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 “洋家電”緣何身價依舊?
2007-7-25 11:5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記者在南京市區的國美、蘇寧、金鷹等多家賣場看到,無論是“三星”冰箱、“西門子”洗衣機,還是“伊萊克斯”吸塵器、“飛利浦”剃須刀等,自6月起實施的關稅下降對它們幾乎都是“零效應”。 5月30日,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從6月1日到12月31日,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暫定稅率。其中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家電產品實行較低的暫定稅率,比如,電熱水器、空調、電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由10%調低到6%;微波爐、電磁爐等廚房小家電由15%降至8%;咖啡機、電動剃須刀等的關稅降幅普遍達到或超過50%。業內人士稱,這是近年來進口產品關稅降幅較大的一次。消費者于是有一種期待:關稅下降,洋家電的價格也會下降。
然而,這個星期天,當華先生來到南京新街口一家大型家電賣場時卻很失望,那臺心儀已久的白色雙開門“三星”冰箱,標價依舊是1.78萬元——還是兩個月前的價格。
關稅下降,商家反應遲鈍;而當進口關稅上調時,商家卻很快“水漲船高”。2006年12月26日,財政部宣布從2007年1月1日起,將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的進口稅稅率由10%調整為30%,化妝品稅率由20%調整為50%。消息發布不久,南京商家柜臺上的進口化妝品價格紛紛上漲。一種品牌的眼霜由380元漲至420元,面霜漲至1750元,上漲了70元。另一品牌的雪肌精系列產品也都上漲了四五十元。“關稅上調了,進口化妝品價格都要往上漲。”促銷小姐的理由非常簡單。實際上,“關稅上調”只是個人入境時超出使用部分的化妝品才上調關稅,而正常銷售的化妝品并不受此影響。
同是關稅調整,為什么商家反應卻是這般的冷熱不均?
拒絕降價,商家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公司提起過稅率調整的事,但我們沒有接到大幅降價的通知。以往的降價都是商場搞活動或者廠家促銷,跟稅率調整沒有什么關系。我們沒有聽到過因為稅率下調而降價的說法。”進口家電銷售員這樣的解釋最具代表性。一位“三星”冰箱代理商則說,原裝家電從進口到上柜要有個過程,現在各大經銷商手中還有不少存貨,即使降價,也得等這些庫存產品銷售完。也有一些外國品牌銷售商則表示,原裝進口產品賣高價是“物有所值”,比如剃須刀,國產的雖然也用國外品牌,外形、功能也相差無幾,但與“原裝貨”的差異在刀頭、刀片的材質上,一種三頭飛利浦剃須刀,原裝進口的每個售價2588元,而國產貨賣價不到1000元,“講究的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現在的家電市場基本上已是國產貨的一統天下,在南京,原裝進口家電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不到5%。有的商家仍緊緊抓住極少數量的原裝進口家電不松手,其實是在用進口家電的高價格來顯示品位、提升賣場檔次。因此,盡管將國產家電價格戰打得硝煙彌漫,而進口家電的價格卻一直高高在上,不碰、不動。
采訪中,許多消費者對這種現象表示不理解:國家調低進口關稅,洋家電的賣價就應有所下降,但現在進口家電的價格,漲與降都由商家說了算。王小姐一直很關注數碼相機的行情,她說,索尼相機雖然國產和進口的在性能上已沒有多少差別,但進口相機是鏡頭內置,而國產相機是鏡頭外置;如果進口相機價格再便宜一點,她就會“出手”了。
記者采訪獲悉,進口商品的定價權確實“把持”在商家手中。
省物價局一位工作人員說,像家電、化妝品一類進口商品,其賣價,物價部門不會干預;如果商家定價過高,就不會有人買。南京市工商部門也表示,流通領域的進口商品,他們的監管重點是打假,“價格”不在其職責范圍之內。
對于關稅調整和進口商品賣價之間的關系,專家學者們的觀點是:歸根到底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葛守昆認為,進口家電產品的技術、質量、服務,比國內勝出一籌,定價應比國產貨高一點,加上進口數量不大,商家很難取得銷售規模效應,因此,價格不會輕易降下來。要使物價均衡合理,只有促使競爭充分起來。南京大學商學院傅文林也表示,商家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而商品價格與供求彈性有關,化妝品、高檔手表等彈性較小,商家就會尋找漲價的種種理由;家電產品彈性較大,即使價格降下來,銷量仍上不去,商家必然會很慎重。
但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為,關稅下調,商家就應讓利于民,不能讓商家獨享政策利好;建議有關部門進行適當干預,對進口家電等洋品的價格不要“監管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