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面臨空前發展機遇
2007-7-28 9: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經過多年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研制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與先進國家差距在縮小。”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隋永濱如此說。
對國家而言,顯著成績源于一個逼人的定理:一國的現代化不可能用錢從國外買來。裝備中國工業的重任一定要由自己的裝備工業來擔綱。
有關數據顯示,裝備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脊梁,其各項經濟指標占全國工業的比重高達1/5至1/4。而作為高新技術的載體,信息技術、核技術、空間技術等,無一不通過裝備制造業創造。
“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依托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以重大技術裝備為突破口,帶動裝備制造業全面振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柳百成說。
而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只有進行機制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攻克核心技術,才能贏得主動,有所作為。
企業個體的創新離不開政策環境。而事實清楚地表明,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正日益上升為全社會的共識,成為“國家戰略”。
2006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規定,對訂購和使用首臺(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的國家重點工程,可優先予以安排。用戶單位購買首臺(套)國產重大裝備,國家將通過有關專項資金適當補貼,或采取加速折舊等方式給予支持。
同時,《意見》還在法規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提出明確思路。
“利好”的消息遠不止于此。財政部等四部委今年發出通知,對國內企業為開發、制造有關裝備而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所繳納的進口關稅,以及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后退。所退稅款“主要用于企業自主創新”。
專家指出,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空前發展機遇:國外諸多裝備制造產業向中國轉移;我國經濟社會較快發展提供較充足內需保障;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不久的將來,裝備制造業必將更好地擔起“裝備中國”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