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實施振興戰略三年來(2004年至2006年)東北三省GDP年均同比增長12.6%,比實施振興戰略前的三年平均增速提高了2.6個百分點。
東北利用外資高速增長,進出口逐年增加。以2006年為例,東北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4.6億美元,同比增長48.3%;三年來,東北出口額年均增加近70億美元,進口額年均增加近30億美元。
但東北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仍在下降,與發達省份差距還在拉大。三年來,東北GDP占全國當年GDP比重分別為9.3%、8.7%和8.6%,只分別相當于三年來廣東省GDP的77.1%、76.6%和58.3%。
東北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東北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12.2%;當年東北進出口貿易總量僅占全國3.9%,與經濟總量占全國8.6%的地位不相稱。
報告指出,最近三年東北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國當年,雖然絕對值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差距有所縮小;東北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國當年,遼寧和吉林農村人均純收入絕對值高于全國當年,黑龍江與全國基本持平。
社會保障體系正在完善。截至2006年底,東北共完成491萬下崗職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并軌工作,積累做實個人賬戶基金380億元。東北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61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99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970.6萬人。
報告認為,東北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06年底,遼寧省85%以上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了股份制改造,國有中小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省列入攻堅計劃的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全面完成;黑龍江省完成改制企業3302戶,占應改制企業的96%。
非公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比2002年下降11.5、15和2個百分點;三省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別達51.8%、37%和37.6%。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綜合組負責人指出,東北與全國特別是發達地區相比較還有較大差距:經濟總量占比仍呈下降趨勢、結構調整任務艱巨、深化國企改革困難重重、資源型城市持續發展缺少政策保障、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
東北資源型城市達30多個,占全國1/4強,目前資源枯竭城市仍面臨很大困難。枯竭礦山和破產重組老企業富余人員較多,國企改制重組、企業歷史欠賬、大集體職工生活困難等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