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省市區簽署大通關建設協作備忘錄
2007-7-20 12: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由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天津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推進區域口岸合作座談會,昨天上午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這次座談會的主題是,建設無水港,實施大通關,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功能。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克農、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鐵道部原副部長蔡慶華、天津市常務副市長黃興國、北京市副市長陸昊、山西省副省長宋北杉、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張來武、甘肅省副省長孫小系、青海省副省長駱玉林、河北省副省長付雙鍵、河南省副省長史濟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胡偉以及陜西省、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負責人、國家發改委、信產部、交通部、公安部負責人出席了昨天的座談會。
黃興國代表市政府對各省市自治區領導及相關專業部門負責人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后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按照國家要求,天津濱海新區不僅是天津的新區,也是環渤海新區,全國的新區。因此,發揮天津濱海新區服務帶動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做海的文章,發揮港口優勢。天津港進出口貨物的70%、口岸進出口總值的55%以上都是來自腹地。
可以說,進一步發揮天津港的作用,加強區域口岸合作,是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任務,也是天津為腹地省市服務的重大戰略。
黃興國說,無水港就是在內陸地區建設具有海洋港口同樣功能的港口,將海港功能向內陸延伸。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加強與內陸省市的合作,在建設無水港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先后建立了北京朝陽陸港口岸、石家莊內陸港、河南省公路港、寧夏惠農集裝箱物流基地、烏魯木齊集裝箱場站等。解決了傳統轉關過程中的二次申報、二次查驗、二次放行或在一次申報中內地企業必須到口岸申報的問題。減少諸多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物流和通關成本,促進了經濟發展。據測算,中部省區可節約物流時間1至2天,西部可節約3至5天。與此同時,天津市于去年10月啟動了天津電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探索建立了“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區域通關模式。目前,天津口岸貨物通關辦理手續時間海港7小時左右,空港4小時左右,貨物進出口當日放行率海港平均87%以上,空港90%以上。基本上做到當日通關。這次5個協議的簽訂,標志著北方跨域區口岸合作邁出了新的步伐。天津市將與11個省市自治區加強聯系,以取得實質性進展,共同把區域口岸合作進一步引向深入。
在中央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河南、陜西、新疆、寧夏、甘肅、四川、青海、內蒙古等12省、市、自治區政府昨天共同簽署了《北方地區大通關建設協作備忘錄》。這對于進一步加強區域口岸合作,提高我國北方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區域經濟協調、持續、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將《備忘錄》落到實處,12省、市、自治區口岸辦共同簽署《建設內陸無水港合作意向書》。同時,天津港集團分別與內地7個省區的9家企業簽署《無水港項目合作意向書》。天津海關分別與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滿洲里、鄭州、石家莊、太原海關簽署《陸橋運輸監管業務合作備忘錄》。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分別與北京、山西、陜西、河南、四川、青海、內蒙古、寧夏、新疆檢驗檢疫局簽署《檢驗檢疫業務合作備忘錄》。天津海關、天津港集團分別與河南、河北、山西對口單位簽署《內陸無水港便捷通關合作備忘錄》。這些合作文件的簽署和實施,將區域口岸合作項目化、具體化,對于進一步推進區域口岸合作,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李克農、魏傳忠、陸昊、宋北杉、張來武、孫小系、付雙鍵、史濟春、胡偉在座談會上發了言,他們對異地申報大通關給予高度評價,對建設無水港,實現區域合作前景充滿信心。
2005年4月,北方12省、市、自治區口岸辦共同簽署了《跨區域口岸合作天津議定書》,建立了跨區域合作機制,同年,天津市建成了目前全國最大的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為天津口岸進出口貨物、出入境船舶及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也為腹地省、市、自治區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大通關服務。
推進口岸合作,服務區域經濟是天津口岸的基本任務。近幾年,天津口岸與服務口岸開展了多方位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果,為企業尤其是內地企業貨物通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與兄弟省市全面推行了海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檢驗檢疫業務合作,危險品貨物異地申報等各項區域通關措施,與內地合作建設“內陸無水港”,有力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