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浙江義烏市國際物流中心堆場,工人操作正面吊把出口箱堆存作業。
今年上半年,中國物流運行保持增長態勢,社會物流總額達33.8萬億元,同比增長25.6%。工業品物流總額29.8萬億元,同比增長27.4%,占社會物流總額比重的88.1%。
來自中國物流協會的最新研究資料顯示,物流總額呈現加快增長態勢,增幅明顯高過11.5%的GDP增長率。物流需求規模進一步擴大,配送、加工、包裝等現代物流業務增勢突出。
在社會物流總額中,工業品物流總額的增長最為突出。上半年工業品物流總額29.8萬億元,同比增長27.4%,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為88.1%,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成為帶動社會物流總額增長的主要因素。進口物流總額3.4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為9.9%,同比回落1.1個百分點。農產品物流總額、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和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分別增長14.3%、17.5%和11.5%。
據中國物流協會負責人介紹,由于今年內地貨運價格普遍上揚,全社會貨運量增長,運輸費用增幅明顯,顯示出物流對經濟的保障程度有所增強。在宏觀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下,保管環節的物流業務增長迅速,特別是配送、流通加工、包裝等現代物流業務增長突出,在保管費用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而信息及相關服務費用更是高達21億元,同比增長38.1%,可見企業在物流業務經營過程中,對物流信息與服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中西部外運量占全國5%
在西安舉行的“第四屆國際投資促進論壇”關于“物流與物流金融專題”的研討中,經濟界、運輸界專家表示,物流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起著支撐作用,而中西部地區外運量僅占全國5%的現狀,制約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統計顯示,2006年,社會物流總費用達3.84萬億元,占中國GDP的18.5%,物流增加值達1.4萬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7.6%,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59.7萬億元。
據中國外運集團運輸管理部總經理肖星介紹,在過去20年,中國沿海物流設施加強建設,海運業得到了超前發展,沿海港口、遠洋運輸、沿海運輸能力提高了10至20倍。2006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6噸,居世界第一,外運占到全國總量的95%。
“與東部沿海地區比較,中西部地區物流業的發展相對落后,2006年統計顯示,中西部地區的外運量僅占全國總量的5%。西部是中國重要原材料基地、能源基地、農產品生產基地,它的經濟發展有賴于東部、中部和國際市場的需求,而只有發達的物流產業,才能使西部的產業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肖星說。
上一篇:小商品市場孕育現代大物流
下一篇:中國全力打造北部灣物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