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風采

上港集團:長三角托起國際一流大港

2007-7-7 11: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長橋相連,海島建港”,從第一聲開山炮響起時,洋山港就被視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象征,而上港集團也注定擔當起未來長三角港口群領頭雁的重任。 
  在港區里,平日見得最多的不是人,而是一輛輛集裝箱運輸車。港區內顏色各異的集裝箱把寬廣的陸域點綴得色彩斑斕,藍色的大海也被裝點得分外妖嬈。 
  作為上海港唯一的公共碼頭運營商和集裝箱碼頭運營商,上港集團2006年完成貨物吞吐量3.03億噸,同比增長13.1%;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0.1%。隨著2006年年底洋山二期碼頭投入運營,2007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有望達到2540萬標準箱,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上港集團總裁陳戌源表示,“我們的奮斗目標很明確,就是到2010年將上海港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大港,努力使上港集團成為全球卓越的碼頭運營商,為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作出新貢獻! 
  邁向全球集裝箱第一港 
  2006年10月,上港集團完成對上港集箱的吸收合并實現整體上市,為上海港實現國際航運中心的國家戰略目標搭建了具體的實施平臺。 
  洋山深水港的建成,使上海由此突破了沒有深水港的瓶頸;洋山集裝箱樞紐港的形成,使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有了一個核心載體,也為上港集團迅速成為國際集裝箱第一港奠定了基礎。 
  “上海港集裝箱運輸經歷了起步、發展階段,目前已經進入到持續快速增長階段。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突破的重要舉措之一,我們要力爭實現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躍居世界首位,到2010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有望突破3000萬TEU。為此,上港集團將扎實做好洋山港區新建碼頭的能力釋放工作!标愋缭幢硎尽 
  目前,上港集團主要管轄羅涇、吳淞口、外高橋和洋山四個港區。其中羅涇和吳淞口以散雜貨為主,外高橋和洋山以集裝箱為主。由于外高橋港區已經基本滿負荷運轉,預計2007年公司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主要來自洋山港一期和二期泊位。 
  2006年,洋山一期碼頭在開港運行的第一年就突破了220萬標準箱的設計能力,達到323.6萬標準箱;2007年上半年,洋山一期和二期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70萬標準箱。 
  洋山三期A標碼頭將于今年12月20日投入運營。屆時,洋山港區將擁有13個深水泊位,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雙40英尺雙起升橋吊等技術裝備,以其全天候接納大型國際班輪的裝卸和集疏運的條件,優越的口岸環境、先進的軟硬件設施和一流的服務質量,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港區。 
  洋山保稅港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載養表示,“洋山港大進大出的海運樞紐功能已日趨成熟。依托深水港區優越的條件,洋山保稅港區港口區域高起點開局,短時期內就已進入比較成熟的運作! 
  今年上半年,洋山保稅港區吞吐量預計超過270萬標準箱,全年有望達到550萬標準箱;完成進出口貨物總值預計將超過330億美元;兩項指標均達到了去年同期水平的2倍左右。 
  打造物流支柱產業 
  為充分利用港口運營的優勢,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物流產業被確定為上港集團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成為公司的第二大利潤增長點。為此,上港集團還正式組建了上港集團物流公司,由集團全資控股,對集團內部所有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 
  “我們將在充分發揮現有港口物流資源整合效應的基礎上,加強同國際一流的物流公司合作,加快與洋山、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聯動發展。”陳戌源表示。 
  目前,上港集團正著力于整合港口物流業務資源,通過與國際著名物流企業的戰略合作,獲得成熟的海外網絡資源,促進港口物流產業快速形成核心競爭能力,到2010年形成具有國際視野的物流核心企業。 
  洋山保稅港區及周邊地區,已經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物流基礎條件最完備的區域之一,海港、空港、公路、鐵路、長江水運和內河水網運輸幾大體系匯聚,使之進一步成為發展多式聯運,實現供應鏈整合與物流服務集成的理想基地。 
  張載養表示,現代港口的發展,已從單一的“運輸中心”地位,向著發揮國際物流中心和物流產業價值鏈拓展中心方向跨越。除傳統的碼頭裝卸和運輸功能外,更需要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中心將口岸服務的各個環節,按照現代供應鏈管理的要求,實行優化整合。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洋山保稅港區適應了以保稅物流為中心的現代口岸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并具備了國際一流的集裝箱樞紐港的條件。 
  洋山深水港已建成投產的一、二期碼頭共有9個7萬-10萬噸級大型集裝箱泊位,可以全天候滿載靠泊第五、第六代集裝箱船作業,形成了年吞吐集裝箱550萬標準箱的能力。三期碼頭7個7萬-15萬噸級的大型集裝箱泊位,正在按計劃分階段推進,預計2007年底、2008年底先后建成投產。規劃至2010年以后,港區吞吐能力將達到1500萬標準箱的規模。 
  上港集團對物流業務的主要出發點就是利用港口運營這一優勢,發展和港口物流相關的專業物流。 
  上?诎豆ぷ黝I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周厚文表示,今后會努力促進江海聯運、海海聯運、海鐵聯運等物流集疏運模式的發展,推動形成具有洋山特色的物流運作體系,使洋山保稅港區真正成為長三角、長江流域、全國乃至全球的物流集散樞紐。 
  實施“長江戰略” 
  上海港的直接貨源腹地是上海、江蘇、浙江,隨著長江沿線省市經濟的發展,長江流域的集裝箱生成量不斷提高。洋山港建成后,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能力將達到3500萬標準箱,為了充分利用港口的吞吐能力,上港集團制定了“長江戰略”,即通過投資參股、輸出管理、合作結盟等方式,促使整個長江流域的集裝箱貨源向上海港集聚。目前,上港集團對長江沿線港口的投資已超過10億元。 
  上港集箱總裁陳戌源將長江戰略的重要性比喻為:“沿海一張弓,長江一支箭”。長江流域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域,也是上海港最直接、最重要的戰略腹地,是上海港箱源供給的生命線。 
  上港集團,這個“長江戰略”的實施者,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改變著長江航運業的現有格局。 
  自2001年“長江戰略”實施起,上港集團就沿長江兩岸一路投資,先后參股或通過業務合作涉足武漢港、南京港、長沙新港、重慶港、蕪湖港、南通港、鎮江港和九江港等港口,在長江兩岸布下了千里“連營”,串起了“黃金水道”。 
  長江戰略的實施效果非常明顯,上海港與武漢港合作后,不僅使武漢港的集裝箱量比原來增加了1/3,而且擴大了上海港的集裝箱源,據統計,上海港的外貿集裝箱箱源約95%來自長江流域,內貿集裝箱流量近60%分布在長江流域港口。 
  目前,通過與沿江港口不同層次的合作,上海港基本完成了其“長江戰略”的布局。 
  隨著洋山深水港的通航,與高雄、釜山港等東北亞樞紐港的競爭格局已然形成。東北亞戰略將是上海港能否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的關鍵一步。 
  而國際航運中心的中轉集裝箱量成為各大港競爭的主要目標,從國際中轉來看,上?诎蹲1996年開展集裝箱國際中轉業務,國際中轉箱量的絕對值逐年快速增長,年均增幅高于50%,但國際中轉的比例仍然不高,低于3%。 
  對此,陳戌源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加快樞紐港建設步伐,全力推進水水中轉業務的發展! 
  顯然,突出抓好水水中轉,特別是沿海和國際中轉,是上海港發展集裝箱產業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目標,確保樞紐港地位的重要標志。 
  “我們的目標是到2010年將水水中轉比例由目前的35%逐步提高到40%。為此,我們要大力發展長江沿海內支線、江海聯運內支線、內外貿同船運輸和國際中轉等中轉業務,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主要船公司在上海港開辟航線和發展中轉業務! 
  陳戌源表示,實施長江、東北亞和國際化三大戰略,全力發展集裝箱、散雜貨、港口服務和港口物流等四個支柱產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上海港與長江沿線武漢、九江、南京等重要港口形成了合作發展的局面。而上海港產業結構調整和黃浦江兩橋之間老港區功能轉移也將于今年底基本完成。長江和沿海的集疏運網絡正在加快建設之中。這些都為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一流大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