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峽西岸綜合交通樞紐
2007-7-20 12: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長期以來,三明一直處在全省交通網絡的“井底”,經過全市上下近幾年來的持續努力,如今三明已跳上了“井口”,三明交通不便的落后狀況已大為改觀,天塹變通途。
據統計,2003年以來,全市公路建設共投入資金139.34億元,超過1949年到2002年交通建設投資總和,公路建設投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獲得部省資金支持44.24億元,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被交通部正式列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被省委、省政府列為海西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到目前為止,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全省第三,福銀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通車,泉三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分別于2005年和2006年開工建設,永寧高速公路2007年獲國家立項;農村公路總里程居全省第二,硬化路面通鄉率達100%,通村率由2002年的30%提高到2006年的81.2%;三明機場開工續建;閩中快速通道向莆鐵路控制性工程可望今年動工。海峽西岸三明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已經正式啟動。
構建總體思路
公路運輸樞紐是公路運輸網絡的重要節點和運輸生產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公路運輸集約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基本平臺,是促進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現代物流化快速發展的重要基本保證。
根據全省交通網絡布局,三明市構建綜合交通樞紐的總體思路是:通過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樞紐節點,提高運輸業服務水平,形成以三明(沙縣)為中心,覆蓋半徑800至1000公里的綜合快速運輸網絡,構筑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航運為主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立和完善四個通道:快速客貨運輸通道,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民航運輸和國、省道主干線為依托,實現三明與省內外經濟區及沿海港口的快速互通;客貨運輸站場網絡,以三明(沙縣)綜合交通樞紐和各級運輸樞紐為主體,實現客貨集散運輸,合理配置資源;農村客貨運輸通道,以縣、鄉公路為依托,遍布城鄉、四通八達,實現公路網絡布局的優化;內河運輸通道,實現礦產、原材料等大型貨物低成本運輸。
強化保障措施
三明市成立了三明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置了規劃、項目、城市基礎設施、物流四個工作組,用好用活國家有關政策,爭取上級部門對綜合交通樞紐各有關項目建設的支持。同時市級部門對涉及綜合樞紐項目實行政策傾斜,做到優惠政策優先到位、建設項目優先安排、建設資金優先撥付。
加強項目的規劃論證,做好項目的勘測設計、申報立項。強化掛點領導責任制和業主責任制,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實行前期工作目標管理,加大投入力度,促進項目落地。在項目規劃建設過程中,加強協作,統籌發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在資金保障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補助;適當調整投資結構,加強對重點方向和薄弱環節項目的投資;建立健全銀政企合作機制,用活用好金融資本;加強對存量資產的資本化運作,建立“投資—盤活—再投資”的滾動投融資機制;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方式,充分利用BOT等多種融資途徑,降低融資成本;加強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嚴格控制建設標準。
此外,強化安全質量保障。特別注意加強對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重點工序、重點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創建質量品牌工程。
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加快核心項目———三明(沙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樞紐支撐體系建設,是該市跳上全省交通網絡“井口”的關鍵。對此,該市對交匯于三明的多種交通方式和運輸體系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轉換,其中,三明(沙縣)綜合交通樞紐客運系統包括公路客運中心、鐵路客運站、三明機場航站大樓、城市公交停車區;貨運系統包括閩西北物流中心、三明(沙縣)公鐵水聯運貨運中心;航運系統包括三明(沙縣)水運港口、沙溪航道疏通工程;道路系統包括多種交通運輸形式與城市交通對接的道路;同時開發與樞紐相互配套、功能齊全的服務業。項目規劃占地26平方公里。建設目標為:實現公路、鐵路、城市公交、出租車與社會車輛的零距離換乘,并有專線巴士與三明機場連接,建成后規劃旅客年發送能力達到912萬人次,年貨物吞吐量達600萬噸,成為海峽西岸中部運輸方式最齊全、設施最完備、服務最優良、覆蓋周邊地區的客貨運網絡系統。項目已委托設計單位進行總體規劃設計。3月23日,市政府與省交通投資控股公司對綜合交通樞紐中的“公路客運中心”、“閩西北物流基地”、“沙縣水運港口”等項目簽署了合作意向,有關前期工作正在對接當中。計劃今年完成規劃編制。
在樞紐支撐體系建設方面,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加大建設力度,保證了各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明市的高速公路建設是構筑“兩橫一縱三聯”的快速通道。這些通道建成后三明高速公路總里程將近700公里,境內將有三條出省快速通道,四條到達沿海發達地區的快速通道,貫通該市的長深高速公路將成為連接“長三角”和“珠三角”最便捷的通道。“兩橫”:除已建成的福銀高速公路外,另一橫包括:一是泉(州)三(明)高速公路,三明境內全長154公里,總投資86.16億元,于2005年動工建設,計劃年內完成路基工程。2009年初建成通車后,實現該市3小時達到閩南經濟圈。二是永(安)寧(化)高速公路,三明境內里程123公里,總投資81億元,項目于2007年1月獲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2月中旬向國家發改委上報項目工可報告,力爭年內實現控制性工程動工建設,2011年建成通車后成為該市進入江西內陸省份又一條便捷通道。“一縱”:永(安)武(平)高速公路,境內全長40公里,總投資27.2億元,于2006年底開工建設,今年上半年全線動工建設,2010年建成通車后,實現該市4小時到達“珠三角”經濟圈。“三聯”:一是建(寧)泰(寧)高速公路,全長74公里,總投資53億元。規劃方案已于3月21日經省交通廳審查,目前項目“預可”報告上報省發改委、交通廳。計劃“十二五”期間建成通車,將實現三明市全市12個縣(市、區)都有高速公路連接。二是三(明)廈(門)高速公路,境內全長81公里,總投資58億元,已完成路線規劃方案的編制。計劃“十二五”期間建成通車,將實現3小時到達廈門港。三是永(安)漳(平)高速公路,境內全長約7.47公里,總投資為6.5億元,已完成路線規劃方案的編制。計劃“十二五”期間建成,將進一步縮短三明市與沿海港口及“珠三角”經濟圈的距離。
———國(省)道干線建設。計劃至“十一五”末期,基本完成不與高速公路走向平行的省道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市干線公路網絡服務功能。建成后將形成3條連接福建沿海、2條連接龍巖、2條連接江西、3條連接南平的普通公路進出通道。在通往區外的普通公路方面,已經按二級公路改造了三明經明溪、建寧至江西廣昌的出省通道(局部路段為三級路)、永安至漳平公路、將樂至順昌公路及部分區域內的連接通道。2007年底三明市將按二級公路標準基本建成尤溪至德化、三明至江西石城、清流至連城、寧化至長汀的干線公路。在區內路網方面,力爭到2007年底,完成國道沙縣至永安小陶路段,2008年完成省道306線三明至寧化、三明至大田路段的水泥砼路面重新鋪設,實現未通達高速公路的縣都有一條二級公路通達三明市區。增加沙溪沿線的干線通道,積極創造條件,擇機建設三明至沙縣快速通道、205國道貢川至永安段,推進市區、沙縣市縣一體化和三明、永安城市聯盟進程。
———農村公路建設。4月初,三明市根據省交通廳相關優惠政策,組織各縣(市)與省交通廳簽署了農村公路建設“一縣一議”協議。全市今年爭取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532.8公里,實現硬化路面通村率99.5%,全市1731個行政村除10個人口較少、建設里程較長的暫緩建設外,其余都將實現至少有一條硬化公路通至鄉鎮或干線公路。
———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和策劃了向(塘)莆(田)鐵路、長(沙)泉(州)鐵路、建(寧)龍(巖)鐵路、長(汀)三(明)鐵路四個項目,全部按國鐵Ⅰ級標準建設,其中向莆鐵路與京九線、浙贛、鷹廈、福建沿海鐵路等多條鐵路干線相連,在三明沙縣建設較大規模的編組站,它的建設將填補福建省中部地區鐵路空白,構筑東南沿海與內陸地區便捷出海通道,三明段全長227.96公里,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動工建設。長三鐵路連接鷹廈、贛龍兩條國鐵干線,形成我省內陸交通和南平、三明、龍巖三地區通往長三角、珠三角最便捷的大通道,三明段全長203公里。已完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并列入鐵道部和福建省部省會議紀要。建龍鐵路是向莆線和贛龍線的聯絡線,也是打通武廈(武漢經南昌到廈門)大通道的連接線,是我國自北向南通往廈漳泉沿海構筑的一條距離最短、運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快速通道,三明段全長134公里。目前,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已分別編制完成《建寧至龍巖鐵路建設必要性分析》、《新建鐵路建寧至龍巖線方案研究》。長泉鐵路是加強中西部地區與海峽西岸沿海地區運輸聯系的主要紐帶。該線貫通三明的寧化、清流、永安、大田等縣(市),三明段全長200公里。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緊運作。
———民航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快三明機場建設,截至4月底,機場續建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27億元,占總概算的45.4%,計劃2008年建成通航。
———內河航運設施建設。規劃實施沙縣港口及沙溪五級航道航運工程項目。目前,沙縣境內航段經過清淤整治,已具備通航條件,下一步,將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協調航道建設有關各方,解決好沙溪口水電站船閘下游至南平市區脫水段航道條件問題。建成后可通行300噸級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