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年開始,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在浙江等10個省市率先啟動了以環境核算和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綠色GDP,即從現行統計的GDP中,扣除由于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從而得出真實的國民財富總量。
浙江“試水”綠色GDP的成果,在今年的統計報表上開始體現。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浙江GDP生產總值為389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據浙江省兩會的消息,去年浙江經濟實現了13.6%的快速增長,在速度之外,這輛經濟快車還跑得更加省油,萬元GDP能耗下降了3.5%。
目前,浙江省共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2957.32萬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10%,主要分布在江河源頭、大型水庫、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東海沿岸、通道兩側及易發生水土流失等重要區域。野生動物隨處可見,大部分水系水土流失現象杜絕,臺風過后與其他區域相比,防護林區域內農作物受災率下降60%以上。除了這些熟知的生態作用外,公益生態林產出的綠色GDP更是巨大。據2006年測定,僅在水源涵養、固土保肥、凈化大氣、改善小氣候、森林旅游等八大方面,就達到722.6億元。以余杭山溝溝村為例,當地開發了兩個風景旅游點,建立了農家樂協會,建有旅館、飯店72家,年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就達1000多萬元。
在政府的引導下,節能開始成為企業共識。建筑上,采取隔熱保溫措施,使用節能型用能系統和材料,全面實施建筑節能65%的標準;照明上,賓館、商廈、寫字樓、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廣應用高效節電照明新光源和裝置。據統計,浙江省有超過150家企業實行清潔生產,總投入達79111萬元,以后每年可節電10294萬千瓦時,節水4399萬立方米。
在寧波,節能減排專項工作會議日前結束。今年,政府預算安排3500萬元資金在節能投入上,加上社會資金投入,預計全年投入的節能節水資金將達到20億元。而在去年,寧波已設立了節能節水專項資金,當年財政預算安排2000萬元,重點支持了286個節能節水示范項目,拉動社會投資11.8億元,項目建成后可節能36.8萬噸標準煤、節水2586萬立方米。
通過技術改造來節能降耗、降低成本,正在成為浙江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的現實選擇。浙江三獅集團采用國產化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型干法窯排出的廢氣進行發電,每年發電6000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96萬噸,還節約了大量水資源。生產線排放的高溫廢氣經過發電后,由原來的350攝氏度降為100攝氏度排放到空中,還可有效改善大氣環境。浙江三獅集團董事長姚季鑫說:“3年后光節能降耗一項,公司就能實現利潤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