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未來走勢展望

2007-7-12 18: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我們通常所說的糧食市場,就全球范圍而言通常指谷物市場,具體而言包括玉米、小麥、稻谷、燕麥、大麥、黑麥、高梁、黍類、雜糧等,其中玉米、小麥和稻谷是三大主糧品種。 

需求:將繼續增長 

  國際糧食市場總體剛性增長,2005/06年度總消費20.24億噸,比1990~1991年上升21%,增幅大于產量增加;飼料消費變化整體平穩,但在2004/05年度驟增4200萬噸,應是當年豆粕價格巨變引起的替代效應。全球糧食的飼料消費因存在一定替代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受相關飼料比價影響。 

  全球人口繼續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糧食的食用和飼用需求將繼續穩定增長;能源價格高企,出于能源安全考慮和環境保護考慮,食品能源化還將繼續,將消耗大量糧食;隨著技術進步和人類需求的多樣化,糧食的工業需求將依然快速增長。從諸多方面考慮,全球糧食需求將繼續增長,增速有可能加快。近3年全球三大主糧總消費年均增長在3000~4000萬噸。 

  據聯合國今年3月份最新報告顯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數量將超過90億,比當前要新增23億人口,新增人口相當于1950年全球人口總和。全球人口持續高增長表明國際糧食需求將持續增長,這一趨勢在幾十年里都將無法改變。 

  產量:短期難大增 

  糧食產量增長需要作物種植面積增長和單產提高兩大因素的配合,而這兩大因素短期內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種植面積增長有限 

  全球三大糧食品種收割面積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就長期維持穩定,基本沒有大的趨勢性增長或者減少;1990年代中后期以來,三大主糧收割面積反而有所下滑。經過2006年下半年至今的國際糧價大漲,2007/08年度全球糧食的種植面積和收獲面積有望增長。但鑒于全球土地供給有限,這種增長僅限于恢復性增長,增長幅度有限。目前在南美和東歐尚有大量未開墾土地,但這些土地要成為成熟的作物面積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 

  歷史上最大收割面積出現在糧食價格暴漲的1996年之后,1996/97年度全球三大主糧收割面積5.217億公頃。2006/07年全球三大主糧收割面積5。19億公頃,即使2007/08年增長到1996/97年水平,也只能增長980萬公頃。按照2006/07年的單產狀況預估,980萬公頃土地全部用來生產一種作物,也只能生產2734萬噸小麥、或者4616萬噸玉米、或者3989萬噸稻谷。而2006/07年度當年三大主糧產需缺口就有5979.4萬噸,當年三大主糧庫存減少了6560.5萬噸。 

  ◎單產短期無法大幅提高 

  40年來,全球小麥、玉米、稻谷三大主糧單產增長很快,2006/07年三者單產1960/61年單產的2.43倍、2.42倍、2.21倍。 

  單產增長是全球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增長的根本原因所在,這也將是未來全球糧食產來產量增長的根本希望所在。技術進步是推動單產提高的重要動力,但技術進步是一種長期推動力,很難推動單產在短期內大幅提高。另外,作物單產還受到天氣、病蟲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產量增幅有限 

  全球三大主糧產量基本呈現穩定增長,2004/05年度因為種植面積增長和單產提高兩者共同作用,三大主糧總產量擺脫了前數年的萎縮態勢而強勁增長。 

  2005/06、2006/07年度產量穩定并略有減少。2007/08年在全球種植面積增長的情況下,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還有賴于全球主要作物產區良好的天氣。鑒于上面對面積和單產的分析,全球糧食產量很難在短期內大幅增長進而改善庫存。 

  庫存:封住糧價下行空間 

  保守估計2007/08年度三大主糧全球需求增長3000萬噸,達到17.91億噸。要保證庫存維持2006/07年水平不變,需要產量達到17.91億噸。而2006/07年度產量為17.01億噸,要想2007/08年度全球糧食庫存有所改善,那么就需要全球三大主糧產量增產9000萬噸以上,增幅超過5.29%。如前面的分析,這就必須要求2007/08年在面積大幅增長的同時保證單產良好。而這兩點很難同時持續數年得到滿足,即全球糧食庫存增長潛力將非常有限。 

  全球糧食庫存江維持數年低位,對國際糧食市場價格構成穩定的持續支撐。價格失去有效下行的動能,過去低廉的糧食價格可能一去不復返,糧食價格運行區間將有效上移。 

  各國將補充糧庫 

  全球糧食庫存處于1981年以來最低水平,2006年的全球小麥大減產和糧食價格高企,令各國憂心忡忡。特別是那些長期以來一直需要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的國家,開始反省過去的儲備政策和糧食政策是否合理,是否能夠保證民眾生活需要和國家經濟安全。今后各國政府將抓住任何一次國際糧食價格下跌機會,及時從國際市場購買糧食以補充庫存,這對國際市場價格將構成穩定支撐。 

  用高價抵御天氣風險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需求持續穩定增長、種植面積增長潛力有限、全球庫存維持數十年低位,要維持目前全球糧食市場的平衡,需要天公作美、全球單產良好。全球糧食安全完全依賴于良好的天氣,全球任何一個糧食主產區出現惡劣天氣問題,全球糧食庫存將難以為繼,都將引起全球性糧食恐慌和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暴漲。市場必須用高價格來刺激全球開墾剩余土地、刺激技術人員開發高產種子、甚至抑制需求增長,這是維持人類健康發展的需要,這也是糧食價格將持續維持高位運行的原因所在。 

  全球變暖趨勢還在加劇,災害性天氣爆發頻率提高,這將增加對全球農業生產的威脅。厄爾尼諾、拉尼娜等災害性天氣現象與氣候變暖無不關系,這些全球性的災害性天氣已經或正在造成糧食減產。2006年世界小麥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小麥產量減少1000多萬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一些權威的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全球將可能經歷拉尼娜天氣威脅,這成為懸在全球性糧食安全頭頂的一柄利劍。 

  未來一年糧價展望 

  國際糧食市場經過2006年下半年至今以來的巨大上漲和適當回調以后,市場已經發現了基于一般預期的情況下比較舒適的價格。南半球糧食作物已經進入收獲季節,北半球小麥逐步進入關鍵生長期,北半球稻谷、玉米的播種即將開始,從現在開始,北半球降水和氣溫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如果今年北半球天氣良好,全球糧食市場價格有望平穩運行,其間會有回落,但回落幅度將較為有限;如果今年北半球天氣出現問題,全球糧食價格將有效沖擊歷史高點1996年市場高點。 

  小麥價格:歷史上的高價區400美分/蒲式耳以上將成為未來市場運行的常態,400美分將構成未來數年小麥價格的低價位。 

  玉米價格:歷史上的高價區300美分/蒲式耳以上將成為未來市場運行的常態,300美分將構成未來數年玉米價格的低價位。 

  大豆價格:歷史上的高價區700美分/蒲式耳以上將成為未來市場運行的常態,700美分將構成未來數年大豆價格的低價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