降低市區道路交通壓力、減少噪音擾民和揚塵污染,以及改善城市衛生環境,市政府將用3年時間完成市區(中心區、過渡區)貨運場關閉和業戶搬遷工作。中心區6家19萬平米的貨場規模,已撤消搬遷完畢;過渡區(包括沙河涌左支流)約50家貨運場,將在3年內完成搬遷。根據搬遷安置的需要,貨運發展區內新建站場將可能發展到30余家。
展望
沙河涌整治后兩岸大樹排列
今年年底,沙河涌完成整治后,兩岸將布滿林陰,高大遮陰喬木將成為河涌兩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沙河涌是廣州市徑流最長、沿途人口最密集的河涌,全長16公里,自北向南,縱貫白云、天河、越秀三個區后流入珠江。廣州市交通工委副書記頡亞林介紹,沙河涌綜合整治從2006年開始實施,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范圍包括沙河涌左、右支流與沙河涌(元崗橋~珠江口)段,北起白云區耙齒瀝水庫,南至珠江口。去年已完成了沙河涌元崗橋以南到珠江口段的截污整治。今年將完成沙河涌元崗橋以北截污工程以及沙河涌全線(包括北段左、右兩條支流)的綜合整治。
沙河涌整治結束后,兩岸將布滿林陰。兩岸將豐富河道岸線的喬木,種植更多的高大喬木,形成林陰區,并設置臺階供市民休憩。同時,在水利紅線的基礎上還將向外擴寬20米加以整治,維護綠化帶以種植高大遮陰喬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