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外經貿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我省對外貿易健康、持續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認清形勢,增強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緊迫感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規模跨入了世界貿易大國的行列。但在快速增長過程中,出口效益和質量不高的問題和矛盾影響了外貿的持續發展,且在某些方面已經影響到國際雙邊、多邊經貿合作關系,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去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促進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已經成為事關當前國家經濟全局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新形勢下,全省各級外經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中央宏觀戰略決策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好字當頭、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結構,加大先進技術裝備和重要戰略資源的進口力度,提高進出口質量和水平,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逐步實現增長方式從數量創匯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對外貿易協調持續發展,為全國和全省經濟全局做出積極貢獻。
二、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一)加大進口工作力度。擴大進口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外經貿工作的重要任務。各級外經貿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加大進口工作力度,積極指導幫助企業捕捉進口商機,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提高進口、出口兩種本領,綜合運籌,提高效益。
(二)積極擴大關鍵設備進口。要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結合起來,利用現有政策資源,重點支持集成電路制造設備、高檔化纖設備、高性能數控機床等先進設備和重大裝備關鍵件進口;積極鼓勵企業進口節能降耗的新設備,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改造提升我省傳統產業,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
(三)加快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導企業重點加強環保、節能、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科技成果,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加快我省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堅持對外開放與自主創新的有機結合,高新技術出口產品技術更新貸款貼息資金優先扶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技術改造項目;鼓勵支持出口企業和科研機構與國外技術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中試機構和研發中心,大力吸引跨國公司設立技術研發中心。
(四)加強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重點鼓勵企業擴大鐵礦石、燃料油、鋁礦石、大豆、棉花、水海產品等省內短缺的資源性商品和加工貿易原料性產品的進口,緩解我省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圍繞煤炭、金、鐵等重要礦種和我省、我國緊缺的礦種,以及農業、林業、漁業資源,支持企業到境外投資資源性產品生產和開采項目,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供應基地;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進口市場,規避市場風險。
(五)用足用好各項進口促進政策。利用培訓班、媒體宣傳等形式,積極宣講進口促進政策,重點引導用好政策性進口信貸、進口信用保險、進口擔保以及中央外貿發展基金、國家機電產品技術改造項目貸款貼息等政策;利用中國對東盟、港澳、巴基斯坦以及34個最不發達國家的零關稅待遇擴大進口;加強銀貿協作,針對大宗物資進口開發貨物抵押融資、貿易融資無抵押貸款等新產品,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融資方案,著力改善重點進口企業的融資環境。
(六)積極開展各類進口促進活動。充分利用外貿發展基金,建立進口商品信息平臺,加大進口促進的公共信息服務;利用廣交會進口展、國內外大型展會等,搭建進口平臺,擴大進口渠道,在各項國際市場開拓活動中,除加強我省產品的推介外,要積極加強當地產品考察和引進,開展雙向貿易;支持專門組織針對擴大進口的市場開拓活動,重點擴大從貿易順差較大的國家的進口;加大跨國企業總部,尤其是營銷總部的招商力度,重點吸引世界知名的商貿、物流、分銷、零售和會展企業落戶我省。
(七)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要加大對大型進口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建立重點進口企業聯系制度,通過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定期聽取企業意見,及時了解、協調、解決進口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支持企業擴大進口;各項進口促進政策向重點進口企業傾斜,在配額申請和分配、許可證申領、各類國內外展銷會攤位分配等方面為重點進口企業開辟“綠色通道”。
三、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的質量和效益
(一)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擴大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電子信息、家電、汽車、船舶、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鼓勵機電高新技術出口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開發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國際競爭力;抓好出口創新基地建設,選擇帶動性強的重點產業,培育一批出口創新基地;推動企業之間聯合或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技術開發和成果的產業化和國際化;積極推動軟件外包出口基地建設,擴大服務貿易出口。
(二)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改造傳統出口產業。重點支持一批紡織服裝、機械設備、精細化工出口企業技術改造,提高傳統出口產品的檔次和水平;引導現代科技向農業及農產品加工、運輸、保鮮、儲藏等領域滲透,推動農業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出口農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規范農產品生產、加工、儲存和檢驗檢疫,健全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鞏固我省農產品出口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三)加強出口品牌建設,擴大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以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和商務部、山東省重點培育的出口品牌企業為重點,支持和推動出口企業開展國際標準認證、安全認證、環保認證、境外商標及專利注冊,積極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加快發展品牌產品出口,不斷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研究落實自主品牌發展中長期規劃,建立完善品牌評價、促進、推廣和保護體系,穩定充實品牌發展資金,推動品牌建設制度化。
(四)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調整加工貿易結構,延長產業鏈條,加快轉型升級;繼續發展國家鼓勵支持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引導加工貿易由東到西梯次轉移,實現加工貿易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協調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在大通關建設上實現新的突破,加快實現外經貿、海關、稅務等部門的聯網互動及信息共享,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效能。
(五)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市場多元化發展。在鞏固日本、韓國、歐盟、美國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俄羅斯、東盟等新興市場,指導企業利用國際知名展覽會拓展市場空間;引導企業建立自主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網絡,增強企業的自主營銷能力;推動更多企業進入聯合國和跨國公司全球采購網;在培育和支持省內現有知名展會向國際展會發展的基礎上,加強與國際著名展覽集團的合作,推動我省展會產業發展,促進我省出口企業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
(六)發揮外資項目帶動作用,提高利用外資的檔次和水平。圍繞外貿進出口結構調整,要在外資項目的選擇上做到有保有壓,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外資項目,大力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項目;繼續把先進制造業作為利用外資的重點,同時在服務業利用外資上尋求突破,通過利用外資催生促進現代物流、臨港產業、現代金融、旅游業、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七)以投資帶動出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推動我省具有一定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紡織、輕工、家電、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的骨干企業積極“走出去”,積極參與我國境外投資貿易合作區建設,擴大對外投資,推動成熟技術和關鍵設備出口,深化互利合作;拓展對外承包方式和領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按照國際通行方式承攬附加值高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帶動成套設備與大型裝備出口。
四、強化協作,齊抓共管,全力做好當前對外貿易工作
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現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事關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和每一個政府管理部門。各級外經貿部門要結合本部門職能,密切關注當前外貿形勢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敏銳性,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各市外經貿局要安排專人收集整理各種政策、市場信息,組織骨干力量、形成專門班子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全面領會國家宏觀調控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研究分析外貿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提高工作的前瞻性、科學性。
按照國家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創新工作思路,認真研究本地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途徑和方法,學習推廣外省市和省內有關市的先進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促進本地區對外貿易又快又好發展。
要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倡導敬業、服務、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建立公開透明、統一規范的外貿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
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推動建立健全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形成齊抓共管促發展的和諧局面。要加強與發改、經貿、土地、環保、科技、金融等經濟管理部門的協作,以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強化與海關、檢驗檢疫、口岸、外管、稅務等監管部門的協作,進一步優化貿易環境。
上一篇:棗莊面粉順利出口緬甸
下一篇:廈門進口臺灣水果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