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一個物流三層結構的框架下,我們的信息化相應有三層要求。最底層對信息化是要有一些標準的編碼、協議、網絡等等基礎的設施建設。第二層是要有一些信息服務平臺的要求,包括運營的平臺,開發的平臺,服務的平臺。這都是圍繞信息來講的,信息的運行,信息系統的開發平臺以及信息的服務平臺。這樣的一些平臺建設也是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在第三個層次才是定制化的服務要求。這里面所要求的信息化的內容和目標,主要是要一些商業職能、知識管理、數據庫的挖掘等等,是一些比較高層次的信息加工這些方面的任務。
總地來講,我們的物流信息化實際上包括了三個層次不同的任務。從政府角度來講,重點要提供的是基礎性的及所以底層肯定是政府牽頭或者是政府為主來搭建,服務平臺這一層也是政府促進,政府推動,企業參與,或者企業為主投資來建設。高一層,政府基本上不管的,只是創造一個環境,培養一個市場,更多的是企業完成特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
信息化我們提出一個平臺的概念,基礎性的、公用性的這樣的一些服務的功能,如何通過標準化的工具來實現、搭建不同層次的平臺,這一點是我們政府,或者作為行業協會來講是最主要的任務。
以上講的是三層結構的理念,三層結構在我們國家有它的特殊性,因為我們國家是工業化和信息化兩步并作一步走。所謂標準化的問題在發達國家已經有很好的基礎,在我國必須要連標準化的一些基礎性的建設和上層的這些專業化的應用放在一起,這樣我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病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就是我們確實可以后來居上,有一種跨越式發展的模式去加快發展。
不利的一面是我們常常受制于基礎方面的制約,我們不得不回過頭來補基礎方面一些薄弱的環節。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模式下,我們可能要更多地走市場引導、立項,立項的過程當中來補或者加強基礎化建設的標準。在很多的項目中一定要注意需求引導和標準化基礎這兩方面的建設目標要兼顧
上一篇:采購技巧與策略
下一篇:“貨”裁“箱”更好利用腹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