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東航泥潭自救 資產負債率達93%去年賣飛機虧20億

2007-7-3 16: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作為三大航空公司中最后一家重組的企業。重組過程引發的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等一系列公司治理缺陷,才是東航虧損的深層次原因

  過去的一年,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115,下稱“東航”)可謂流年不利,商業賄賂丑聞、領導換班、航班正常率低和服務質量屢受非議。就在4月20日,東航2006年年報出臺,虧損額高達27.79億元,成為國內三大航空公司中唯一的“賬面虧損”公司。

  但資本市場卻長期看好東航——4月24日到25日連續兩日,東航的A股股票連續兩個漲停板。東航內部也對扭虧為盈充滿信心。但曾經輝煌一時的三地上市公司為何落入如今的困局?去年底履新的領導層是否有能力將東航帶出泥沼?

  《財經時報》獨家獲悉,2007年東航提出了新的效益目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2.8億元,運營成本373.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8億元。而這一切還需要時間考究。

  虧損危局

  東航董秘羅祝平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表示,飛機折舊、燃油價格上漲等是造成東航報虧的主要原因。“去年東航處理了一些舊飛機,而這些飛機賣出的實際價格與當時出現在公司資產賬面上的價值相差甚遠,這樣一年差不多就相當于虧了20個億。”

  但《財經時報》獨家獲得的資料顯示,去年東航處置9架MD90飛機,造成公司賬面損失只不過為9億元。該資料表明,東航將去年的虧損歸結為6點,除了舊飛機處理,更主要的原因是新增資產帶來的收入遠低于固定成本的增加,這一項就虧損12億元。

  在這12億元的虧損中,折舊、經營性租賃費、貸款利息增加,以及座公里收入水平(即飛機每個座位的每公里盈利水平)未達到年初制定的指標,就直接導致了近10億元的固定成本無法消化。

  數據顯示,東航全年客運座公里收入水平為0.3985元、貨運噸公里收入水平為2.39元,低于年初制定的0.411元、2.68元目標。另外,航油上漲讓東航多支出了2.5億元,而重組資產成本增加約2億元。

  而來自東航內部員工的看法是,銷售和航線安排不合理也造成飛機利用率、上座率偏低。“很多國內航線的座公里收入長期低于0.3元,根本談不上盈利。”相關人士告訴《財經時報》。

  重組迷局

  東航虧損帶來的直接危機就是公司資產負債率過高、現金流緊張、融資成本加大。數據顯示,東航目前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93%,而國航只有60%左右。

  但在相關人士看來,東航的痼疾并不在此。作為三大航空公司中最后一家重組的企業。重組過程引發的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等一系列公司治理缺陷,才是東航虧損的深層次原因。

  被員工們尊為“雄哥”的曹建雄于去年出任東航的總經理。已經在東航工作了二十年的他,十分清楚東航的痼疾。在一次內部講話中,他明確指出東航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公司在戰略合作、企業整合、機制改革等方面已經滯后。

  1997年,在高盛的安排下,東航成為國內首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同時上市的民航企業,當時一共募集資金近30億元。但東航并沒有抓住這一契機。相反,從1997年開始,為貫徹落實大公司戰略,連續重組了五家航空企業,東航集團員工總數急劇擴充至3.5萬余人,總資產超過500億元,飛機超過180架。

  東航發起的五次重組,只有收購長城航空和武漢航空是屬于企業自主行為,而收購通用航空、云南航空和西北航空均屬于政府行為。尤其是西北航空近百億的負債注入上市公司后,使得東航賬面虧損得以顯現。

  這些重組并沒有帶來“1+1=2”的效果。相反,工資制度分配不合理,員工缺乏歸屬感等整合后遺癥開始顯現。在內部,員工們還是以“我們西北航”、“我們云航”等自稱。由此也引發了管理上的混亂,機長拒載、技師絕食辭職等惡性事件連連發生,使東航聲譽大受影響。

  羅祝平并不否認東航在重組過程中引發的種種爭議。但他強調:“改革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作為國企,我們不但要對企業負責也要對員工負責。”

  同樣,管理層的頻繁變動也使得公司在戰略制定、管理方面屢屢出現缺失狀況。從1997年6月至今,9年時間里東航已經換了5屆領導班子、4任董事長和5任總經理。

  盈利變局

  曹建雄十分清楚自己所處的困局。他強調:公司發展正處于十分艱難的境地,如何盡快扭轉不利局面,擺脫發展困境,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首要任務。但這需要一個完備的自身定位。

  “我不能明確地告訴你目前東航的定位是什么樣的,這項工作仍然在研討中。但我可以告訴你像上海這樣的城市絕對具備超越香港、新加坡等中轉港的潛力,是發展高端商務客戶的最佳城市。而西北、云南等偏遠地區則適合開展美西南航模式的廉價航空。”羅祝平對《財經時報》說。

  看上去,東航還是想兩條腿走路。在東航的計劃中,2007年東航的客運收入指標為281.37億元,座公里收入確保指標為0.415元。同時,曹建雄還強調,要盡力積極爭取政府財政補貼,確保2007年公司財政補貼收入1.8億元,努力爭取達到2億元。

  目前,東航已經獲得了上海市“應繳實繳營業稅收入40%的財政補貼”的優惠政策,預計未來五年可獲得財政補貼6.72億元。

  引資棋局

  在當初曹建雄履新的內部會議上,明確指出,由羅祝平協助負責新加坡航空公司(新航)的戰略投資事宜。但關于新航的事情,羅祝平并不愿意多談:“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新航的戰略定位和上海空港的高端市場定位是一致的。這對他們是絕對有吸引力的。”

  業內人士透露,與新航的合作是2007年東航能否扭虧的關鍵。來自花旗的投資報告顯示,正是基于對東航引入新航為戰略投資者的期許,對其維持“買入”評級。而市場追捧東航的動力,也基本來自于此。

  目前的傳聞是東航希望出售20%到25%的股權給新航,以籌30-40億元人民幣。據了解,新航入股東航的比例將達25%。此間亦有傳聞表示,雙方目前在股權價格上有分歧,所以談判仍在繼續中。

  《財經時報》日前獲得的消息是,新航總裁周俊成已表示,新航有可能會在將來入股東航,但相信不會在短期內做到。而《財經時報》了解到,東航正在選拔年輕管理人員赴新航,參加為期半年的對口培訓工作。這或許是雙方深入合作的一個證明。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