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監管手段提高驗放速度 海關為CEPA保駕護航
2007-7-5 18: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7年6月27日,載有香港零關稅光盤的一輛貨柜車經文錦渡口岸通關,海關關員對單貨核對無誤后,給予了快捷通關服務。隨后,這批貨物被運往東莞一家工廠。
在這個看擬簡單的過程中,卻凝結著海關的心血。
讓CEPA造福香港,防止有人“免費搭車”,這是中國海關在CEPA面前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于是在磋商制定的原產地標準時,海關總署既吸收了內地相關部委和行業協會的意見,也充分采納了香港業界建議。目前,1448個稅號貨物原產地標準中,大多數是采用香港業界提出的標準;對特殊產品采用特殊的原產地標準,讓香港廠商實實在在獲得實惠。例如,手表原產地標準,海關總署首次打破原產地規則慣例,引進了“自有品牌”概念,鼓勵香港企業利用自有品牌生產零關稅產品。另一方面,對待內地敏感產品,海關總署在與香港主管部門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制訂較為嚴格的原產地標準,防止有人借助CEPA“免費搭車”。例如,為了防止他國在香港進行簡單的裁剪工序生產膠卷,海關總署對感光材料制定了嚴格的原產地標準。
為全面掌握CEPA政策執行情況,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和對策,海關總署緊緊抓住原產地標準的核查與監控分析工作兩個關鍵環節,豐富監控手段。在每季度做好香港CEPA監控的同時,海關建立了相關資料庫,以便結合貨物的實際進口情況和進口趨勢,主動、預先掌握動向,重點分析調研,達到有效監控和跟蹤效果。
海關還開發“CEPA原產地證書電子聯網核查系統”,實現了海關總署與香港發證機構的計算機聯網,香港發證機構簽發的每一份原產地證的電子文本即時傳輸給海關總署,貨物實際進口時再將紙質原產地證與海關事先收到的電子文本對碰,單、貨、電子數據一致后再放行貨物。這一監管模式,從根本上堵住了原產地瞞騙空間,為CEPA零關稅貨物原產地安全有效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住了,還要通得快。
皇崗口岸是目前粵港路陸運輸的重要紐帶,也是CEPA貨物進入內地市場最大的陸路口岸。5分鐘完成審核單證,對于其它地方來說,已經算高效,但在這里,口岸可能早就水泄不通。
于是,海關率先在皇崗口岸實施通道自動核放系統,并迅速推廣到文錦渡和沙頭角等公路口岸,原來車輛通過海關通道需時2分鐘縮短為5秒鐘,驗放速度提高了近20倍。
“以前要到皇崗了,司機都伸長了脖子看有沒有堵車。現在,車還沒停穩就又要踩油門了。”香港司機方光明說起通道自動核放系統頭頭是道。
便捷地通關,暢通了CEPA貨物的進口通道,低廉的物流成本,也增強了港產貨物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