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海關構架區域網絡大通關
2007-7-27 18: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通關時間從兩天減少到45分鐘,湛江海關的新通關模式讓企業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便捷的通關。”從四川、湖南經湛江港進出口貨物的企業經營者說起湛江海關的通關效率時,都贊不絕口。 從2006年7月至今,湛江海關先后與成都海關、昆明海關、貴陽海關、長沙海關、重慶海關簽訂了《海關區域通關改革合作備忘錄》,全面拉開了與中南、西南海關區域通關改革。一年來,湛江海關的區域通關新模式,為湛江架構起“網絡大通關”、“效率大通關”。這一走在全國前列的通關監管新模式,贏得了各地進出口企業的好評,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降低了企業成本。區域通關改革不僅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提高了物流效益,也為湛江港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創造了機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關時間由兩天變為45分鐘
新通關監管模式好在哪里?湛江北方普什國際發展有限公司邱多根總經理簡要歸納為:“地域界限打破了,通關環節少了,貨物進出快了,企業成本低了。”
與傳統的通關模式相比,“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新通關監管模式最大的區別是申報與驗放分別在兩地海關進行,“轉關監管”從現行的“兩次申報、兩次放行”轉變為“一次申報、一次放行”。企業只需在本地海關辦理通關手續,貨物即可在口岸海關驗放、提貨或裝運出口。
不用頻繁地跑口岸海關,不用在報關大廳排隊,不用海關監管車輛運貨,不用再進屬地海關監管場地。通關監管的新模式,讓企業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便捷通關的好處。
2006年7月,當湛江海關與成都海關正式啟動這一新通關模式時,韓資A類企業四川匯維仕化纖公司成為第一個受益者。該公司每周都有4到5班航運貨物進出口,每次辦理報關手續都很倉促,對物流速度要求極高。“‘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就好像為企業量身訂做一樣,第一次采取新模式報關時,原本需2天左右才能辦結的海運進口貨物通關手續僅用了45分鐘就行了。”四川匯維仕化纖公司代表、韓國籍人金正基先生感慨地說。
使企業減少1/3通關成本
在兩地海關啟動區域通關前,企業需在口岸直接辦理清關,就必須每次提前將等額稅款的資金匯到其口岸代理公司的賬戶上,造成每年有大筆資金在途中,既影響了其資金的使用效益,又難以保證資金的安全。通過“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方式,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傳統的轉關手續慢,主要是時間花在路上:由于車輛需要在貨物報關后加封關鎖運輸,從報關到出口最快要3個多小時。采用新通關模式,企業可以先把貨物運到口岸海關,在成都海關辦完申報手續后,口岸海關立即放行,地域界限打破了,報關和出口快速對接。
轉關運輸需要特定運輸工具和運輸企業,駕駛員需要特定資質,運輸費用比普通運輸高出20%%,新模式下,企業可以自行安排車輛,費用也省了下來。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的進出口企業享受到更大的實惠,節省了大量的報關、通訊、差旅、運輸、倉儲等費用。
新通關的監管給海關人帶來更大的工作量和難度,但實踐證明,這種模式為企業提供了通關便利,提高了效率。經測算,在新通關模式下企業將減少約1/3的通關成本。
“這必將大大增強我們企業的競爭能力。”湖南華菱漣鋼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斌對企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鋼鐵企業尤其是我們這樣的內陸鋼鐵企業,進出口物流量非常大,運輸線路相對比較長,成本控制的壓力很大。按照傳統轉關報關,企業承受的費用高,消耗的人力成本也大。采用‘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模式進行報關操作,貨到口岸海關,屬地海關即可成為口岸海關的通關現場,大大減少了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和通關環節,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
目前,湛江的通關監管新模式已經適應了區域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提高了經湛江港貨物的通關效率,壯大物流鏈的發展。從去年7月至今,在湛江海關使用該模式通關的貨重達到61.7萬噸,價值1.5億美元,涉及稅款2.2億元人民幣,為推動區域物流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鏈接
“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的推行是海關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打造“效率大通關”,構建“網絡大通關”的重要內容,只要符合海關規定條件、守法程度較高的企業,在其貨物進出口時,可以自主選擇向其屬地海關申報納稅,在貨物實際進出境地海關辦理貨物驗放手續。這種通關方式融合了無紙通關、網上支付、便捷通關、電子賬冊等便利措施,猶如銀行的“通存通兌”,將港口功能延伸到了內地,打破地區間現有的關區限制,能最大限度地整合港口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