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2007年第一季度 天津口岸紡織品出口增幅回落

2007-7-3 16: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3月29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7.7303創匯改以來新高。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增大,加上出口退稅率下調、原料成本上升、貿易摩擦不斷等因素,紡織服裝行業未來發展和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據海關統計,2007年1季度天津口岸出口紡織品(包括服裝和紡織紗線)價值13.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增幅比去年1季度回落6.4個百分點。 

    2007年1季度天津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紡織品9.37億美元,增長3.9%,占同期天津口岸紡織品出口總值的70%;加工貿易出口3.96億美元,增長7.0%,占29.6%。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盟、美國和日本。2007年1季度天津口岸出口紡織品至歐盟3.26億美元,增長15.4%;出口美國2.48億美元,增長13.7%;出口日本2.14億美元,增長1.7%。三者合計占同期天津口岸出口該類商品總值的58.7%。對部分非設限國家(地區)出口增長較快。2007年1季度天津口岸出口紡織品至拉丁美洲6596萬美元,增長25.5%;出口菲律賓766萬美元,增長69.5%;出口阿拉伯聯合酋長國2731萬美元,增長36.0%。國有企業出口驟減,私營企業發展迅猛。2007年1季度天津口岸國有企業出口紡織品4.30億美元,下降9.5%,占同期天津口岸出口紡織品總值的32.2%;外資企業出口紡織品4.52億美元,增長9.44%,占33.8%;私營企業出口3.67億美元,增長26.32%,占27.5%。 

    近期天津口岸紡織品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歐盟“擴容”導致我紡織品出口設限范圍增加。2005年在我國與歐盟簽訂的《中歐紡織品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之時,歐盟共有25個成員國。然而,隨著歐盟第6次“擴容”的步伐加快,設限國范圍擴大。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加入歐盟后,根據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近日聯合發出《關于輸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部分紡織品管理規定的公告》,從2007年1月1日起,從我國出運到保、羅兩國的相關類別紡織品也將被納入《中歐紡織品諒解備忘錄》管理,出口數量增幅將被限制。據海關統計,今年1季度天津口岸出口上述2國的紡織品分別下降60%和20.2%。 

    二是多國相繼設限嚴重制約紡織品出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出于保護其國內紡織行業的利益而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加以限制。如土耳其外貿署2006年12月24日發布第26386-2006/6號官方公報稱,依據2004年制定的《關于特定紡織品進口監控和保障措施條例》的規定,土耳其政府認為自我國進口紡織品對土耳其市場造成市場擾亂或市場擾亂的威脅,因而決定2007年繼續對我國出口44類紡織品實施配額限制,實施時間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此外,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對我國的紡織品實施反傾銷調查,使我國紡織品遭受的貿易摩擦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狀態,企業出口受阻。 

    三是出口退稅下調加大國內紡織業出口成本。自2006年9月15日起,國家將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在3個月的緩沖期后,導致國外訂單減少或向其他國家轉移,直接影響到服裝出口企業利潤。 

    目前紡織品出口面臨三大問題值得關注。一是歐盟REACH法規的出臺將加大行業壓力。我國紡織產品質優價廉,主要原因之一是染料等原材料生產成本較低。而歐盟《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規)將在2007年6月份正式實施。該法規實施后,我國至少有700多種化學產品將面臨注冊、評估和許可的壓力,預計由此增加的費用將使企業出口成本普遍提高5%以上,直接造成我國染料企業出口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縮小,市場競爭力明顯下降。 

    二是人民幣升值將進一步削弱我國服裝出口的價格優勢,增加企業出口壓力。據有關專家分析: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的影響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旦突破某一個點,對行業顛覆性的影響就會呈現。據了解,人民幣升值一個百分點,大約要影響整個紡織品行業66億元的利潤;當升值達到6-10%時,紡織業的臨界點將會出現,整個行業面臨重新洗牌。大型紡織服裝企業與外國采購商的議價能力比較強一些,將把人民幣升值所增加的成本轉移一部分給客戶,而中小型企業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此外銀行貸款利息提高增加了紡織企業的經營成本,屆時相當數量的中小型企業將因此被淘汰出局。 

    三是資源短缺將對紡織行業發展形成制約。2007年,紡織行業發展仍將面臨著國內棉花短缺、化纖原料長期依賴進口、印染用水量過大、能源供應不平衡以及勞動力供應不足等資源、環境約束。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棉花產量逐年下滑,隨著加工能力的增加,供求缺口越來越大。2005-2006年度我國棉花缺口達到400萬噸,而2006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棉價居高不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天津口岸棉花進口價格一度達到月均1400美元/噸,比去年初上漲9%,同時進口量也隨之下降。國內市場棉花平均到廠價已超過14000元/噸,使紡織企業受到嚴重影響。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